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体会

2013-01-25 05:37卜雪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炎病毒性

陈 萍 卜雪娇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林 长春 130021)

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体会

陈 萍 卜雪娇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仪器检查,对新生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和综合治疗。结果 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23例痊愈,5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3例留下后遗症。结论 对新生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新生儿;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

新生儿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累计脑实质,同时可以存在脑膜(脑膜脑炎)或脊髓(脑脊髓炎)炎症。新生儿病毒性脑炎并不多见,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共30例,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d 16例,占50%;7~14d 10例,占31%;>14d,占6例,占19%。母亲患单纯疱疹病毒(HSV)5例、巨细胞病毒(CMV)3例,风疹病毒4例,水痘-带状疱疹(VZV)2例,梅毒2例,患儿患呼吸道合胞病毒2例。临床表现:惊厥发作10例,黄疸6例,发热8例,体温不升2例,拒乳或食奶量减少6例,嗜睡2例,激惹6例。

1.2 实验室及诊疗仪器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分类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RP(c反应蛋白)正常。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大多在(20~100)×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血培养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脑脊液及血清病毒检测HSV、CMV等的特异性DNA片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HSV、CMV等的特异性IgG、IgM,结果血清IgG 25例、IgM 20例、DNA 21例,脑脊液DNA24例。头颅磁共振(MRI)显示脑水肿、灰白质联结部位或基底节的炎性改变。脑电图显示有明显的节律异常或出现高幅慢波化。

1.3 治疗

严密监护呼吸道、心血管功能,供给适量的热量,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密切观察皮色、末梢循环、意识状态、肌张力、颅内压、小便等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如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给予温水擦浴或温水浴,退热药物应慎用;吸氧时根据不同病情给头罩、面罩给氧或nCPAP,出现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检测血氧饱和度,根据临床表现、血气分析适时调整吸氧浓度,有2例出现呼吸衰竭患儿家属放弃治疗;10例出现惊厥时给予止惊药物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灌肠等处理,给予20%甘露醇0.25g/kg静注每6~8h 1次,连用3d降颅压处理,同时使用速尿3例,每次1mg/kg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使用纳洛酮按0.1mg/kg静注17例;加用神经节苷脂30例,按每天10mg,一日一次,总疗程7~10d,改善脑功能,促进脑细胞恢复;静脉丙种球蛋白按200~400mg/(kg·d),连用3~5d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恢复期或留有后遗症的3例患儿,给予高压氧、功能训练、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对新生儿HSV脑炎、EBV脑炎或VZV脑炎给予阿昔洛韦(ACV)抗病毒治疗,按30mg/(kg·d)分2~3次静脉输注,连用5~10d;所有的疱疹病毒、CMV脑炎用更昔洛韦(GCV)按每次5~6mg/kg,q12h,静脉输注,每次输注时间在1h以上,连用2~3周,维持剂量为5mg/kg,qd,连用5~7d。

2 结 果

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23例痊愈,5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3例留下后遗症。

3 讨 论

新生儿颅内感染以化脓性脑膜炎多见,病毒性脑炎少见,有明确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出生后病毒感染史者发生率高。TORCH感染是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五种可造成不等程度的智力障碍以及各种瘫痪、失聪、失明等后遗症,从而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病毒感染尤其重要。腰椎穿刺是诊断中枢神经疾病的重要手段,应增加穿刺率。有可疑脑膜炎即应行腰椎穿刺检查。可进行头颅MRI检查,较CT发现病灶数明显增多,主要为脑干、小脑部位病灶,提示MRI较CT对脑干、小脑部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脑电图检查能客观的反应出脑细胞的即时功能状态,敏感性高,在病毒性脑炎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均可出现明显的慢波化。

阿昔洛韦(ACV)是新生儿HSV脑炎首选药物,也可对EBV脑炎或VZV脑炎,应注意肝肾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的检测,更昔洛韦(GCV)能对抗所有的疱疹病毒,对CMV脑炎首选,该药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25×109/L或粒细胞≤0.5×109/L或减少到用药前水平的50%则应停药,肾损害者应减量。可加有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纳洛酮有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功能,促进脑细胞恢复等作用。加用神经节苷脂在改善头热、意识障碍及脑脊液恢复有明显优势,并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新生儿病毒性脑炎预后与临床表现如发热时间、意识障碍时间和惊厥时间等有关,症状越重预后越差,有2例出现超高热伴惊厥,留下智力障碍,1例出现频繁抽搐,留下癫痫。出现有辅助检查脑电图、头颅MRI病变越重预后越差。对新生儿病毒性脑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7-381.

[2] 专家座谈会.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85-402.

R722.1;R512.3

B

1671-8194(2013)36-0112-01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炎病毒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春天的“后遗症”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