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脊神经根周围注射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体会

2013-01-25 09:4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混合液腰腿痛穿刺针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医院 疼痛科,江西 九江 332000

颈肩与腰腿痛十分的常见,通常引起因素是椎间盘突出,此外,还有一些伴随情况,如骨质增生、术后瘢痕等等,有着十分顽固的疼痛,采取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1]。本院开展的CT引导下脊神经根周围注射术,对于治疗颈肩与腰腿痛,具有十分显著地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5.4岁;病史在4个月到5年之间。症状的主要表现是颈肩、腰腿等神经根性疼痛。结合临床特征与X片和CT等影像学检查,单一神经根平面者有68例,多发神经根平面者有2例。

1.2 方法 颈椎神经根穿刺: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前外侧进针途径。先在预定神经平面前外侧皮肤上设置定位栅栏,薄层扫描预定神经根层面,将相应脊神经根出椎间孔位置显示出来,将皮肤上最佳穿刺点选出来,进行必要的标记,同时对进针角度与深度进行测定。完成了局部消毒和铺巾工序之后,用1%利多可因3ml行皮下及浅肌层麻醉,结合预测角度和深度,用22G带芯穿刺针进行穿刺,经CT扫描显示针尖到达预定位置之后,将针芯拔出,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将少量盐酸丁哌卡因和复方倍他米松的混合液注入进去,对药液在神经根周围的分布情况进行再次扫描和观察[2]。如果确认分布良好,位于脉管结构之外,观察5分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疼痛症状,就可以经穿刺针将复方倍他米松1mg和0.25%盐酸丁哌卡因 30mg混合液注入进去;如果是双侧者,需分别进行,完成注射之后,插入针芯,将穿刺针拔除,无菌包扎局部,观察15分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不需要特殊处理,每周一次,一共3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将术后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的是疼痛消失,或者得到显著减轻,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有效指的是明显减轻疼痛,对于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无效指的是同术前相比,疼痛无明显减轻,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 结果

70例患者共进行了200例次的PRT治疗,全部成功。在手术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在颈部穿刺时出现了颈背疼和头疼的情况,有4例患者在做腰骶部穿刺时,出现了一次性腰腿疼加剧的情况,这些问题在手术之后立即消失,其余患者没有出现不适反应。术中CT扫描显示在神经周围相关的混合液有着良好的扩散分布情况。术后经过为期一年的随访,显效有6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高达98.5%,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脊神经干是由脊神经的前后根组成的,由椎间孔穿出称脊神经根。C1-C7神经根在相应椎骨上缘穿出,C8神经根在C7椎体下缘穿出,胸、腰、尾神经在相应椎体下缘穿出。脊神经根先包绕一层软脊膜之后,才离开脊髓,当穿出蛛网膜硬膜囊时,由蛛网膜和硬脊膜形成的鞘包绕,最后由椎间孔穿出。一般来讲,颈肩与腰腿疼主要是由颈、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此外,其他因素也会引起颈肩与腰腿疼。椎间盘突出、增生硬化的骨赘都会对相应部位的脊神经根直接压迫,炎症也会引发出现[3]。因为大量的细胞因子存在于炎症物之内,这些因子会对神经的敏感性产生影响,对于局部组织的通透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炎症的渗出会加重,导致疼痛症状的出现。

在进行治疗操作前,需要对症状和体征进行核实,保证其符合于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神经层面,如果有不吻合的情况出现,需要将标准定义为症状、体征所支持的神经层面。在进行穿刺时,我们体会到,相较于预定深度,进针深度可以稍浅一些,经CT扫描之后,确定进针方向,将针尖送至脊神经根处,这样可以避免重要血管、神经以及脊髓等受到过度进针或方向不准的伤害。

综上所述,CT引导下脊神经根周围注射术,对于治疗颈肩与腰腿痛,具有十分显著地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1]念丁芳,曹庆选,夏宝枢等.CT引导下脊神经根周围注射术治疗颈肩与腰腿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01):45-47.

[2]邓江山,陈章妹.程子俊教授针刺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04):57-58.

[3]王樟连,陈利芳,朱维明.腹针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效应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09):657-659.

猜你喜欢
混合液腰腿痛穿刺针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治疗腰腿痛验方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手术穿刺针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铅、铋混合液配制方法的探索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