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2013-01-25 05:37张静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胸痹护理患者

张静术 刘 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张静术 刘 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方法 根据胸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来配合治疗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胸痹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8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0.70%。结论 对胸痹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中医辨证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胸痹;护理;辨证施护

胸痹(thoracic obstruction),是指胸部闷痛,甚至出现短气、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1]。胸痹的多发群体是中老年人,在静态或动态下均可发病,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常常危及生命。所以减少或者避免胸痹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环节。轻者只是感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重者出现气滞胸痛、出汗肢冷;严重者则心痛彻背,胸痹持续发作,剧烈疼痛,甚至发生厥证、脱证等危重症状[2,3]。其重症谓之为“真心痛”,属于西医上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的范畴。本文就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痹患者86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45~81岁,平均57岁。其中心血淤阻34例,气阴两虚29例,痰浊壅塞23例,

1.2 发病原因

胸痹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寒邪内侵。指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则乘虚而入,致胸阳不展,寒凝气滞,血行不畅;②情志失调。指忧思伤脾,郁怒伤肝,气滞痰浊则脾虚气结,致肝郁气滞,灼津成痰,痹阻心脉;③饮食不当。指恣食肥甘,饱餐过度,运化失司则损伤脾胃,致酿湿生痰,上犯心胸,心脉痹阻;④年老体虚。指肾气渐衰,心气不足,血脉失和则气血不畅,灼津为痰,痰热上犯。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2.1.1 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与胸痹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病情发作时常伴有窒息样胸闷和剧烈疼痛,所以患者极易出现悲观、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绝望、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充满同情心,积极与患者沟通,时刻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苦恼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开解,及时进行疏导,并向患者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4]。并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要使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医护人员充满信赖感,积极配合治疗。

2.1.2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在胸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严格执行。要注意清淡饮食,以素食素油为好,多食有酸味、甘味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吃腌制品、油炸食品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而且要注意饥饱适度宜,以益心补心为主。要限制盐类的使用和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入,要定时进餐,保证一日至少进食三餐,可视情况加餐。要戒烟限酒[5]。

2.1.3 皮肤护理

患者要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导致感染,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力。要注意保持室内卫生,注意消毒,定时通风换气。注意被褥干燥,衣物柔软整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生活起居规律性,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防寒保暖,防止感冒,保护皮肤。

2.2 辨证护理

胸痹病位在心,而且与脾肾有关,病机属标实本虚,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方能治标治本。实证以治标除根为主,虚证以补养扶正为主。根据胸痹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常见阳气衰微、心血瘀阻、阴寒凝滞、痰浊雍塞、气阴两虚5种证型,辨证施护措施如下护理上也各有特点[6]。

2.2.1 阳气虚衰型

患者症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肢冷畏寒,面色苍白,流汗心悸,腰酸乏力,嘴唇发紫,舌紫暗或淡白,脉沉细。治法以活血通络,益气温阳为主,方拟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热服,同时注意此方中药适宜空腹服用,服药后为增强药效可进食少量热粥。保证患者卧床休息,静止一段时间待症状缓解后方可进行适当活动。要注意保暖,房间温度适宜,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相应症状,若出现手足冰冷、神志涣散等危机情况要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忌辛辣、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少食多餐。

2.2.2 心血瘀阻型

患者症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舌呈暗紫,舌苔薄白,脉沉涩。治法以通络止痛、养血化淤为主,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温服,同时要密切观察心痛情况,可自行按摩中脘及两胁以增强药效。发病初期要卧床休息,睡眠充足,谢绝探视,保证心情舒畅。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加强夜间巡视观察,若发现患者冷汗涔涔、唇紫气短、胸痛肢凉等症状时,应及时做好抢救准备。保持室内温暖,饮食清淡,平素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以减少气血损耗,保持气血通畅。

2.2.3 阴寒凝滞型

患者症见胸痛彻背,心悸气短,胸闷感寒,重则喘息,四肢厥冷,舌苔自,脉沉细。治法以开痹散寒,辛温通阳为主,方拟栝楼薤白白酒汤加减热服,同时保证患者服药后要卧床休息,以充分发挥药效。加强防寒保暖措施,切忌不要感寒受冷,否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及畏寒症状。尤其在雨雪之日或者天气骤冷时,要通过放置热水袋或者其他方法来适当提高室温。要保持病房干燥温暖,最好向阳。禁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可食用干姜、大蒜等调味以温阳散寒。

2.2.4 痰浊壅塞型

患者症见胸闷如窒,喘促气短,痛引肩背,肢体沉重,灼津痰多,舌苔浊腻,脉滑。治法以豁痰开结、泄浊通阳为主,方拟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热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有恶心呕吐者可少量频服,先饮生姜汁少许,再进汤药。患者注意休息的同时也适量运动,动静结合,以增强体魄。病房干燥温暖,不宜潮湿,有益于改善脏腑功能。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酒。对痰多气滞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应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患者排出痰液,以免阻滞气管。

2.2.5 气阴两虚型

患者症见胸闷隐痛,气短心悸,倦怠少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法以活血通络,养阴益气为主,方拟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同时注意此方中药适宜空腹服用。要少劳作,多休息,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若体力允许可少量活动,但应以不引起心痛为度,若出现头晕症状要立即卧床休息,起坐不宜过快,弯腰、旋转之类的动作要少做或缓慢进行为宜。同时一定要及时疏导患者情绪,使其信心十足,积极介绍治疗。宜服用瘦肉、桂圆、红枣、莲子等补气养阴之品。

3 结 果

86例胸痹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施护,显效53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70%。

4 讨 论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门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中医学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我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根据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精湛的护理知识。中医的精神实质是“辨证论治”,主要宗旨是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而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护理方法。辨证,就是收集起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症状、体征和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分析病因、辨清病位、确定病性及邪正关系,确诊为何种病证。施护,则是根据对辨证搜集整理的各方面资料来最终确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方法。护理的依据和前提是辨证,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则是施护,而通过观察施护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检验和判断辨证的结果正确与否。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中医护理的精华。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来配合对胸痹患者的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减轻症状、促使病情好转,是患者尽早恢复,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胸痹患者来说,在中医辨证施护上要紧密结合“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进行施护,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季节、饮食习惯、遗传病史、患者的体质等予以个性化辨证施护。除了病情观察护理和药物护理外,护理人员更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从而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治疗效果更佳。同时要配合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循经按摩等各种辅助手段达到有机结合,使胸痹心痛病症在中医护理方面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及实践价值,在临床护理中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总之,有效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对胸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辅以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可明显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减少患者身心痛苦,加速疾病好转的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陈丽芸.胸痹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9):34.

[2] 马小彩,刘永琴,刘冬艳.浅谈胸痹病人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22.

[3] 侯云芳,侯孝坤,窦时华.胸痹的辨证施护[J].时珍国医国药,2001, 12(4):15.

[4] 张婧.浅谈胸痹的辨证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59.

[5] 李会琼.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 6(31):79.

[6] 樊慧.86例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1,1 (13):163.

R473.5

B

1671-8194(2013)36-0271-02

猜你喜欢
胸痹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