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逐瘀合剂治疗创伤后腹胀50例

2013-03-06 03:21谷右天于秀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通腑行气合剂

谷右天 于秀梅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聊城252000)

通腑逐瘀合剂治疗创伤后腹胀50例

谷右天 于秀梅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聊城252000)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出现腹胀患者应用通腑逐瘀合剂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创伤后并发腹胀患者,随机分为通腑逐瘀合剂组和四磨汤口服液组各50例,分别给予通腑逐瘀合剂口服,每次50ml;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每次20ml,各3次/日。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通腑逐瘀合剂治疗创伤后腹胀具有显著疗效。

创伤;腹胀;中医药疗法;通腑逐瘀合剂

腹胀是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中多注重于对创伤的治疗,而忽视了对患者的整体调节,往往在患者自觉腹胀症状明显后,才开始对症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响创伤后的康复。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理创伤后出现的腹胀症状十分重要,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通过应用通腑逐瘀合剂治疗创伤后腹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100例,均为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创伤后出现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75岁,平均(45.75±9.27)岁,其中创伤后保守治疗出现腹胀31例,创伤后围术期出现腹胀1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79岁,平均(44.97±8.35)岁,其中创伤后保守治疗出现腹胀29例,创伤后围术期出现腹胀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后出现腹胀的情况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9~94)[1]及 《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C2及C3条目为依据。创伤后至少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叩诊腹部鼓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排气时间>12h;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 (IBS)或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多日不行大便,粪便干燥坚硬;可伴情绪抑郁或烦躁,食欲减退,饮食减少,胸胁胀满,嗳气,舌苔白厚或黄,脉弦滑或弦涩。排除因外伤所致腹腔脏器损伤或破裂,并排除其他可能之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通腑逐瘀合剂 (本院制剂室生产,批号:鲁药制字再Z16080052,药物组成:生大黄(后入)、香附、木香、莪术、枳实、厚朴、槟榔、莱菔子、炒麦芽等,经高温消毒,水煎浓缩制成每瓶250ml合剂),每次服50ml(开水烫温后服用),3次/日。

对照组给予给予四磨汤口服液 (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枳壳、木香、乌药、槟榔)20ml口服,3次/日。

1.4观察指标参考1995年Marshall等[3]提出的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对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诊断及评分、但汉雷等[4]提出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与衰竭的诊断评分方案,自制评分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腹胀、腹痛、饮食情况、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间隔、胸胁胀满、嗳气、情绪抑郁或烦躁等症状,分别予以量化评分。

1.5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同组自身前后均数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One-Way ANOVA,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标准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OO1.9~94)[1]拟定。痊愈:腹胀、腹痛消失,恢复正常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腹胀明显缓解,腹痛消失,已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腹痛缓解,虽已排气、排便,但仍感腹胀。无效:腹胀、腹痛无缓解,仍未排便。

2.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腹胀是患者创伤后常见并发症。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认为导致创伤后腹胀的原因,多由于伤后或术后瘀血内蓄,血瘀于内,阻滞气机,加之因伤前素体禀赋不同,伤后气血耗散,元气受损,又因伤后卧床少动,情志不畅等因素,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故 《正体类要》中指出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脏腑功能失调,通降失常,致传导失职,出现腹部胀满等症状。创伤后或围手术期并发腹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亦影响患者的康复。

祖国医学认为肠腑气机宜降而不宜升,宜动而不宜静。创伤克伐正气,伤及人体气血,致气机不畅,血必凝滞,导致胃肠气血瘀滞,大肠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可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脾不升胃不降,气机呆滞,至气血生化无源、运化失常,进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故《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从而提出了 “以通为用”的总的治疗原则。但是单纯应用通腑之法不能治其根本,多为一时之法,甚至因通泻太过而伤其正气,使本已损伤的正气再受戕害。《医宗金鉴》云:“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以主,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肝藏血,主疏泄,患者遭受创伤后,多情绪低落,忧思抑郁。《素问·举痛论》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气机郁结阻滞,则脾运无力,胃纳失司,故出现纳呆,脘腹胀满。故在通利的同时还应疏肝行气活血,调理气机。

我们通过辨证分析,认为创伤后出现腹胀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腑气不畅,故采用舒肝行气通腑、化瘀消痞之法进行治疗,重在通消,行气导滞而不伤正,治以通腑逐瘀合剂,经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方中以槟榔、大黄攻下导滞,为君药;枳实、木香、厚朴破气消积,为臣药;香附疏肝理气,莪术化瘀消痞,共为佐药;炒麦芽,炒莱菔子调理脾胃,消食降气,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通腑,化瘀消痞之功,重在通消,行气导滞而不伤正。不单纯泻下通便,在疏肝行气的同时,佐以少量莪术,以破积消痞、行气破血,以防损伤日久,气血瘀滞难以化解。通过整体气机调节,行气通腑、化瘀消痞,体现了祖国医学 “六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故用此方主治患者创伤后腹胀,泻实而不伤正,使腑气通畅,五脏气机得以调畅,诸证可解。不但利于创伤患者的恢复,同时对于创伤后腹胀的预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采用通腑逐瘀合剂治疗创伤后腹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6.

[2]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S].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27.

[3]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3):346-347.

[4]但汉雷,白杨,王继德,等.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定量诊断评分方案[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9):85-92.

[5]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6]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4.008

:1672-2779(2013)-04-0016-03

张文娟

2013-01-011)

猜你喜欢
通腑行气合剂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脾止泻合剂水提工艺优选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