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3-01-25 05:37于春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感染性肝素抗凝

于春丽

(辽宁省宽甸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20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

于春丽

(辽宁省宽甸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20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10例痊愈,33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 临床医师对该病应有充分认识,提高警惕,尽早确诊并给予规范化治疗,及时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治疗;体会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病因复杂,由于该病病变发生部位、病因各异,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且多变,诊断困难,临床上常易误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CVST的临床资料,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CVST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龄22~51岁,平均(38.9±5.6)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复杂而不典型,头痛最常见,其他包括视乳头水肿、局灶神经体征、癫痫及意识改变等。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感染引发的16例,非感染29例,其中产褥期8例,颅脑外伤9例,慢性消耗性疾病7例,红细胞增多症5例。45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表现。

1.3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4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均缺乏特异性改变:压力增高,早期化验正常,中后期蛋白轻或中度增高。发现红细胞提示有出血。出现白细胞增高提示合并感染,多见于海绵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影像学检查:①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部分患者CT强化可见)空三角征(静脉窦壁为高密度的三角形边,其中为等密度的血凝块)。CT静脉血管成像(CTV)可显示梗死部位的静脉和静脉窦影像缺失或不清楚,而侧枝静脉血管则显像清楚。②脑MRI在初期可见T1像血液流空现象消失,呈等T1和短T2血管影;1~2周后T1、T2呈高信号;晚期流空现象再次出现。MRV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无创性脑静脉成像诊断方法,对较大的脑静脉和静脉窦病变显示较好。血栓静脉在急性期(0~3d)呈等T1和短T2信号,亚急性期(3~15d)呈长T1和长T2信号,慢性期(15d后)因梗死血管有不同程度再通可见流空现象。

1.4 治疗

对因治疗:对感染性CVST尽早针对病原菌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抗菌药物及处理原发病灶;对非感染性CVST纠正全身脱水、增加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

对症治疗:有脑水肿、颅内高压者,用20%甘露醇、甘油、利尿剂,积极脱水降颅内压,用醋氮酰胺抑制脑脊液分泌。癫痫发作者抗癫痫治疗。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抗凝治疗:肝素类抗凝药物治疗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急性期静脉给予普通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警惕出血风险。溶栓治疗: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病情严重者给予血管内介入局部给药溶栓或清除血栓。

1.5 疗效评价[3]

痊愈:颅内压正常,神经功能无障碍;好转:颅内压稍偏高,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与入院前症状及体征并无改善。

2 结 果

45例患者中10例痊愈,33例好转,2例无效。

3 讨 论

CVST发病率远较脑动脉血栓形成为低,按病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但感染仍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脑静脉窦是脑静脉血流的主要通道,因此CVST的直接后果是脑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临床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4]。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特殊治疗。对感染性血栓形成应积极控制感染及处理原发灶。应参考脑脊液、血液等化验检查结果,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对非感染性血栓形成应在对原发疾患治疗的基础上,尽力纠正脱水、增加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改善循环。另外应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如口服避孕药、长期脱水等。有颅内高压者应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高热患者应予物理降温;癫痫发作者行抗痫治疗;对意识障碍应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特殊治疗中的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血栓的扩展,改善颅内静脉血液回流,降低出血的危险,并为纤维蛋白自行溶解提供了时间,最终可使闭塞的静脉窦部分或完全再通。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比较,具有出血少、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抗凝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目前认为,全身抗凝是治疗CVST的金标准,开始静脉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口服华法林[5]。但对本病的抗凝、溶栓治疗也存有争议,认为其虽可防止血栓扩展、提高再通、改善预后,但也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故应慎重。本组的治疗体会是,通过及时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效果显著,45例患者中10例痊愈,33例好转,2例无效。

总之,CVST是一类特殊的脑血管病,临床少见,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医院还缺乏相应的诊治经验。大部分CVST患者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存在,另部分患者明显有后天因素的参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易误诊,需临床医师(特别是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对该病有充分认识,提高警惕,尽早确诊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还需作多年的严格随访,这些都是神经科医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卢正娟,徐运,王翀,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15例临床分析) [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2):134.

[2] 谢尊椿,吴裕臣,黄经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8,23(4):273.

[3] 马可.4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断及治疗[J].吉林医学, 2012,33(19):4082-4083.

[4] 付君静.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 13(9):27.

[5] 章向明.4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 2011.

R743.32

B

1671-8194(2013)36-0132-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肝素抗凝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