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68例手术治疗分析

2013-02-02 06:12张炳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外踝踝骨内踝

张炳志

踝关节骨折68例手术治疗分析

张炳志

目的探讨本科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评价。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全部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回访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68例患者优54例,良9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2.65%。另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8例患者中无内固定螺钉断裂、关节僵直、骨折不愈合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解剖复位以及术后的积极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疗效。另外对于不同的患者应在充分了解患者损伤机制、骨折位移方向以及韧带损伤的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踝关节(Ankle)是下肢最为重要的一个承重关节,它的灵活与稳定性对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多因交通伤、摔伤、运动损伤或工地外伤等引起,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约占全身骨折的3.92%。患者发病时伴有疼痛、不能行走等。此病发生时多需入院治疗,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甚者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均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分布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3±10.24)岁。骨折分型:据Lauge-Hansen分型,确认患者旋后外旋型31例,旋前外展型16例,旋后内收型12例,垂直压缩型5例,旋前外旋型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36 h, 平均为7.4 h。受伤原因:扭伤29例,车祸伤22例,压砸伤13例,坠落伤4例。

1.2手术方法 本组68例患者均采用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外踝位于踝关节水平以下的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对于踝关节水平以上的外踝骨折选用窄重建钢板固定。

对骨质疏松或较小的内踝骨折选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对于较大骨片的内踝骨折采用骨螺钉加克氏针固定。

对于垂直压缩骨折在通用方法的基础上,特别注意恢复踝关节关节面的平整撬起塌陷关节面。

1.3疗效判定 优:患者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愈合,且日常活动踝关节无痛;良: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踝关节无畸形,但患者在劳累后踝关节会有轻度疼痛或不适;可:X线片显示踝关节轻度畸形,患者即使在不运动时踝关节也有酸痛无力等现象出现;差:X线片显示有明显畸形,外观也可看出,踝关节负重即痛,需扶拐行走。

2 结果

68例患者优54例,良9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2. 65%。手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给予常规换药,术后2周伤口痊愈。另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8例患者中无1例内固定螺钉断裂、骨折不愈合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出现。

3 结论

踝关节属于人体最为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有文献报道[1],负重时80%~90%的重量载荷会由胫骨远端传导至距骨顶,而踝关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承载关节,在其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临床中往往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将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的原因归于内翻、外翻、外旋及垂直压缩4种[2]。

多数学者认为外踝是踝关节稳定的一个关键因子,踝关节外踝骨折的患者复位若不良,不仅会增加单位面积压应力,改变患者的踝穴宽度、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患者距骨稳定性失衡,甚者可能会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外踝关节的治疗,一般而言[4],对于外踝位于踝关节水平以下且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应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对于外踝位于踝关节水平以上的腓骨干或外踝骨折,应选用三分之一环形钢板固定。

另外内踝与内侧三角韧带对于踝关节的稳定作用也不可忽视。内踝骨折的治疗,一般而言[5],对于粉碎性骨折用2枚克氏针及张力带钢丝固定,对于较小的骨折块采用1枚克氏针和1枚松质骨加压螺丝钉固定,对于延伸至干骺端的垂直型骨折,则用小型弧形支撑钢板固定。

总之,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解剖复位以及术后的积极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疗效。另外对于不同的患者应在充分了解患者损伤机制、骨折位移方向以及韧带损伤的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1] 高敏.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28例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0,8(6):1414-1415.

[2] 覃智斌.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52-154.

[3] 陈海涛, 赵汝平, 李启中,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88例分析.海南医学. 2010, 21(4):25-27.

[4] 张汉中.踝关节骨折135例手术治疗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9,15(7):536-537.

[5] 姜尊平,孙仁光,梁彬彬,等.11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9,4(2):176-179.

Surgicalandtreatmentabout68casesofanklefracture

ZHANGBing-zhi.

SecondPeople’sHospitalofDehongDaiandJingpoautonomousprefecturedehongprefecture6784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surgical treatment of ankle fractures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MethodsCollected a complete fracture of the ankle joint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surgery to regulate the functional exercise, without the use of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ll patient outcomes and patient returning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3.ResultsTheir postoperative efficacy results Baird-Jackson scoring system in 68 patients were excellent 54 cases, good in 9 cases, 5 cases, no cases of poor, good rate of 92.65%. In addition,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4 years, the average was 16 months, the follow-up results of 68 patients without fracture healing, joint stiffness, internal fixation screw breakage and other related complications.ConclusionAnkle fractures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early postoperative the positive functional exercise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efficacy. In addition to the different patient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atient injury, fracture displacement dir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ligament injury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treatment.

Ankl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678400 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外踝踝骨内踝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