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

2013-01-26 04:01
中外医疗 2013年15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消化性幽门

张 成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消化科,上海 201318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保护胃黏膜和抑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疾病和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利用药物根除Hp感染症状,能够显著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提高其溃疡治愈率。为探讨单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该研究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对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以该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实验对象,男50例,女3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5.4)岁,患者发病时间在2个月~12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为(6.1±3.4)年。所有患者经过胃镜检查均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且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患者2个月内均无抗生素和铋剂治疗史,同时排除患有严重肾、肝、肺、心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并保证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西药治疗,具体方法为:0.5g克拉霉素加1.0g/d阿莫西林加雷贝拉唑10g/d行三联药物Hp根除治疗。

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为110mg/d铋制剂丽珠得乐。中药选择自拟除幽汤,具体药方为:炙甘草6g,黄芪20g,蒲公英 20g,枳实 10g,白芨粉 6g,法夏 10g,三七粉 3g,丹参 10g,乌梅 10g,熟大黄 5g,黄连 5g,用水煎服,1 剂/d,2 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治疗前Hp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为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治疗完成后,第2次实施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证实为Hp清除;治疗完成4周后,第3次实施14C-尿素呼吸试验和尿素酶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证实为Hp根除。若有一项为可疑阳性或证实为阳性,则患者应在1个月后再次接受复查,若结果仍未阳性,则证实Hp未根除。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完成2周和4周后的胃镜检查结果,以第4周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患者的溃疡愈合效果进行评估,其中,溃疡S期愈合为治愈,溃疡H期愈合(面积缩小50%以上)为好转,溃疡A期愈合(面积缩小50%以下)为无效。

治疗完成1年后再次实施门诊复查,所有患者均行14C-尿素呼吸试验,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还需再次接受胃镜检查。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束后,均接受了1年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中3例失访,失访率为7.5%。实验组患者中2例失访,失访率为5%。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例根除Hp者溃疡再次方法,但其14C-尿素呼吸试验结果仍在正常范围内。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溃疡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的溃疡治愈率为95%;实验组患者Hp根除率为80%,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为77.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对比分析[n(%)]

2.2 不良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皮疹、纳差腹胀、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等。实验组患者食欲下降1例,轻度恶心但无呕吐2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中上腹不适感3例,纳差腹胀4例,头晕乏力3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医学理论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原因在于不明原因的复发性疾病,因而常使用维持治疗或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1],所以,传统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具有无法治愈性。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发原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季节变换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复发溃疡疾病[2]。

幽门螺旋杆菌所引发的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中“腹胀”、“嘈杂”、“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三七、丹参、乌梅、大黄、黄连等重要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因而可以将上述药物作为基本用药[3];白及粉和三七能够收敛生肌、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蒲公英、黄连、大黄具有较为理想的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降胃气的作用;法夏和枳实能够降逆、宽中、行气[4];炙甘草和黄芪则具有行气和胃、健脾益气之功效。上述诸药合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能够迅速有效地促进溃疡面愈合,彻底清除Hp,因而治疗效果较为稳定、理想[5]。

铋制剂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具有极强的杀灭Hp的效果,能够避免胃上皮细胞与Hp相互黏附,且不会受到pH值的影响,因而不会抑制正常菌群的作用,且不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6]。

该研究使用铋制剂加自拟除幽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率达到80%,溃疡治愈总有效率达到100%,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为7.5%,这一治疗结果较为理想,且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治疗成本较低,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依从性更高,尤其适用于耐药Hp菌株、不良反应多、对西药治疗不耐受及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季开宇.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上胃肠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2(1):212-213.

[2]王传功.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29(3):90-91.

[3]杨伶俐.幽门螺旋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7-8.

[4]伏新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5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24(6):42-43.

[5]张群孝.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4):3496-3497.

[6]黄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76-77.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消化性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