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3-01-25 05:37王淑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基础基地实训

王淑玲

(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淑玲

(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本文针对我校学生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校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与研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建设措施,提高了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了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对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职护理;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特点是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基础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学生训练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是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加强技能型中职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十分重视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1 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1.1 创新的原则

依据新的教学计划和新的执业护士考试大纲及教材内容,准确把握中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淘汰陈旧、过时与临床实际有距离的仪器设备,新增的仪器设备必须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护理实训条件,使学生在实训期间所用的仪器设备、物品应是当前国内三级甲等医院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在仪器设备、物品这方面就要保证学生能直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1.2 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应整体设计、布局合理,加强护理实训教学重点环节的建设。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基础护理学》实践课教学时数应占总课时数的2/3,因此示教室建设应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还应有各种小型的实物教具陈列柜。模拟病房是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主要应加强其内涵建设,以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

1.3 校内外互补原则

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吸收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改建方向、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

1.4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提高,紧紧围绕学生就业需要,使学生在校的护理技能训练应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因此模拟病房装备应与现代化医院病房尽可能一样,把教学和医院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医院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中进行训练,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1.5 素质教育的原则

健全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并且使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接轨,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训过程中注重学生护士素质培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端正学生服务态度。

2 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2.1 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使学生在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它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从学校学习走向医院实际护理工作有了良好的过渡,在校内就可以感受到医院的真实环境、真实的护理任务、真实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护理评价标准,使学生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应用护理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对护理对象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观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指导的能力;因此,以上能力的训练要在模拟患者和模拟情景中完成。教师要根据目前使用的教材和新执业护士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临床实际,设计病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要求,要先培训一批模拟患者,然后学生可以真对模拟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要求学生在模拟患者身上实施可以进行的护理技术操作,不能在模拟患者身上进行的操作如导尿术、灌肠术、心肺复苏术等,则在护理模型人身上操作。模拟情景,由学生轮流扮演护士、患者等角色,按照医院的护理排班习惯,在整个护理技能实训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有扮演不同职责护士的机会,让不同职务的护理工作从护理技能实训中体现出来。模拟病房改建为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实训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真人真病的模拟实习,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2.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各岗位的能力,护理技能实训的实践环节不只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护理技能实训,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护理专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这是护理职业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

2.3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护理实训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等有机地结合到护理技能实训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智力、情感、职业道德及行为习惯,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

2.4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良好的实训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学校有计划地选送护理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医院临床进修学习,避免有些护理专业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育模式,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和一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没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构建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扎实的护理理论和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护理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注重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护理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因此,建设优秀的护理实训师资队伍十分重要。学校选择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指导任务,并对选拔上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侧重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应鼓励指导学生考取执业护士资格证。

2.5 护理教师担任临床实习班主任

护理专业学生到医院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学任务已完成,它是学生新的重要管理阶段的开始。为增进与实习医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成立由学校和医院共同组成的学生临床实习管理机构,学校选派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护理专业教师担任学生临床实习班主任,对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等进行指导,加强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同时提高医院对学生临床实习工作的重视和管理,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稳定与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临床实习质量。

2.6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是监控和检验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临床护理能力是基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属于非认知领域,其范围包括临床技能和态度两个方面[1]。学校以护理教学大纲和新的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大纲以及国家、省护理技能大赛等标准为依据,并与“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互相讨论确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考核办法,每项基础护理实训任务的完成都要加以评价,完成基础护理实训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为护理服务对象实施护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操作要求规范,熟练,态度和蔼可亲,体现出良好的护理服务文化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符合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结果质量的评价,又要注重过程质量的评价。采取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平时评价以单项护理技能操作及实训的态度评价为主,期末评价以综合应用评价为主,用模拟患者,考核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是单项护理技能全面练习,逐项考核,人人过关;综合技能以抽签定考核项目,从而保证护理技能实训的教学效果。另外,考试包括答题环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执业护士考试合格证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职业能力。

3 结 论

通过基础护理实训基地改建,保证了基础护理实训基地与医院护理建设特点相适应、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过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提早感受到医院文化和管理制度。有利于实现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实力。

[1]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

R47

C

1671-8194(2013)36-0280-02

猜你喜欢
基础基地实训
“不等式”基础巩固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整式”基础巩固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