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中的科学性

2013-01-25 05:37孙立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鞣质有机酸生物碱

孙立娟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浅谈中药炮制中的科学性

孙立娟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炮制中的科学性。方法 从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蛋白质等化学成分的角度加以阐述。结果 药物经各种不同的加工炮制后,理化性质发生了各种不同的变化,改变了药物所含药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以导致药物性味、功能、临床功效的改变而发挥特定作用。结论 运用“制其太过,扶其不足”的原则来选择中药适宜的炮制方法,以解毒增效,是炮制对中药的理化性质及功效影响的内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中药炮制;科学性;理化性质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辨证施治和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应用的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可清洁药材,降低和消除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改变或缓解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矫味矫臭,利于服用,还利于保存药效及储存药材[1]。中药炮制原理集中在“变”字上,炮制使药物的理化性质、临床功效、毒副作用等方面发生了各种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已为我们所了解,并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期疗效的确切,但有些复杂的变化还需要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去研究探索,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充实炮制理论,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2]。由于药物所含有效物质的成分不同,炮制后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笔者从化学成分的角度,试述如下。

1 炮制前含生物碱类的中药

大多生物碱几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却能溶于有机溶剂,亦可溶于酸中。而它们的碱盐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媒,所以常用醋和酒等作为炮制辅料制成相应的盐,以改变药物的溶解性。如元胡索,阵痛的有效物质是元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等生物碱。有些药物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有毒副作用的成分,这类药物常用砂炒、水煮炙等方法炮制,破坏其生物碱,控制其含量。黄南龙[3]研究分析报道,乌头中含有的乌头碱毒性甚强,口服0.2g就会令人中毒,口服3~4g就会令人死亡,炮制时采用长时间水浸和加热,以转化其化学结构,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从而大大降低了毒性。

2 炮制含苷类中药

植物体中广泛存在苷类,尤其在树皮、果实、根部含量最多,苷的溶解性无明显规律,一般宜溶于水或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可被稀酸或酶水解,产生苷元和糖。而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媒。含苷的植物药,多同时含有能分解这种苷的酶。酶是一种蛋白,在适度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分解苷为苷元和糖两部分,而使苷失去应有的药理作用,花类药物所含有的花色苷可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酶若遇有较高的温度和在剧烈的pH条件下,酶就会变化而失去活性,利用酶的这一特性,含苷药材应迅速干燥,并用炒、蒸、烘等火制或水火共制方法以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如白芥子清炒炮制后可以破坏白芥子酶,保存白芥子苷。

3 炮制含挥发油类的中药

挥发油是中药成分中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可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但在常温下可以挥发,对阳光、空气、温度很敏感,易分解变质,所以对这类药材在加工炮制贮存时,应尽量快洗、快晒,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尤须注意加热处理,如薄荷、藿香等,以保存其挥发成分。但也有些中药需通过炮制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临床治疗的需要。如苍术经米泔水制后其中茅苍术醇药挥发油减少约16%,使其燥性降低,提高健脾燥湿,发散风寒的功效。

4 炮制含鞣质的中药

鞣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医疗上常用作收敛剂,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用于止血、止泻、治烧伤等。鞣质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所以含鞣质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一般变化不大,如大黄经过酒炒、酒蒸,蒽醌苷类的量显著减少,而鞣质的量变化甚微,故大黄止泻的作用减弱,收敛止泻作用增强,鞣质易与三价铁成鞣酸铁盐,而影响疗效,所以芍药之类含鞣质的药材,勿近铁器,蒸煮等,炮制过程也忌用铁器。

5 对含有机酸药物的影响

有机酸广泛存在植物中药中,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低分子的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故水浸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损失,另对口腔、胃有强烈刺激,酸性强的有机酸,经过热处理,可使有机酸部分破坏以适应临床需要,如焦山楂。含有机酸的药物大都和含有生物碱的药物共制,以增强生物碱的溶解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疗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6 对含蛋白质药物的影响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所含有化合物中最复杂的物质。蛋白质经过水解能产生氨基酸的混合物。蛋白质煮沸易变性,如雷丸、天花粉等以生用为宜,有些蛋白质是有毒成分,常煮沸来降低毒性,如扁豆中含有对人的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具有某些球蛋白的特性,煮后其毒性大为减弱。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往往能产生新的物质,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黄,黑豆、大豆等经干馏能产生含蛋吡啶类、卟啉类衍生物而具有抗真菌、抗过敏和镇痉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临床疗效,各种炮制处理也是围绕临床需要,药物经各种不同的加工炮制后,理化性质发生了各种不同的变化,改变了药物所含药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蛋白质等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以导致药物性味、功能、临床功效的改变而发挥特定作用,这种变化是复杂的,有的变化已为我们所了解,但绝大部分还有待我们去探讨。运用“制其太过,扶其不足”的原则来选择中药适宜的炮制方法,以解毒增效,是炮制对中药的理化性质及功效影响的内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4]。总之,只要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应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积极研究探索,崭新的中药炮制理论一定能创造出来。

[1] 黄爱萍.浅谈中药炮制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 6(9):225.

[2] 龙顺伯.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8,17(10):64.

[3] 黄南龙.简述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7, 34(2):208.

[4] 元艺兰.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及其功效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90.

R282.702

A

1671-8194(2013)36-0188-02

猜你喜欢
鞣质有机酸生物碱
钢渣中磷元素在不同种类有机酸中溶出行为的研究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墨红玫瑰花中鞣质的工艺优化
一生只为这一片!盛安环保将有机酸泡腾片升级到2.0版本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优化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鞣质联合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正交试验优化钩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
白茶中的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