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困境与对策

2013-02-15 15:49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能力课堂教学

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教育教学研究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困境与对策

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对于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与创造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研究性学习的推进中面临着教师指导不利、基本学习资源缺乏、学生研究性知识储备与能力不足及安全难以保障等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清,教师科研素质的欠缺以及升学压力导致的应试课堂教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各层面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重视课堂教学的渗透式研究性学习。

初中;研究性学习、困境与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程、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某些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前,在初中研究性学习的推进中,面临一些困难与障碍,需要厘清,并从理论的角度予以分析与解答。

一、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困境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目前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顺利,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

(一)有效而全面的指导不利

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在很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指导水平决定的,教师的研究指导水平直接决定了初中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由于初中教师在大学里基本接受的是学科教学的培训,没有相关的教育科研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更没有研究能力的专门培养,所以目前中小学教师在专业领域、综合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准备不足状态。而研究性学习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又是新生事物,缺少相关理论或专家的指导,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理论培训不到位,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致使教师不能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给予有效而全面的指导。

(二)基本学习资源的缺乏

基本学习资源与设施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物质保证。研究性学习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施和环境资源等,即一切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服务的人、财、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充足的材料,但当前初中研究性学习的资源还不很充足。表现为校内的图书资料不足,实验室及相关设施不健全,校园网尚未普及,信息化课程资源极其缺乏;校外的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场馆以及社会的历史名胜、人文景观等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学生研究性知识储备与能力尚未具备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一项活动,无论从课题的选择、开题报告的撰写,还是到活动的开展、结论的得出等,都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初中学生还习惯于记背书本知识,善于陈述性表述书本知识,尚未掌握程序性展现和运用书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难得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某一陌生理论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积累,造成绝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研究性学习的实力和知识储备。

(四)学生安全难以保障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研究活动是学习的最主要过程,而初中学生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人生观、世界观都尚未完全形成,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走到户外或社会上进行考察和调研,因此安全问题便构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问题。现实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校园内、外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往往处于十分被动与无奈的境地,导致正常须开展的研究性活动无法开展。

二、初中研究性学习困境分析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清或模糊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困境主要源于认识不足。从学校层面看,大部分初中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绩有负面影响,影响中考升学率,因而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缺少有力的推进措施,缺乏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环节,而且学校的教学设备、政策等也与研究性学习要求不符。从教师角度看,大多数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价值认识模糊,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学习为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有些教师则以成人研究的规范来要求学生的研究性活动,要求初中学生学会规范的研究程序,教给学生一些抽象的研究知识和研究方法,活动的内容、形式等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从学生方面看,初中生对研究性学习了解不多,认识还很肤浅,许多同学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仅停留在好玩、不用上课和考试等层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从家长来说,关注的是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孩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会认为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因而不给予支持。

(二)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素养欠缺

研究性学习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历史、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涵盖了生活教育、技术与社会教育、人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领域,是一种跨学科的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综合知识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但今天初中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是传统的分科教育,绝大多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知识系统,更没有受过专门的研究训练与培训,缺乏研究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先天不足。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大多数初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后天缺失。再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充足的研究准备,虽然有些学科开展了一些探究性活动,但都比较随意,不成系统,造成指导不利,点拨不到,进而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中考升学压力下的应试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推行十年来,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已被普遍接受,但在现实中,追求升学依然是人们在客观社会现实和利益追求驱动下主要的教育价值导向。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且竞争重心不断下移。有调查显示,相比小学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初中生和初中教师的压力最大。应试教育不仅扭曲了教育目的和学校教学行为,使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难以落实,更为重要的是在片面升学率导向下,初中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技能强化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影响着教师知识结构的拓展和研究素质的提高,学生为提高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批判性精神缺失,创造能力受到压抑。

三、初中研究性学习困境破解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实施的一种课程模式。随着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推进,面对出现的问题,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分析问题,审时度势,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一)端正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转变思想认识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教师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教育者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研究性学习观,主动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指导能力。

(二)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加强研究性指导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适应新角色的知识需要,努力了解和熟悉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全面拓宽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层面,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其次强化以科研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中学教师培训,学校要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在专家型教师和高校学者的引领下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师范院校应当主动加大课程改过力度,改革教学方式,出台相应措施,培养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教师。高师院校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等方式与手段,为高师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基本知识与策略,在职前培养阶段积极奠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基础,这样才可能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

(三)确立新教育资源观,充分挖掘学习资源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课程教材和课堂的束缚,把学习的目光投向了到整个社会和自然,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究,是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对教育资源的依赖程度,远比传统学科教学要高得多,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资源观,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研究性学习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除了教师之外还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等设施、设备和场地,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学校要创造条件充分开发校内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借助有力支持。此外还要努力开发社区资源,构建起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校外人才资源库。家长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热情参与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因此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为孩子出谋划策,利用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给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也不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四)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存在多种类型、多种方式。就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与途径而言,一般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两种:前者通过设置独立运作的“研究性课程”来引导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有固定的课时保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有完整的课程方案,有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价;后者主要是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意向、成分有机地渗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去,比如在课堂互动、作业布置等环节渗透研究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特别是初中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知识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更适合课堂教学的渗透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和探究,在收集信息、讨论、质疑、归纳总结中学会学习。

[1]张朋.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误区[J].教育探索,2004.10

[2]李静.试论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2

[3]张聪.困境与突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J].江苏教育研究,2011.06C

[4]宋晓梦,方雄.研究性学习为何遭遇困境[J].教师博览2004.12

(责任编辑:颐心)

H319

A

1008—7974(2013)04—0118—03

2013—03—19

于桂霞(196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2410。

猜你喜欢
研究性能力课堂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