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2013-01-25 05:37朱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保健膳食

朱海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朱海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江西 南昌 33000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多发性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老年患者,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少这样的现象,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本文主要从加强预防措施、合理膳食、减少外部刺激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

临床研究表明,目前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与结合笔者多年的从医经验,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出一些观点,以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及时的预防,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

1 加强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脑血管疾病进行预防与保健工作之前,应先做好动员工作,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但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的顺利展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全民支持与参与,才能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规律、多抽烟、喝酒、且平时不重视身体锻炼而引起的。因此,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必须动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膳食结构,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且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尽量戒烟戒酒,以防形成高血脂与高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2 合理膳食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应从人们日常生活饮食方面着手。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多食用高纤维食物,以降低人体的血清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并多食用一些块茎、粗粮食物,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膳食纤维,以起到降脂、降压的效果。另外,在日常饮食中,还要严格控制胆固醇食物的摄取量,尽量减少胆固醇、脂肪酸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刘福平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控制食盐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能起到有效的降脂、降压效果,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3 减少外部刺激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患者在受到外界刺激后突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防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到外界刺激,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但要适当锻炼,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选择动作轻柔的项目进行锻炼,并逐渐适当提高锻炼的强度。在锻炼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情绪的平和,以免出现波动较大的情绪变化。并在锻炼后注意饮食的合理性,不允许出现暴食暴饮、饮食过度的现象,同时要少喝酒、少吸烟,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要想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工作,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在生活中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与作息时间,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同时多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慢跑等,并在锻炼的过程中懂得自我保护,合理安排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另外,还要多观察天气情况,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服。王贺龙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持稳定的血脂与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2]。

5 合理安排运动

运动后能增强体内的氧气吸收、运输,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3,4]。老年人运动要掌握合理的时间(出太阳后)、频率(0.5~1h)要根据年龄掌握运动量,170-年龄=运动后最佳心率。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要求人们尽量保证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30min以上,有益健康。

6 健康教育

①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装订成携手易带的小册子,发放给社区的居民,有利于指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居民更方便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知识。②举行专题讲座。在社区内定期进行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医学专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定期举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题讲座,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自我预防保健能力。最后向人民群众宣传戒烟戒酒、采取合理饮食方案、控制体重、坚持长期锻炼的好处。从而不断提高居民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针对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和疾病的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医师求治,遵循医嘱,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比如:紧张、担心、失眠等。这些消极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可以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向患者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事例,改变患者的消极情绪,控制病情进展[5]。

7 加强年轻人对预防疾病的重视程度

心脑血管疾病有年轻化趋势,可见预防保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医崇尚“治未病”思想: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如何预防?中医提倡预防疾病的发生,三千年前就提出“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元代名医朱丹溪《不治已病治未病论》进一步解释说: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养人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可见及时治疗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软化血管,维持血压稳定,及时清除血管斑块,治疗原发疾病,使心脑血管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早预防,早治疗[6]。

综上所述,要全面动员人们积极参与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中来,让人们深刻了解到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提高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保健的意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率[3,4],真正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只要将加强预防措施、合理膳食、减少外部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落实,就能有效预防与保健心脑血管疾病。

[1] 马清颖.浅析糖尿病的预防及其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2):505-506.

[2] 王贺龙.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J].中国医药导刊, 2009,12(8):1388-1389.

[3] 张卫海.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二级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 2009,11(15): 42.

[4] 佚名.继续在社区开展心血管病预防工作[J].心血管防治知识, 2010(6): 17.

[5] 刘福平.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1, 25(5):47-48.

[6] 王秀娟.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强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693.

R54

A

1671-8194(2013)36-0297-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保健膳食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