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3-01-25 05:37郭鹏举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受检者胸膜胸部

郭鹏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分析

郭鹏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胸部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胸部疾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检查者1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行低剂量(25~50mAs)的多层螺旋CT扫描,对照组89例行常规剂量(300mAs),比较两组剂量对胸部常见征象的显示能力,对每组的图像采用双盲法阅片进行评价,对辐射剂量指数的比较结果以及图像噪声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若图像能够清楚的显示胸膜下小叶中心动脉及其分支,则可作为检测图像达到诊断要求的标准。结果 经多层螺旋CT检测后,观察组89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81例(91.01%),对照组89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54例(60.67%),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P<0.05,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疾病检出率与确诊率高,低剂量可减少X射线对受检者造成的损害,图像质量高,故可广泛应用与临床上胸部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分析

多层螺旋CT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1998年在单螺旋CT与双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多层螺旋CT是采用锥形X线束、多排探测器,与多层螺旋CT的扇形X线束、单排探测器相比,则大大提高了扫描的速度[1,2]。不但使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缩短至了0.5s,同时旋转一周还可获得多层图像。因此在短时间内,对身体各部位的较长范围进行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可获大量的科学、有用的信息,另外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成像质量也更高,从而提高了更细小的病变及黏膜的病变发现率[3]。低剂量CT概念的提出是指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检测管的电流使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下降,但还能获得较好的影像质量。一搬低剂量是指受检者接收到的剂量减少至少20%[4]。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以降低辐射的剂量,减少X射线对受检者的伤害,增加图像的清晰度与准确度,从而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改善受检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为了研究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178例胸部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回顾,现将其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检查者1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受检者中,男性46例,女性43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3.2岁;体质量42~94kg,平均体质量68.2kg。对照组89例受检者中,男性44例,女性45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43.9岁;体质量41~95kg,平均体质量68.6kg。所有受检者的病情以均经手术证实。两组受检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职业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即P>0.05,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机器设备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 SO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富士Dry Pix4000干式激光相机。

1.3 扫描方法

1.3.1 观察组

89例受检者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50mAs,每圈扫描时间0.5s,螺距因子0.938,原始层度3mm,Acg 16mm×1.5mm,SL 8.0mm。必要时可减薄层厚进行2mm重建。受检者去除上半身的金属异物,平卧于检查床上,双上肢交叉抱于头前,训练受检者按口令吸气后憋住进行扫描,扫描范围由双肺尖至双侧肋膈角下缘。

1.3.2 对照组

89例受检者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每圈扫描时间0.5s,螺距因子0.938,原始层度3mm,Acg 16mm×1.5mm,SL 8.0mm。受检者去除上半身的金属异物,平卧于检查床上,双上肢交叉抱于头前,训练受检者按口令吸气后憋住进行扫描,扫描范围由双肺尖至双侧肋膈角下缘。

1.4 图像评价

拍摄的图像由两位具有多年CT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审法对其胸部病灶大小、边缘等情况进行评判分析。图像质量优级的标准: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层面胸膜下10~20mm的肺小叶中心动脉及其分支影像清晰且无伪影;图像质量良级的标准: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层面胸膜下10~20mm的肺小叶中心动脉的影像清晰,其分支动脉影像可见但边缘但稍欠光整;图像质量一般的标准: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层面胸膜下10~20mm的肺小叶中心动脉影像较清晰,但其分支动脉影像边缘不光整,有少许伪影,但仍可诊断;图像质量差的标准: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层面胸膜下10~20mm的肺小叶中心动脉影像模糊,边缘不太光整,其分支动脉影像有比较明显的伪影,较难分辨及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对疾病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然后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最终得P<0.05,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89例受检者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疾病的诊出率高达91.01%,其中肺癌32例,肺结核10例,肺炎20例,胸膜增厚7例,胸腔积液12例。32例肺癌患者中,病灶<3mm的有25例,最小的病灶为0.7mm;扫描出的图像质量为优级,可清楚的显示结节密度不均匀、钙化、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粘连征。

对照组89例受检者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疾病的诊出率为60.67%,其中肺癌18例,肺结核7例,肺炎13例,胸膜增厚6例,胸腔积液10例。18例肺癌患者中,病灶<3mm的有25例,最小的病灶为0.7mm。扫描出的图像质量为优级,与低剂量组图像显示的结节密度不均匀、钙化、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粘连征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P<0.05,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比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高。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疾病的增多,常规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CT是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从第一代到第五代,不断的缩短扫描时间以及提高图像的质量。1998年X线管技术的突破,把CT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螺旋CT的问世。螺旋CT比CT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步骤,使扫描可以连续旋转进行,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而且这种螺旋扫描从原先只能对人体某一层面进行采集数据,发展成为了可以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进行螺旋式的采集数据,这种采集方式称为体积扫描[5-7]。体积扫描不仅扫描速度快,而且还能获得三维信息,从而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内容和灵活性,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还可以得到真正的三维重建图像,使血管立体成像成为现实。由于螺旋CT的功能的增加,使得多种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科学的信息,增加了疾病的检出率,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螺旋CT技术中X射线的应用,随着人们对辐射的认识以及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辐射剂量的使用。所以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的使用才是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主要有:降低管电流、降低管电压或缩短总扫描的时间,但是改变这些扫描参数或多或少都会增加图像噪声,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因此有学者提出,要提倡获得的图像允许适度噪声存在情况下,使用最小的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而得到足够多的诊断信息[8]。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获得的图像同样能够清楚的显示结节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也能清楚的显示结节病灶内部的结构,如钙化、空洞、坏死灶、扩张或狭窄的各支气管分支。对病变的发现及病变细节能力的观察与常规剂量扫描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能够满足胸部检测的需要。另外,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减少了毫安秒的总数,使CT球管过热的概率降低,减少球管的损耗,从而使球管的使用寿命延长,降低运行的成本。

综上所述,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疾病检出率与确诊率高,低剂量可减少X射线对受检者造成的损害,图像质量高,故可广泛应用与临床上胸部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1] 王国平.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胸部的应用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0,31(2):81.

[2] 刘绮,王成伟.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1,26(6):672.

[3] 常军.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28.

[4] 杨俊武,韩万智,刘书峰.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12):69.

[5] 朱晓华,贺晓东,邵江,等.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应用的探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8,12(5):341.

[6] 梁秀梅,谭勇.多层螺旋CT胸部体检低剂量研究[J].现代医学, 2012,40(2):188.

[7] 孔秋雁,许崇永,陈宇,等.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的应用探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9,25(4):156.

[8] 李云卿,李一鸣,温连庆,等.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影像学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1(8):842.

R445

B

1671-8194(2013)36-0118-02

猜你喜欢
受检者胸膜胸部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