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研究述评

2013-02-15 15:49方拥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生

方拥香

(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研究述评

方拥香

(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目前学术界对顶岗实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概念、形式、意义、组织管理模式、考核等几个方面。在这些研究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经验介绍而轻理论研究;二是在实践方面缺少具体而细致的研究。

顶岗实习;实习形式;组织与管理;评价考核

“顶岗实习”与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相比,“顶岗实习”具有时间长,难度大、任务多、高师与实习基地“双向受益”等特点,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均开展关于“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研究者对顶岗实习所进行的研究,对其作系统梳理,以期为顶岗实习的开展与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顶岗实习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对顶岗实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概念、形式、意义、组织管理模式、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

(一)顶岗实习概念的界定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顶岗实习”进行定义。

有从顶岗实习的目标定义:如“顶岗实习支教是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力推动和具体指导下,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1]又如,“顶岗实习是一种新的主要在高等师范院校和西部农村教育薄弱地区中小学之间双向开展的、由高等院校师范实习生顶上因各种原因而缺乏教师的岗位,旨在推动西部农村教育薄弱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支援西部农村教育和西部农村教师培养的实习模式”。[2]

有从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角度定义:“顶岗实习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那些需要到师范院校进修的老师,进行‘顶岗置换’实习。顶岗实习的特点是‘双向培训、双向受益’。参加顶岗实习的实习生要纳入中学教师岗位目标管理”。[3]又如“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在学校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生在实习学校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4]

有从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的角度定义:顶岗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一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它主要是改变传统教育实习的做法,派师范生到中学顶替原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进行教育实习,并将教育实习时间适当延长,专科生的实习由原来的一个月改为两个半月,放在二年级下学期进行;本科生的实习时间由一个半月改为一个学期,放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5]

有研究者意图囊括顶岗实习的方方面面,将顶岗实习定义为“以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教师终身发展等理念为指导,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下,高师院校以顶岗实习为契合点,与中小学校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高师院校负责一体规划和设计师范生教育实习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时间和方法,中小学校则充分发挥在指导实习生和促进高师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双方共同努力为中小学校培养和培训品德修养高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6]

虽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顶岗实习进行定义,但透过这些定义,我们发现顶岗实习具有相同的要素:(1)以教师教育一体化为目标。将提高师范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与加强实习学校的教师教育结合起来;(2)以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小学校合作为前提;(3)以顶岗实习为契机;(4)以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基本方法。这些为我们更好的认识顶岗实习提供了基础。

(二)顶岗实习形式的分类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包括行政部门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实践的运用中,顶岗实习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实现方式和条件上来分,有政府主导、市校合作、校校合作三种模式。[7]政府主导型是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代表,顶岗实习在教育厅的强力推动和具体指导下进行。市校合作型是以西南大学为代表,在市的领导下,师范院校把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作为顶岗实习的基地。校校合作型是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代,高师院校与农村学校直接合作,实现双向互赢。

2.从师范生参加顶岗实习要实现的的目标来分,可分为双向培训型、实习支教型、就业导向型和培养模式型四种类型。双向培训型是以忻州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为代表,它要求师范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与中小学教师培训相结合,不以支教为最终目的。实习支教型主要是教育发达的地区和学校支援和扶持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就业导向型是以福建三明学院为代表,以就业为导向,师范生在可能就业的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承担相当于一名正式教师的全部工作,实习结束后实习学校根据实习情况决定是否录用师范生在本学校就业。培养模式型是主要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以培养免费师范生为其目的,实习生到广大贫困、边远和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既帮助了落后地区的教育工作,也能促进其的成长。

3.按照师范生参加顶岗实习形式可分为:置换上岗、顶替上岗、轮流上岗、竞争上岗。[8]置换上岗是将顶岗实习与中小学教师培训直接衔接,实现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共赢的目的,中小学在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将自己的教师交给高师院校培训,实现师范生的成长和中小学的教师成长的双重实践模式。竞争上岗是以竞争上岗为手段,促使实习生在实习质量和教学质量上下功夫。顶替上岗是即由实习的学生直接填充缺编教师岗位或代替受援学校教师授课。轮流上岗是指中小学教师和实习生之间实行轮流上课的实习方式。

(三)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的意义何在,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马鹏飞认为顶岗实习对于高师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效地解决了实习时间过短,难以保证实习质量等问题;(2)有效地解决了教育实习效果差,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锻炼的问题;(3)有效地解决了教育实习与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脱节的问题;(4)有效地解决了教育实习基地缺乏,教育实习的延续性难以保证的问题;(5)有效地解决了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足,组织、领导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陈英认为顶岗实习对西部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1)顶岗实习是为西部农村自身造血的第一推动力;(2)顶岗实习对西部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本源性冲击,包括更新农村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丰富西部农村学校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顶岗实习对西部农村价值观念的改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从长远来看,顶岗实习将促进西部农村的深层次发展。

赖华强认为,顶岗实习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包括师范教育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开创了新途径,尝试了新方法;(2)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包括高等师范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范例,树立了好榜样,创造了新形象。(3)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习改革,开启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尝试了新模式。[7]

(四)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如何实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这也是高师院校与研究者在此方面探讨较多的话题。各研究者和实践者根据本校和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创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

1.参与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着眼于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在区域范围内由大学主导、地方政府支持、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农村中小学并进的顶岗支教与教师培训的互促。顶岗实习中的管理方式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由省市县三级多元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实习学校合作的专业管理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自主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为参与各方构建了一个“各得其所,互助互利”的多赢模式。

2.学校主导、政府支持、多部门联动模式。首先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坚实保障,包括制度保证、政策扶持与财政支持;其次是由师范院校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具体的工作机构来对顶岗实习进行具体的管理。

3.“四位一体”系统化管理模式。“四位一体”系统化管理模式由实习学校、学生组织、师范学校以及指导老师、学生家长四个模块组成,相互协调,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

4安泽模式。由山西师范大学建构,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全方位视角加强对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是我国目前比较完善的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

师范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负责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机构,而政府的支持包括经费的支持、各实习学校的协调与组织工作,实习学校负责实习生日常的实习工作,三者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对顶岗实习的全位的管理。

(五)顶岗实习评价与考核

评价考核是衡量顶岗实习工作成效的有力手段,对顶岗实习具有激励功能。为了顺利推进顶岗实习,各师范院校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评价手段与策略。

档案袋评价。新疆学院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自评与互评。首先由实习生记录和搜集顶岗实习期间在能反映本人的学习成就、进步情况、努力情况和专业发展的状况教育教学方面的材料,包括自我评价和反思等,再由师生合作对实习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表现做出的评价。档案袋评价既能衡量教育实习质量,又是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制订规范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忻州师范学院设计了两份顶岗实习评价表,一份用于带队和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学生,一份用于实习学校评价顶岗实习学生,主要从师德、师能、师勤、师绩、顶岗实习总结五个方面对顶岗实习生进行评价。鲁东大学制订了《实习学校对顶岗实习生的综合评价表》,实习学校通过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教学技能、教案编写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考核的结果作为顶岗实习成绩的重要部分。

质性评价,即学生的主观描述。南京晓庄学院以学生对自己的收获进行主观描述为主。描述主要从体验校园、感受课堂、体悟教师、走进学生、历练教学、观察反思几个方面进行。

比赛形式。信阳师范学院具有代表性。通过比赛、表扬先进的形式引导师范生进行总结和评比,促进反思,带动更多的师范生参加顶岗实习。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质性评价为基本手段,通过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的表现进行全方面评价是高师院校的追求,但具体的评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谁来评价,如何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有效依然是各高等院校面对的难题。

二、顶岗实习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重经验介绍而轻理论研究

从目前学术界对顶岗实习的研究来看,对顶岗实习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它的实践状态,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学者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视角对顶岗实习概念、意义、背景、及存在依据做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为顶岗实习为理论上寻找可行性与必要性提供依据,但这些探讨还不够深入,缺乏对相近及相关学科的借鉴,也未能形成对顶岗实习的有效指导。其中有些不泛一些研究内容顶岗实习的评价方面(包括对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培训内容与实习内容的选择)、制度政策的保证(各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与高师院校制订的各项政策支持)、活动的组织开展(实习生和培训学员活动的组织)、经费的投入及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等,这些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但是这些研究并不多,对于顶岗实习的运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运行机制与操作模式。总体来说,对于顶岗实习的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研究,理论的探索主要是实践经验的介绍,没有系统的研究。推广顶岗实习,必须探寻顶岗实习的操作模式,为顶岗实习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是顶岗实习研究今后的任务。

(二)在实践方面缺少具体而细致的研究

在对顶岗实习的实践研究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重宏观研究而轻对微观的具体操作的研究。当下主要是对其意义、概念、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研究,缺少对顶岗实习开展的完善、可操作的步骤与策略,对中学教师的培训的安排问题、顶岗实习的评价与考核问题,实习学校与高师院校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政府、高师院校、实习学校如何有效沟通等问题的研究。其次,重经验介绍,却缺乏相应的数据实证。研究多是某个地区或某一学校的自主探索与实施效果的宣传方面,包括本校顶岗实习的组织与开展,顶岗实习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本校顶岗实习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这些研究为其他学校开展顶岗实习提供了借鉴的基础,但是这些实践的研究还是比较肤浅的,缺少具体数据的有力证明,不能有效地对其他学校的顶岗实习形成有效的指导,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5-77.

[2]吴灯,朱岩,陈娴,等.教育顶岗实习模式的理论探究[J].农业教育研究,2006(6):10-15.

[3]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4]刘茗,王鑫.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

[5]王玉生.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新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61.

[6]李玲.高师院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

[7]赖华强.“顶岗教育实习”问题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张仁竞,王静.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可持续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责任编辑:滢桥)

H319.3

A

1008—7974(2013)04—0141—04

2013-04-10

方拥香(1978-)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生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最牛实习生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