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3-01-25 05:37戴长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西药胃肠处方

戴长青

(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戴长青

(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3)

目的 探讨我院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的反应,以此提升临床西药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所开西药处方2020份,根据国家西药管理局及卫生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本次随机选择的2020张西药处方中包括383张多种西药应用不合理情况,占18.96%。主要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时剂量、用法、药理拮抗、重复用药等方面不合理。结论 将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合理化、规范化,可以有效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同时,医院药师应不断提升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开展药学服务提供有效保障。

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

在临床用药或药剂制备时将两种以上或两种药物进行混合称为药物配伍。在进行药物配伍时,若出现损害药物质量或使治疗变化则为配合禁忌[1]。合理的药物配伍能够有效增加药剂性能,提升治疗效果,而适当的附加剂还可以增强药剂的稳定性。配伍禁忌可分为化学性、物理性、药理性配伍禁忌。其中物理性禁忌是在药物配伍时出现了物理性改变,如部分药物在研合时可产生低共熔混合物,使外观性状受到破坏,从而造成使用困难;化学性禁忌是在药物配伍时出现了化学性改变,如氧化还原、沉淀、变色反应,致使药物失效;药理学禁忌是在药物配伍后所出现的药效改变,减少了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出现药物毒副作用,从而加重病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此,笔者对我院西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为我院合理、科学用药提供有效依据与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门诊所开西药处方2020份,其中2012年11月、12月及2013年1月西药处方分别为502张、752张、766张,所有处方均完整、真实,具有代表意义。

1.2 方法

按照国家西药管理局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西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分析记录内容包括:处方药品总数量,抗生素处方总数量,针剂药物总数量、进品药总数量,抗菌西药处方数量等。按照统计分析结果,探讨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以药学角度对多种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2 结 果

本次随机选择的2020张西药处方中包括383张多种西药应用不合理情况,占18.96%。主要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时剂量、用法、药理拮抗、重复用药等方面不合理。

3 讨 论

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与临床治疗药品的广泛应用,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中,笔者共抽取西药处方2020张,其中252张用药超过8种,423张在5~7种,以上675张处方中共有重要用药处方238张。从临床治疗的方面来看,西药联合应用的目的是为了使多种西药产生互相作用的机制,以此提升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并降低及控制不良反应的出现。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一些药师在开具西药处方时,因受到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的限制,认为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一定会高于一种药物或几种药物,但事实上这种观点与认知是不科学的。有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与研究证明,在现代医学里不是全部病症都适用于多种西药联合应用[2]。目前世界医学界普遍认为只有抗结核药及抗高血压药,在患者伴有严重感染时才给予联合用药,且应用剂量不宜过多[3]。

本次随机抽取的2020张西药处方中,药品总数量为176种,针剂药品总数量为98种,进口药物总数量为52种,抗生素处方总数量为380张,抗菌西药处方653张。根据以上数据提示可以发现,我院西药处方中,用药品种较多,从理论上来看疗效会有一定提升,但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也会随之成倍的增长,对患者健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所以,相关医师在需要采取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同时,一定要控制好药品种类,以此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西药通过口服、局部用药及注射等用法进行给药,其中口服是最为方便、安全的用药方法,也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方法。西药口服后通过被胃肠吸收而使全身受用,或置留在胃肠道内在胃肠局部起效,但遇到以下情况时,应注意不应通过口服给药:患者无法下咽或昏迷不醒;因胃肠疾病无法吸收药物;因西药性质被胃肠碱性、酸性破坏或无法在胃肠中吸收,如胰岛素、青霉素等。

总之,临床治疗时采取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既有利也有弊,所以要求医师在治疗时掌握用药的原则,强化用药的有效性。结合我院随机选择的西药处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综合诊断患者病症后,决定给予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应以“少而精”为原则,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机体的耐受程度。医师在采取不良反应较多的抗菌药治疗时,应先给予抗敏试验,并选择小剂量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西药种类多至上千种,这就要求药师及医师对各类西药的药理作用、成份及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全方位的掌握,并与患者的机体耐受力、相关病症等相结合,针对性的应用药物进行临床治疗。为减少治疗时西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现象,临床上应降低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率,对病情在轻中度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尽量能在口服用药治疗时不给予肌注,能在肌注治疗时不给予静注,以此避免注射剂的滥用。同时医院应成立相关的用药监管部门,并采取奖惩制度,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从制度上约束用药行为,提升患者的就医质量。

[1] 刘东辉,姜卫平,闫晓丽.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6):123.

[2] 戴劲.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17):322-323.

[3] 刘庆喜.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10(11):98-100.

R969.3

B

1671-8194(2013)36-0174-02

猜你喜欢
西药胃肠处方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人间处方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胃肠病糊上就好
处方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