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思考

2013-02-15 11:49吴运明于莉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学校

吴运明,于莉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7)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公共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屡见不鲜.2004年成都某高校一名大一男生参加1500米长跑锻炼时,猝然倒在操场上,随即休克,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2012年,广州马拉松赛上,21岁的大三学生小陈在冲刺中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同年,上海东华大学一男生在参加千米体质测试时倒在终点线上也再没能起来,等等.体育教学中事故频发令人扼腕叹息.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对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证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相应策略.

1 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

(1)学生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淡薄.学生缺乏自我安全意识和未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体育教师讲授的基本运动损伤预防和紧急处理知识不予理会.在运动时带有侥幸心理,认为不可能发生意外.然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会因为处理不当而导致事故的危险性增大.另外,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也会使体育教学安全事故频发.例如,学生不按要求着装,运动前不做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后不做适当的放松,身体不适不及时向教师通报等.

客观因素是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不佳,容易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出现问题.教育部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体组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孙麒麟教授表示,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意外事故频发,虽然具体缘由因人而异,但都是在青少年整体体质下滑的大背景下发生的.[1]学生体质下降,国家对学生体育达标的要求一再降低.引领学生体育锻炼的国家锻炼标准,经过了1989年、1990年、2002年和2007年四次修订,每修订一次,标准下降一次.以大学生组男子1000米为例,1989年的合格标准是3分55秒,2007年合格标准是4分33秒,降低了38秒;女子800米则从3分50秒改至4分23秒,降了33秒.即便如此,目前合格率也仅为三成,相关数据证实,学生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5年下降,耐力素质则连续25年下降.[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9月联合发布2010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3]学生体质不断下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何利用学校体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据调查,48.85%的教师在体育课上从不强调教学中的安全要求,只有10.65%的教师每节课都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安全要求.[4]究其原因,是大部分的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体育教材中的安全知识不必专门进行教育.还有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能够完成体育教学中的自我保护.然而,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不断发出,再一次证明安全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校管理力度不足.良好的管理能够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由于对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对安全制度、场地器材、课堂教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直接造成了教学意外事件的发生.调查显示,56.1%的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体育教学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文件,95.12%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体育安全管理机构来负责学校体育教学安全工作.[5]某些高校由于体育经费的缺乏,对于体育场地和设施疏于管理,许多场地器械年久失修,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危险.教学中就出现过学生跳起抓篮圈而把篮球架拉倒的情况,险些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还有的高校采用“放羊式”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学生组织纪律性差,教师疏于管理.这些都为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 保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的策略

(1)加强安全教育.体育教学是在学校范围内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要做出努力.对于学校来说,要制定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并掌握运动意外事件的救护和处理知识,以防止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教师首先乱了阵脚.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经常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竞赛等活动,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对于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提高教学安全意识.在教学中,增加模拟实践环节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学生,应该提高认识,配合教师和学校完成整个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高校不仅应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组织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还要在学生入学后定期进行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体育教师应该与校医、各院系的辅导员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总体和个别情况,以便调整运动强度和负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参与剧烈运动的学生,学校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够参与体育运动又不会发生意外.

(3)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并定期检修.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物质条件.高校要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除此之外,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定期检查、及时保养与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是专人对场地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又无法维修的场地设施要坚决予以报废不再使用,严防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建立专门的安全机构并制定相关制度.高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把教学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建立体育教学安全监督、检查、评价机制.学校的医院、保卫部门、体育院系和公共体育部门应该实行多部门联合,建立专门的安全机构,由校领导牵头成立检查小组,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切实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

(5)引导学生进行适宜的室外锻炼.为了尽可能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许多高校都取消了长跑、器械体操等锻炼价值高、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项目.于是,就形成了越不锻炼,体质越下降;体质越下降,学生越容易受伤;学生越受伤,学校越不敢让学生锻炼的恶性循环.事实证明,适宜的室外锻炼对增加学生体质、防范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并安排指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体质情况的室外体育锻炼.

(6)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意外保险.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加强教育和管理等方法不能消除风险,只能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所以,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意外保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化解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以便在一旦出现了事故纠纷时,能够在经济上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父母的负担,避免因此产生对体育教学的干扰和影响.

参考文献:

[1]上海再现体育课猝死事件—学生为何频现运动危机?[EB/OL].http://edu.zjol.com.cn/019012448.shtml

[2]宋大维.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3]纠延红,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

[4]刘勇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王勇.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规避[D].成都:四川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学校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