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初探及效果

2013-01-25 05:37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配药差错输液

苏 偏 袁 薇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初探及效果

苏 偏 袁 薇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静脉输液是导致护患纠纷最多的重要环节。我院针对影响门诊输液患者护理安全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门诊;静脉输液

1 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1 药物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由于药物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同一种药物有多种药名、联合用药增多、患者个体差异及对药物反应的不同,是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1]。

1.2 护士服务态度及法律意识方面的问题

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耐心,不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或沟通时语言缺乏技巧性,语气生硬,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护士工作中缺乏法律观念,忽视患者知情权,未履行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侵犯患者权益引起纠纷。

1.3 护士查对方面的问题

门诊输液患者多,输液量大,无法固定床位,增加了查对难度,使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增多[2,3]。

1.4 患者方面的问题

门诊输液患者年龄跨度大、输液时间不同、疾病种类多样、床位不固定、流动性大,若护士不注意仔细观察及查对,可能造成漏输、错输等现象,引发护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建立严密的管理体制和统一的、细化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规程、质量标准、评价办法,以减少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

2.2 制订门诊输液核对程序,并严格执行该程序。

2.2.1 认真填写患者输液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输液速度、用法、配药者和注射者签名等。加强配药过程的监督,严格控制用药质量,严格执行抗生素现用现配制度,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2.2.2 建立统一的输液巡视卡,卡上详细注明输液护士姓名、各班巡视时间、输液速度、有无漏液、渗液、患者一般情况、有无不适等,实行护士签名、签时制。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正确调节输液速度,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有无缓解,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提早干预。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合并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的输液,必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者需要输注多组液体时必须在输液器上醒目得标识出来,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严重后果。

2.2.3 加强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4]。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使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功。通过模拟训练使护理人员掌握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处理流程和抢救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训练。

2.3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3.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认真核对患者病历基本资料、治疗单与药物,有疑问的立即查找原因,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5]。对已执行过的医嘱,在再实施前要认真询问用药后的反应,发现问题时及时告知医师。

2.3.2 正确执行医嘱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正确地执行医嘱。门诊输液室患者流动性大,周转速度快,应注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①护士在输液前,注意仔细查对,应询问患者的姓名让患者自己报出名字,不应直接称呼患者姓名以避免差错。②实行签名负责制。规定护士在进行配药、注射、换液、拔针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定无误后在输液单处签名[6]。

2.4 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教育

2.4.1 在门诊输液高峰时段,护士长排班时应采取以弹性排班和最优组合为原则,新老搭配,随时调整护士人数,以满足患者治疗需要,避免护士身体劳累和精神疲劳导致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或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或差错[7]。

2.4.2 加强对护理差错高发人群的护理安全防范教育,加强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护理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促使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2.4.3 应重视新护士、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护理差错的防范,并强化查对制度的落实,以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2.5 配药、接药差错的预防

2.5.1 配药必须专人(固定)配制,防止配药进行到一半去做其他的事情而引起配药差错。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执行配药和加药操作,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实行双人核对签名。接药前如遇到患者治疗单上的姓名不清晰时,必须与患者查对清楚后,再用记号笔重新填写清楚;如遇同名同姓时,应写清性别、出生年月日等;接药时护士必须用手指输液瓶上的名字给患者进行两人核对,同时,护士必须查对该药液瓶上的患者姓名是否与上一瓶药液的患者姓名相符。

2.5.2 输液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8,9]。

2.5.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防液体走空。观察有无渗漏现象,根据患者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护士要加强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患者所输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需注意问题。

2.6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门诊输液室护士除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技能外,必须加强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对输液并发症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抢救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训练,所有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尘土飞扬。护士配药前后须洗手,配药注射器必须一次性使用,止血带使用后及时消毒。因此,要求护士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操作水平,严格遵守诊疗常规,才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感染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2.7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促进护患沟通,改进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不合理环节;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协助满足其所需,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从而提高满意度。

2.8 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护理工作讨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薄弱环节和护理差错事故等进行分析、讨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加强每位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以增强法律观念,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 效 果

对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90.34%、92.67%、93.85%和98.76%,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

4 总 结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前提。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护理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按临床护理操作规程进行静脉输液。为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加强安全质量管理,门诊输液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各个环节安全质量。

我院门诊输液室在医院各级领导重视下,对门诊输液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加强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加强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教育,保障患者输液安全,降低了安全隐患,使患者得到了安全、优质的输液服务,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和静脉输液患者的满意度。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 (3):192-193.

[2] 吴绪锋.马丽莉.门诊输液室的风险识别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2):152-153.

[3] 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4] 徐艳,花蕾,李淑迦.医院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65.

[5] 杜立从.门诊输液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7-28.

[6] 金晓艳,刘晓玲.加强护理管理,预防护理纠纷[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66-67.

[7] 陆娟.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17-418.

[8] 黄霜霞,陈燕群,杨嘉丽.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广西医学,2005,27(2):217-218.

[9] 段素芳.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2005,19(10): 2152-2153.

R473

A

1671-8194(2013)36-0290-02

猜你喜欢
配药差错输液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配药时胶塞掉屑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的探讨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