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在信息背景下的大文献检索课理念

2013-02-01 08:58韩建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韩建奇

摘 要 21世纪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高校应与时俱进,树立大文献信息检索课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完善信息素质教育。论述大文献信息检索课理念,并指出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 大文献信息检索课;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22-02

Comment on Concept of Extensive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in Information Age//Han Jianqi

Abstract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21 century, how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information talents and how to enhance people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high educ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extensive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use various ways to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xtensive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pointed out the specific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 extensive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high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1 信息背景下文献检索课的主要任务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化日益加快,知识、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这对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1]。笔者认为,在信息社会,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应当像外语和计算机一样是人人必备的一项生存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只是偏重于各种手工检索工具和数据库、搜索引擎的检索技术介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查找文献,而对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提炼和综合利用等方面涉及不多。这不仅与文献检索课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也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形势下,文献检索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文献检索课教育,使这种意识和能力渗透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一种理念。

2 树立大文献检索课理念

在信息时代,为了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信息战略的需求,应当树立大文献检索课的理念。大文献检索课的理念是指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明确将信息素养当作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提上日程,通过多渠道加强信息检索教育,将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技能的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中去,而不应将文献检索课当作一门孤立的课程来看待,也不应将文献检索课当作信息素养教育的唯一方式。

3 大文献检索课理论指导下高校的教学措施

3.1 教学内容应有所扩展,从文献检索课引申为信息开发课

大文献检索课理念指导下,文检课应突破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局限,应拓展其内容范围,将文献课引申为信息开发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现有的文献检索课内容一般包括文献与检索的基础知识、国内外文献的查找、特种文献检索、参考工具书、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整理与论文撰写几个部分。但是在现实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多数需求的信息却不是从工具书、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库等文献资源中检索出来的,也可能很少会涉及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等特种文献的检索。除文献资源外,存在于网络的各类实用型资源也是人们在科研和工作中寻觅的无价之宝,而对这方面的内容,文检课却较少涉及。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增加非文献型信息的获取,如市场信息、企业信息调研、经济信息、管理信息、法规信息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还应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增加图书馆学概论、现代情报技术、情报分析与研究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

当然,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并非上述诸多知识的简单拼凑,而应根据各校具体情况,从中精选,最终形成一门有广义信息开发特色的新课程。

3.2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阶段性教学,形成信息教育的系统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文献检索课设为全校选修课。不论学生的专业和年级,采用的都是同一套授课内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笔者认为,文献检索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采用阶段性教学。

1)对刚入校的新生,要围绕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主体进行文献检索课的基础性教育,由浅入深、贴近实际,使学生对文检课有一个适应、认识的过程,逐步培养起学生对文检课的兴趣。该课程可以命名为文献信息利用基础课。

2)对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应该开设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课,介绍常用的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开设专题文献检索课,结合课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尝试使用双语教学,并根据学生需求介绍一些考研和就业信息的查询利用。

3)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应深化教育,开展信息用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研究生整体信息素质水平,可侧重讲授一些外文大型专业检索工具的使用。另外,可增加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

4)在各院系结合专业开设文献检索课。可以尝试在专业基础课中安排文献检索课的内容[2],由图书馆员讲解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方法技巧,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检索某一专题文献,或就某一专题撰写学科动态等,由图书馆员作出相应评价并计入专业课成绩。

3.3 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完善充实文献信息检索教育

在信息时代大文献检索课理念的指导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方式应是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教学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

1)讲座培训,激发兴趣。图书馆利用新生入馆教育、实地参观图书馆、图书馆知识讲座、读书俱乐部等方式,吸引学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产生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到图书馆寻找感兴趣的资料,逐步培养检索能力。

2)应在图书馆网站增设相关的栏目,补充有关信息素质培养的课件、习题和多媒体短片,以便于学生在课外自学。

3)引入Web2.0技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文献检索课课时少、信息量大,需要学生在课下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操作和理解,因此,引入Web2.0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Blog、QQ等,都可以成为虚拟互动的教学平台。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可以开办用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博客,成立文献检索课的QQ交流群,或者专门开设一个文献检索网络社区,把课件放到网上,并和学生在网上互动,进行探讨或答疑。

4)图书馆或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信息检索技能大赛等形式宣传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知识的积极性。

3.4 引入科研环节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偏重于教育学生查找信息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利用所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形成文献检索课重视信息的检索而轻视信息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的教学现状。在文献检索教育中引入科研环节,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查询信息、不断地分析利用信息的过程。从通过检索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到检索分析信息弄清问题,再到选择、吸收、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每一个步骤都与信息的检索利用息息相关。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深入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引入科研环节,就是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环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深入地检索利用信息。

4 结语

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课程。21世纪信息科技迅猛发展,高校应当与时俱进,树立大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理念,对信息素质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各方协调合作,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完善信息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献检索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信息时代的战略需求,提高全民的信息素质,并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人才。

参考文献

[1]Caughie B. Transformational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J].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12(1): 66-72.

[2]王京山.用问题解决模式和集成用户教育方式开展文献课教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

[3]郑俭.引入科研训练环节对文献检索课效度的提升[J].图书馆杂志,2004,23(1):65-67.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