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近、远期疗效的比较

2013-01-25 05:37任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阴式经腹开腹

任丽芳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临汾 041000)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近、远期疗效的比较

任丽芳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 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具有子宫切除术适应证的患者共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阴式组64例,开腹组7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远期的疗效指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程度、性生活质量四个方面评价两种术式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这两个时间段对女性盆底功能的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子宫大小、孕产史,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阴道前后壁膨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近期、远期并发症

子宫病变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中90%为子宫良性病变,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目前经保守治疗无效、需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日趋增多,选择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极为重要。本研究主要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分析两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旨在选择一种更安全、可靠、创伤小的手术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分组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具有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术前无盆底功能障碍、随访可靠、且术后病理检查回报均为良性病变的患者,共1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病4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使非实验因素在两组间尽可能保持平衡,分为阴式组64例,开腹组71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其他合并症引起的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子宫大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术前均知晓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比较两组手术的近期疗效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1],2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由手术室器械护士统计,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由本科护士统计,两两比较两组的相关数据。

1.2.2 比较两组手术的远期疗效

包括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程度、性生活质量4个方面,随访12个月(其中14例患者失访),术后6、12个月门诊复查时询问病史、行妇科检查、填写术后随访表,比较上述4方面内容,对原有症状的改善和现有症状的感受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定结果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的近期疗效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60.10±15.34)min、(98.19± 20.34)mL;腹式组为(80.12±20.23)、(125.36±20.19)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21.52±3.21)h、(27.31±1.18)h,开腹组为(25.26± 2.31)h、(30.15±3.16)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52±1.03)d、(4.03±2.12)d及住院费用阴式组也少于开腹组。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

两组患者术前均无尿失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阴式组失访6例,开腹组失访8例),阴式组术后6、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5.2%(3/58)、12.1%(7/58),开腹组术后6、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6.3%(4/63)、11.1%(7/63),两组术后6个月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自身比较,术后6、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阴式组患者术后6个月阴道顶端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发生率分别1.7%(1/58)、0%(0/58),12个月时其发生率分别为5.2%(3/58)、3.4%(2/58),开腹组术后6、12个月阴道顶端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发生率分别为1.6%(1/63)、0%(0/63)、4.8%(3/63)、7.9%(5/63),开腹组术后12个月其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发生率高于阴式组,即两组术后12个月阴道前后壁膨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后6、12个月对性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的子宫切除手术约1000万例,主要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占比例较少。随着腔镜技术的开展,微创外科的概念被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符合微创原则的经阴道手术受到大家的青睐。面对大量因妇科良性疾患,究竟英爱怎样合理选择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的手术途径,是妇产科界争议较多又直接影响临床实践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TVH将子宫大小定为<12孕周,将>孕12周的子宫、附件有肿物、有盆腔操作史、无阴道分娩史者列为TVH的禁忌证。但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特制专科器械的应用,手术技巧的提高及医师经验的积累,TVH的适应证已适当放宽。

本次研究通过记录阴式和经腹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的近、远期疗效的差异。实验证明,阴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经腹组,但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开腹组术后12个月其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发生率高于阴式组,阴道顶端脱垂和性生活质量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2,3]。

实践证明,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腹壁无切口、胃肠道基本不受干扰、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和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为腹式手术不具有的优点,是子宫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病变手术的首选方法,其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已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证实,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经过正规培训的妇产科医师,在3年内基本可掌握这门技术;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先进的仪器的发明、适当工具的使用,可以适当扩大阴道手术的指征,且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并发症少,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师的欢迎。但无论是经腹手术或阴式手术,对盆底功能均有一定影响,手术可能加大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远期影响还有待扩大样本量和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1] 赵巍.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疗效比较[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 Wang FM,He CN,Song YF.Prospective study of transobturator mesh kit (Prolift™) in pelv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 with vaginal hysterectomy after 3 years' follow-up[J].Arch Gynecol Obstet, 2013,288(2):355-359.

[3] Walters MD,Ridgeway BM.Surgical treatment of vaginal apex prolapse[J].Obstet Gynecol,2013,121(2 Pt 1):354-374.

R713.4+2

B

1671-8194(2013)36-0182-02

猜你喜欢
阴式经腹开腹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什么是阴式手术
经阴式、腹腔镜和腹部行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可行性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