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2013-02-20 10:00赵洁瑾李晓丽
江苏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熟地月经气血

赵洁瑾 朱 云 李晓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张萍青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精于医理,湛于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盆腔炎、ABO血型不合等,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亦有许多有效验案。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原发性痛经责之“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张师认为原发性痛经纯虚纯实者较少,以本虚标实为多见,病机多以冲任受损为本,寒凝气滞血瘀为标,即“冲任受损,气血瘀阻”。笔者有幸随张师临证侍诊,现将其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谨守病机,活血化瘀

根据1980年的抽样调查,我国的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6%[1]。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张师根据“瘀阻冲任”的病机特点,认为“瘀”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瘀血”作为病理产物,既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进一步干扰脏腑功能,是产生疼痛的关键。故在治疗上张师提倡以“活血化瘀”为主,并兼以补肾、健脾、调肝、散寒,以达冲任气血调和,“通则不痛”之效。常用四物汤配伍理气化瘀止痛及温通之品以调经止痛。药物常用: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熟地20g、砂仁5g(后下)、益母草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乳香10g、没药10g。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砂仁配熟地以阻熟地滋腻碍脾胃之功;当归、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川芎活血调气,赤芍散血中瘀滞,配以益母草加强活血调经之功,延胡索乃“活血化瘀,第一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川楝子入肝经,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妙药,佐以乳香、没药活血祛瘀以定痛。另据现代研究证明:当归的挥发油1∶50浓度即对子宫呈抑制作用,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减少,子宫肌张力弛缓;1∶25浓度可使子宫完全停止收缩[2]。诸药合用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其中肝郁气滞者可加用柴胡、枳壳、郁金疏肝解郁;若经前乳胀甚者可加用荔枝核、橘核、橘络疏肝行气;肝气夹冲气犯胃,痛而呕吐者,加姜半夏、旋覆花、煅代赭石、陈皮降逆止呕;冷痛较甚,加艾叶、小茴香散寒止痛;痛而胀者,酌加乌药、香附、九香虫行气止痛。

2 和调冲任,重肝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气,“冲任之本在肾,胞络者系于肾”。肾气充盛则天癸泌至,任通冲盛,气血调和。肝为女子之先天,主疏泄,司血海,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的疏泄作用与藏血功能相互协调,则周身柔和条达,血液运行为顺。在当今社会,女性家庭、工作、学习等压力较大,易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中气而调血。冲为血海而主经水,经水来源于血,而血为脾胃所化生。《傅青主女科》一书云:“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痛”;又云:“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肝肾同居下焦,共司冲任及胞宫的定期藏泄,若肾虚肝郁,则冲任气血失和,胞宫瘀血阻滞,不通而痛。故张师在调理冲任气血时注重补肾、健脾、调肝。张师临床上灵活运用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等滋补肾阴,龟版、鳖甲、紫河车、鹿角片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肾精,仙茅、淫羊藿、肉苁蓉、紫石英、巴戟天、沙苑子、菟丝子等温补肾阳。肝气不舒者常加柴胡、枳壳、郁金、玫瑰等,化生肝火者选用丹皮、山栀、地骨皮等,并常予神曲、鸡内金、莱菔子等健脾消食药,以防滋腻药物碍脾。

3 顺应阴阳,分期用药

原发性痛经属月经病范畴,张师根据月经生理过程中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自拟冲任Ⅰ、Ⅱ、Ⅲ、Ⅳ号方人为调节月经四个时期,使月经较规律地满盈溢泻,从根本上调节冲任气血,血气和则致病因素无以侵犯而为病。

3.1 阴长阳消期 (卵泡发育期)

张师强调卵泡的发育与阴精的滋长相关,根据此期特点,用药上以理气健脾、滋养阴精为主。方用冲任Ⅰ号方加减。药用白芍、白术各15g,绿梅花5g,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20g,熟地20g,砂仁5g,葛根30g,扁豆15g等,再予一味桂枝或花椒以阳中求阴。

3.2 重阴转阳期(排卵期)

此期为重阴化阳的时期,亦是调理月经的关键时期。张师补益肾阴肾阳,破气活血化瘀以促排卵。方用冲任Ⅳ号加减。药用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各20g,赤芍、三棱、莪术各15g,丹参、仙茅、仙灵脾各20g,皂角刺30g,蜂房5g等。

3.3 阳长阴消期(黄体期)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方用冲任Ⅱ号加减。药用仙茅、鸡血藤、仙灵脾、虎杖根各20g,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鹿角片各15g。然阳长至重,易引起心肝气火上升,气火升浮,出现烦躁、乳胀、寐差等,可酌加知母9g、黄柏6g,抑或丹皮9g、焦山栀6g,监制仙茅、仙灵脾辛燥之性,柴胡10g、枳壳15g、荔枝核10g疏肝通络。

3.4 重阳转阴期(行经期)

该期黄体退化,重阳转阴,气血活动,排出经血。治疗予冲任Ⅲ号以养血调经。药用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成。

4 典型病例

赵某,女,25岁,未婚。2012年2月15日初诊。

患者经行腹痛10年,加重2年,月经周期尚规则,初潮15岁,于初潮半年后开始出现经行腹痛,尚能忍受,而未予治疗。月经经期7d,周期28~30d,量中,色黯红,有血块,2年来经行腹痛加剧,伴腰痛,经前一天腹痛,第1天最剧,2~3d缓解,疼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腹泻,痛甚时肢冷、大汗淋漓,得热痛稍减,经前乳房胀。末次月经:2012年1月19日。患者平素急躁易怒,饮食睡眠可,食冷饮或不消化食物后易胃痛及腹泻。刻诊:月经将至,腰酸,大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滑。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血清CA125及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痛经(寒凝气滞血瘀型)。方用自拟冲任Ⅱ号方加减。处方:

柴胡10g,枳壳、当归、川芎、赤芍各15g,熟地20g,砂仁5g(后下),姜半夏12g,旋覆花9g(包煎),煅代赭石12g(先煎),丹参20g,炙鳖甲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乳香、没药各10g,艾叶3g,鸡内金10g。用法:日1剂,水煎分2次服。按月经周期随证加减用药2月余。

复诊:患者诉仅于月经来潮第1日偶有腹痛,于受寒后发生,轻微可忍,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第3月患者月经来潮无腹痛、腰酸等明显不适。后随访3月均未复发。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4

[2]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80,15(4):219

[3] 董克玲.近15年来中医治疗痛经方药应用分析.国医论坛,2003,18(3):50

猜你喜欢
熟地月经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辨证录》熟地用药特点分析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