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2013-01-31 04:26姬晓波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IC卡一卡通挂号

魏 智,曾 凡,黄 昊,姬晓波,刘 锋,周 迎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信息科,重庆 400042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就诊人次近年达到150万人次/年,门诊最高时达到6500人次/日,使得传统的门诊就诊流程已经跟不上发展需要,患者满意度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1]。我院依托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一卡通的实行,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门诊存在的就诊时间长以及患者或患者家属经常因为排队时间长而与医务人员产生纠纷现象。

1 “一卡通”系统介绍

所谓“一卡通”,就是如何从整体来构建“一卡通”的应用平台,从而将各个独立的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管理。就诊“一卡通”是指为就诊患者办理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和预交金信息的磁卡或IC卡,实现以卡为核心的管理、查询等功能。以卡为主线,关联医院应用系统各个模块,使持卡人在医院就诊能够一卡通行,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门诊工作效率[2]。实行就诊“一卡通”有其非凡的积极意义,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笔者就此分析了现有就诊“一卡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传统门诊患者就诊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类排队时间长

排队时间长、收费环节多、取药等待时间长是当前大医院的普遍现象,我院门诊信息系统设计是围绕以费用收取为核心,整个就医流程为:挂号-分诊一排队叫号-就医-交费一检查、检验一就医-交费一取药、治疗一离院。整个流程过于繁琐,患者流动成不规则状态。如患者在挂号、就诊、交费、检查、取药、取报告等环节上反复排队,花费时间很长,但医师的诊断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患者对这种“三长一短”现象反映强烈,医院整体满意度得不到有效提高。

2.2 成本投入增加

管理运营成本不断增长。基于目前的就医流程,医院为解决“三长一短”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分层增设缴费窗口,所有诊室门口均配有1-2名分诊叫号护士,这无形中增大了医院的人力成本[3]。同时,医师开出的取药、检查、治疗费申请单、报告单均靠纸张传递,纸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经营成本得不到较好的控制。

3 “一卡通”功能的实现

3.1 预交金模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采取预交金模式主要是通过为患者办理医院自行发行的诊疗充值卡,在挂号收费前预存诊金到卡内。就诊时直接在费用发生地,如医师工作站、检验科登记处等刷卡实现费用扣除[4]。避免患者反复缴费排队,在一次就诊流程完成后,患者前往医院收费处可选择打印就诊票据和退回卡内余额。亦可保留诊金在卡内,待复诊时直接前往分诊台刷卡挂号就诊。

3.2 建卡流程

患者首先到导医处问诊。初诊患者,在门诊大厅服务台或自助建卡机上进行建卡、充值、挂号,患者持挂号单去诊室排队就医。医师诊断后根据患者诊疗及卡信息告知患者是否费用不足,不足需去建卡充值处补存费用。如果费用充足,告知患者具体的下一个诊疗项目。

3.3 患者就诊

诊间录入医嘱。门诊医师站具有叫号、录入简要病史、诊断、医嘱和传染病上报、填写入院申请单等功能。门诊医师站将生成电子处方、各类电子申请单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系统传送至各医嘱执行点,各类检验、检查报告可回传至门诊医师站,辅助诊断。执行医嘱患者在诊室就诊后,可持就诊卡至各医嘱执行点划卡扣费并执行医嘱,如门诊药房、门诊化验室、检查科室、各治疗室等。

3.4 报告及发票打印

自助功能可在门诊大厅或门诊各楼层所设的自助机上进行。划卡自助挂号或打印检验报告、医疗消费、检查结果等患者私有信息可通过插入患者IC卡来自主查询,确保患者对信息索取需求及其隐私权。在门诊收费窗口打印发票,或患者根据需要以后再打印发票。患者可自愿选择是否取出就诊卡中的余额,就诊卡不退。门诊收费窗口职能转变采用充值卡支付方式后,门诊收费窗口具备建卡、充值、支付、结算等综合功能,其原有的收费功能被弱化,主要职能转变为患者就诊前的基本信息采集(建卡)、收取预交金(充值)和患者就诊结束后打印发票。

4 实行就诊“一卡通”的积极意义

4.1 规范ID号

以往医院患者ID号出现一人多号时有发生,自开通“一卡通”以来,一人多号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规范ID号一张卡对应一个ID号,一人一张卡,可终身使用,有效减少了一位患者在医院拥有多个ID号现象的发生。医院为每个就诊的患者发放IC卡;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等与患者身份有关的环节使用IC卡;提供多种IC卡才能实现的相关功能等手段,达到培养、引导患者将IC卡当成公民身份证一样重要来珍惜、保存的目的,也使医院确保一位患者只有一个ID号。通过对4万个患者基本信息分析,使一人多号的现象降低了96%,实现了医院管理的目的。

4.2 简化就诊流程

排队系统实现自动分诊,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解决了以往输液室收药并排号的瓶颈,可以实现多人同时接收药品,降低了排队压力。通过语音和媒体系统扩大了患者等候区域,降低了医院空间压力与分诊护士的工作强度[5]。系统还提供了详细的患者就诊时间、收药和穿刺时间等信息,为医院分析和管理输液室提供了准确的电子资料。以做同样的治疗、检查与化验为例,使用“一卡通”患者就诊时间比以往缩短30-40 min。实行科室费用结算方式后,大大省去了无效流动;患者做多次检验检查,或反复来院就诊,或退费等情况时,会节省更多的步骤,减少排队次数,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患者的交叉感染。同时,部分持卡患者通过IC卡支付医疗费,减少验钞、找零的环节,避免了手工键盘输入存在的差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降低发票打印数量

持卡人只需在挂号处一次注册,就可以在医师工作站直接进行就诊、挂号、转科退费、退药、诊查扣费、取药等一系列操作,无须再到收费处打印发票,大大减少票据打印的次数和数量,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一条龙”医疗服务。

4.4 减轻工作量

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遏制了处方外流。吸引部分沉淀资金,减轻医院资金成本压力;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提升了医院内部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医院品牌形象。医院收费处工作人员角色发生改变,由收费挂号转变为就诊指引与财务监督的职能。收费处承担着对患者就诊流程告知、就诊地点指引、诊疗项目解释以及其他告知义务,实行就诊“一卡通”后,患者在自动挂号机上挂号后,直接接受医师诊断,之后自行去检查、配药,避免了盲目挂号、盲目就诊、不清楚下一诊疗环节、找不到检查科室或药房、不明白医疗费用组成、对收费项目疑惑等问题。尤其是财务监督环节,实行就诊“一卡通”后,医师开具的医嘱、处方在刷卡时实行电脑自动扣费,避免了收费人员对其多收漏收。

4.5 规范患者信息

“一卡通”的实施,为每个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病例档案,患者后续复查就能很快调出以住的门诊病例及住院病历信息做参考,包括检查、检验都有详细的参数比对。传统门诊病历与住院病历是分开管理,取档还要凭挂号证和住院号,信息分散,容易缺失。

5 现行“一卡通”存在的不足

5.1 患者受年龄接受限制

随着一卡通的实施,作为便捷的电子支付手段,已被大多数年轻人所接受,但也受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使用者认可程度限制,尤其是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医院,其刷卡率会明显低于其他领域。更何况是仅适用于医院范围的就诊卡。患者出于对卡中资金充多用多的担心、出于办卡退卡的麻烦、出于对卡保管的安全等原因而排斥就诊卡。在涉及到开卡、查询、换卡、补卡、退款、退卡等环节时都必须出示身份证,但目前仅16周岁以上人员有一代身份证,其余患者没有关键凭据来进行管理,何况患者去医院看病时并不一定都随身带身份证,在退款、退卡等环节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5.2 防止一卡多用

应防止几个人用一张卡现象,必须实行一人一卡制。因为,诊疗措施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很强的相关性,一张就诊卡只能对应一份就诊档案,多人共用一张卡会造成诊疗信息混乱。

5.3 银医联合实现真正“一卡通”

目前,银联卡作为先进、便捷的电子支付手段,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各大银行均已具备非常完善的信用卡管理体系与软、硬件条件,信用卡的消费范围已基本覆盖各行各业,并能实现跨行交易结算,医院就诊卡可以此为载体,在现有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追加医院就诊扣款与医疗信息存储功能,甚至医保结算功能,实现银行、保险、医疗三合一,以最便捷的方式、最经济的手段,实现最广泛的覆盖率,最大可能的接受度。当然,为实现这一对接,必须银行、医保中心、医院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功能对接,实现一卡真正“通”。

总之,“一卡通”在大坪医院实施以来,大大减少了排队时间长、收费环节多、取药等待时间长等问题,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减轻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劳动强度。同时,在推行一卡通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患者信息的有效管理,优化患者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了多种信息查询手段,体现数字化医院的内涵。可以相信,就医“一卡通”系统的实现,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方便、卫生、高效的服务,更是智能化、信息化在医院管理的成功,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1]刘锋,曾凡,黄昊.基于局域网的临床手术示教系统的构建[J].重庆医学,2009,21(10):12-13

[2]李乐波,董国祥,尉晓红.就诊“一卡通”存在的不足与改进[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50-51

[3]郭石林,邓光璞,杨俊明.医院门诊一卡通预交金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2):69-70

[4]王屹.温州市“医疗一卡通”系统的项目实施及其发展前景再探讨[J].科技风,2009,(12):79

[5]穆云庆,李刚荣,赵存现.基于“城市一卡通”的门诊就医流程设计[J].重庆医学,2009,(13):1568-1569

猜你喜欢
IC卡一卡通挂号
工商业IC卡控制器改造为物联网控制器实践
在用电梯加装外接式IC卡运行控制系统设计改进
移动“黄牛”
基于“一卡通”开发的员工信息识别系统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一卡通为新农合基金加密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
长春开通公交IC卡充值平
湖北省高速公路IC卡管理系统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