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反应发生及应对能力的探讨

2013-02-02 06:12李雪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李雪梅

献血反应是一个医学术语,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 ~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所以正常成人在4~7 min内失血400 ml对循环系统常无不良影响,也无明显的血压和脉搏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观察对象 采集本中心血站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1万余例,符合献血体检标准的志愿无偿献血者。年龄18~55岁。

1.1.2 无偿献血者范围 包括学生、军人、干部、工人、农民及其他。

1.1.3 健康检查标准 符合卫生部颁布的《血站基本标准》。

1.2 观察方法

1.2.1 献血者开始献血至结束30 min内,严密观察其面容、血压、脉搏及心率等献血反应,对出现反应症状或疑似者,根据献血反应标准确定其献血反应程度及时加以排除。

1.2.2 献血反应判断标准: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2 结果

2.2.1 本中心血站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1万余例,有献血反应发生的245例(0.2%)。有217例(88.6%)表现为轻度;25例为中度(10.2%);3例为重度(1.2%)。其中男性39例,女性206例;上述反应者经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均在数分钟或数10 min后恢复正常。

2.2.2 献血反应分析:献血反应中初次献血者203例(83%);二次或二次以上献血者42例(17%)。其原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采血不顺利;晕车后献血。

2.2.3 献血不良反应中空腹献血有197例(80.4%),餐后48例(19.6%)。

3 讨论

3.1 献血反应原因

3.1.1 精神因素 245例献血反应中,初次献血出现此综合征者比2次以上献血者高4.1倍,说明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深,出现了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这样会使初次献血者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而引发献血反应。

3.1.2 空腹献血 献血前10~12 h未进食可能会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或一过性低血糖而引发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

3.1.3 环境因素:献血时的环境气氛如气温、天气阴晴等对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

3.1.4 过度疲劳、睡眠不佳、采血不顺利(止血带绑得太紧,采血空间小,拥挤等)。可能导致献血反应;晕车后献血,晕车后采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采血是诱因。

3.2 献血反应的预防

3.2.1 精神过度紧张的预防:对心情比较紧张的初次献血者,采血前应简要给其讲解献血常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会对身体有益;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避免情绪紧张。

3.2.2 空腹献血的预防: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出现低血糖昏厥。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所以先让空腹献血者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3.2.3 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的献血者:建议其暂缓献血,待休息好后再来再献血。

3.2.4 采血不顺利,改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业务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3.2.4 晕车后献血者,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3.3 献血反应的处理:认真细致地观察、及早发现献血反应的征兆至关重要。

3.3.1 对轻度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应采取卧床休息或饮用些糖水即可。

3.3.2 对中度、重度者,应中止献血。①晕厥:献血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属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检查可见皮肤发凉,血压下降,脉率减慢至难以触及。应立即使献血者放置于仰卧位或下肢抬高位,这可增加脑血流量;保持环境通风、安静,松、解紧身衣服,头转向一侧,以免舌后坠堵塞气道。面部及颈部冷湿敷,必要时可用手指掐人中穴或合谷穴或给患者嗅有刺激性的氨味。②恶心、呕吐:应立即使献血者平卧、头侧位休息即可恢复。指导献血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若仍有呕吐,可用些镇静药或针灸治疗,情况严重者报急救中心进一步处理。③重度反应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由当值医生酌情给予吸氧、静脉输注葡萄精液、生理盐水等处理。

4 结论

总之,吉林省血液中心通过多年的观察及总结认为应对献血反应,首先让献血者在献血前仔细阅读献血生理知识和献血前后注意事项,消除心理顾虑,避免饥饿、劳累、睡眠不足及月经期献血,还有,最好是吃些清淡的食物后献血;其次血站应提供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严格执行体检标准;要注重采血护士技术培训,努力做到采血穿刺一次成功;休息室医务人员注意观察和询问献血者,发现不适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处理措施,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从而保证献血工作顺利进行。

[1]何宝红.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分析与预防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6(8):1132-1137.

[2]郭崇健.献血者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时珍国医国药,2010,20(7):1846-1847.

[3]李丽.献血者献血心理因素分析与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原因的预防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8(23):355-357.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