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2013-02-02 06:12乔秀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血栓

乔秀兰

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乔秀兰

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老年人进行膝关节置换的越来越多。此手术后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对患者的危害往往是很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对此骨伤科对它给予足够重视。并对此手术患者实施一套完整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DVT的发生。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开展此手术87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2.7%。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87例,单侧置换75例,双侧置换12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2岁,男32例,女55例。发生静脉血栓的2例中,女1例,男1例,经过早期的治疗全部康复。

2 DVT形成的原因 经过专家研究DVT的形成与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有关[1]。

2.1自身因素

2.1.1年龄 膝关节置换多数是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壁老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亢进。

2.1.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存在高血脂,高血糖和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粘滞,血流缓慢,红细胞聚积加速,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高血糖等因素,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都为DVT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1.3肥胖 肥胖患者平时活动少,心脏负荷重,右心压力过高,导致血液推进能力下降。

2.2手术原因

2.2.1手术本身 手术对于任何人都是强烈应激刺激,它可使血小板增高。术前患者禁食水,术中失血都造成血液浓缩,患者血液粘稠。

2.2.2止血带使用 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会阻碍静脉回流,静脉中血液淤滞。另外,止血带的应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也发生影响,松止血带时血液的快速冲力更容易把栓子冲涮掉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管栓塞。

2.2.3骨水泥 手术中应用的骨水泥是一种粉末状聚合物和一种液体状单体组成,当两者相遇时,发生聚合反应,产生一种热效应,当骨水泥变硬后假体被固定。手术中骨水泥的侵蚀,热聚合反应,都可损伤血管内膜及压迫静脉影响血液回液,为血栓形成提供条件。

2.2.4麻醉 膝关节手术常用椎管内麻醉成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中的肌松剂,使下肢肌肉处于完全松驰状态。“肌泵”的功能障碍,静脉扩张,血液回流缓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淤滞凝聚易形成DVT。

2.2.5手术时间 手术的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DVT。

3 DVT的宣教,患者术前准备

3.1宣教 术前对患者讲解什么是DVT,及其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性,引起患者的重视,讲解术后患者早期活动重要性,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饮食清淡,低脂肪,高纤维素,还要劝患者戒烟和被动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以致血管收缩。

3.2早期活动方法 ①踝关节伸屈活动也称为踝泵。②股四头肌“静力性的收缩训练”具体方法:患者平卧,足尖面上绷紧大腿部肌肉练习,每次保持5 s,放松2 s。③股四头肌直腿抬高,具体方法,健肢放在患肢足下,协助患肢完成抬腿动作。抬高床面15 cm,直至力竭。术前既让患者掌握这些练习为术后的功能锻炼做好铺垫。

4 术后药物应用

临床抗凝药物很多,本科使用的是低分子肝素钠针,与其他抗凝药物相比,它具有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率,使用时个体差异小等优点。术前3~5 d,20~30 mg/d,皮下注射,术前24 h停药,术后第2天皮下注射20~30 mg/d,至术后21 d停药。术后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鼓励患者多饮水,防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

5 术后体位

术后患者取舒适的平卧位抬高患者头部,高于心脏10~15 cm。术前有屈曲畸形患者,将软垫垫在小腿下,靠自然垂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2]。

6 功能锻炼

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肌肉收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关节僵硬和粘连,使水肿减轻,有利于膝关节愈合[3]。麻醉没有恢复前我们给患者穿弹力袜。应用下肢间断气体加压装置2次/d,一次30 min,并给予患肢向心性按摩。麻醉恢复后即让患者做踝泵运动,1次/5 min,1次/h,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1天除踝泵,运动外,加上股四头静力收缩运动,每天做500~1000次。术后第二天,除进行前一天的锻炼再加上直腿抬高训练,10次/次,1~2次/d。开始CPM功能锻炼,从600开始,2次/d,1 h/次,每日增加150,直至患者一周增至900。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一周内不让患者下地负重活动,术后第5日协助患者双膝移至床旁小腿下垂,靠垂力作用练习膝关节屈度。术后3~10 d可下地站立。术后第12日扶拐行走。出于对疼痛的自我保护,膝关节发生屈曲挛缩,在训练间隙,用膝部支具使膝关节处于强迫伸直位。如有下肢肿胀,疼痛加剧,可暂时降低活动强度或休息一天,待反应缓解后可继续训练。

7 DVT的观察护理

由于DVT类型不同,症状各异,静脉血栓和血管栓塞不完全性,症状多不典型。应倾听患者主诉,患者的不适感,沉重胀痛感予以重视。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水肿,浅静脉怒张,每日做小腿腓肠肌门诊检查。必要时测两个肢相应不同平面周径,相差0.5 cm以上及时通知医生。采取进一步检查,对于确定为DVT的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0~14 d,患肢抬高并制动,膝关节屈曲100°~150°,注意观察皮肤,注意保暖,禁止按摩,禁止在患侧下肢静脉输液,遵医嘱应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1] 陈常娟,李成芬.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对策.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35-36.

[2] 甘煜东,丁晶.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体会.西南军医,2008,10(6):177-178.

[3] 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关节置换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因素的护理评估.护理研究,2007,21(28):2564-2567.

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血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