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3-02-02 08:36宋海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电教长方形应用题

宋海燕

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心小学 河北 唐山 064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效益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观念之一。各行业、各部门、各项工作都讲效益,教学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对教育、培养人才起了积极的乃至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对变化了和正在变化着的新时代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日益显示出本身不可避免的一些缺陷。教学要坚持3个面向,就有必要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本身的某些不足。将电教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效率更高,让教师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时间,以较少的事件刺激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1 运用电教手段激趣乐学

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如何让学在求知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内在兴趣。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能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形象直观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使“师”教学有方,使“生”学之有味。

例如,在讲求相遇时间和行程问题时运用电教手段出示:

甲、乙两地相距270米,小华和小英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在课本中虽有插图和文字叙述的解题思路,但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运动中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难想象,特别对为什么要先求速度和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制作了抽拉的课件,边分析边演示:甲乙两地距离270米,小华和小英同时相对而行,揭示两人出发时所在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小华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利用课件做抽拉演示,让两人前进一格,表示每人行进的速度。笔者提问:“一分钟后靠近了多少米?”从而得出“速度和”这个概念。又问:“经过多少分钟相遇?”继续利用课件做抽拉演示,学生从笔者的演示中受到启发:两人每分靠近(50+40)米,所以一共用了3分钟(即相遇时间)。

这里的投影揭示了运动中两个距离的变化过程,从而启发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运用电教手段,使运用课堂变得生动易学。

2 运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教师讲解也觉乏味。由于电教媒体具体、直观、生动的特点,此时恰当地使用,可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设计大小不同的圆(画出直径),分别将圆周的周长,让直径线段在圆周“直线”上翻动比较,学生容易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且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为学生理解圆周率概念提供了感性认识。

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学生对例题中“水渠的横截面”比较难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彩色水渠图,在抽象出平面图形,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见解。这样形象直观地展示,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运用电教手段化难为易

还是以教学应用题为例,教学复合应用题时,精心设计好准备题,可以化难为易,从而恰当地解决问题。

例:红卫印刷厂计划用24天装订一批书,每天装订12 000本。实际提前4天完成了全部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装订多少本?

可以设计如下一组准备题制成投影:

某厂计划用24天装订一批书,实际提前4天,实际用了多少天?

某厂计划用24天装订一批书,每天装订12 000本,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某厂装订288 000本书,用了20天,每天装订多少本?

某厂计划装订一批图书,计划装订12 000本,实际每天装订14 400本,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装订多少本?

准备题将一道复合应用题分解成若干道一步计算的简单的应用题。这样做是将例题化难为易,学生只要把各解题思路加以综合,就能顺利地掌握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式解答了。

4 利用电教手段突破重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小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有很大的局限性,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的功能,变静为动,则可使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从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只要是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体量与比率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应用题的解答任务便完成了一半。如讲解分数应用题“某工厂4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4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时,用课件把线段图画出来并把原计划烧煤、实际烧煤和比原计划节约1/9在线段图上标注出来。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此题的等量关系式:计划烧媒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烧媒的吨数。根据等量关系,学生就能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了,也就是说利用课件只要把难点突破了,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笔者利用课件直观演示平行四边形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沿左边一个顶点做的高线剪开平移至右边与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重合,拼成一个长方形,使学生很快就看懂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善地将圆形转化为长方形,而多媒体电脑却能够通过变静为动、化曲为直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让多媒体模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把平均分的16份拼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依次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重复上面的拼合过程,学生便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合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在多媒体动态的演示中,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一次一次地受到视觉刺激,从而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轻松地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5 使用电化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使用电化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使用不当,便会产生负效益。因此,在使用电教设备尤其在使用录像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录像内容要紧扣教材,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正确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录像片;仔细审片,在放映之前审片,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要在放映时向学生说明,增强教学效果,以免造成误导;重视优化录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放映之前针对录像的内容,结合教材编制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合理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教材特点、目标要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去综合考虑,找准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使之在课堂上发挥最大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广大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编辑出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丰富课堂教学,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有特色的人民教师,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特色人才。

猜你喜欢
电教长方形应用题
应用题
我爱长方形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应用题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