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2013-03-11 15:0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9期
关键词:军规黑色幽默喜剧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1961年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了,它标志着美国小说有了新的突破。《第二十二条军规》震动了沉闷的美国文坛,使美国小说走进了“黑色幽默”(Black Humor)的新时代。黑色幽默就是用怪诞的喜剧手法来表现60年代美国社会的悲剧性事件,揭示社会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黑色幽默作家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即荒谬的世界造成人的异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它跟垮掉派小说和诗歌以及荒诞派戏剧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存在主义树上结出的不同果实。”

小说所写的是美国空军的内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飞后复员回国,与军队里的官僚集团所做的斗争是小说的主要内容。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飞,但是前提是他自己必须做出申请。于是他假装疯,但是二十二条军规又规定,只要能提出申请的飞行员都不是疯子,必须执行任务。作品中反复提到第二十二条军规,可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是什么呢?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展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不断地被变化。它有无数项内容,对一切领域都有效但是又无效。事实上,这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圈套。最后主人公被逼无奈忍无可忍,为了生存逃去了瑞典。

黑色幽默小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蕴,而且它在创作手法上也有本身的与众不同之处。整体上综合起来,黑色幽默小说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幽默风格的特殊性,作品人物“反英雄”形象和叙事结构的“反小说”化。

幽默风格的特殊性。“黑色幽默”截然不同于传统文学中的幽默风格。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能明显的看出悲剧和喜剧:喜剧是着重于讽刺反面人物的丑陋和异化,悲剧则主要是塑造正面英雄的磨难和不幸的遭遇。然而“黑色幽默”文学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这种喜剧悲剧之间的差异,用喜剧的形式手段来呈现悲剧的内容,而且开玩笑的对象则瞄准了磨难和不幸也成,总言之,悲剧的内容穿着喜剧形式的外衣呈现在读者面前。黑色幽默小说大都运用漫画式的夸张和寓言式的象征,去极力寻找事物的抽象意义,来表现作家所悟出的某种哲理。他们把现代人的危机意识和荒诞处境看作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或“形而上”意义的抽象本质,是支配和主宰人类命运的某种荒诞“真实”。

黑色幽默属于喜剧范畴,但这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性喜剧。这类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的内在联系,作者故意把真理与谬误、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挥的胡闹混在一起,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在《第二十二军规》中,小说第三十九章描写尤索林驾机飞到罗马时,发现一所房内所有女人都被美国宪兵赶走,只剩下一个老婆子。尤索林问她:“宪兵为什么要这么做?”回答是:“按第二十二条军规办。”“他们有没有拿出来给你们看?”回答是“因为法律有规定,不必拿来看!”“什么法律?”“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是荒诞与滑稽的结合。从表层看,这些尽是让人捧腹开怀的一堆笑料,但从深层体察,实在使人惶恐不安,啼笑皆非。这就是海勒在驾驭黑色幽默艺术所体现出来的非凡功力。

“反英雄”的人物形象。黑色幽默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不讲求现实的逻辑,只求神似,并常常应用梦幻、科幻手法,把现实生活中的片段和荒诞的幻想拼凑在一起,使故事显得支离破碎,荒诞不经。人物形象也多为玩世不恭、性格怪癖的“反英雄”。“反英雄的人物和非英雄不是同一回事,非英雄就是小人,或者奸雄,但是反英雄却兼具普通人的无奈和英雄般悲天悯人的本质和善良。”在海勒的《第二十二军规》中,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爱国青年,在小说的开头是富有正义感而且是充满满腔热情的。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顽强的作战,目的是为了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分配的轰炸任务,被授予勋章,而且被晋升为上尉。但是后来,他亲眼目睹了米洛的生意经,斯克斯科夫的操纵术,卡思卡特之流所设置的种种阴谋与陷阱,这才使他对战争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大失所望,终于驾机逃离。尽管他本质上是一个一个个人主义者,最终走向了保全自己性命的极端个人主义道路。在飞机上,他总是浑身发抖,痛苦不堪地状态;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扔下炸弹后赶紧拼命地逃命,对他而言有没有命中目标对他来说没有关系。显而易见,海勒笔下的尤索林能认识世界的疯狂,在疯狂的世界里,作出自由的选择,表明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英雄,是一个不具传统英雄含义的“反英雄”意义上的英雄。作者以他的英勇作战而提职授勋为开头,以他怕死开小差逃往自由之邦结束。可见,尤索林同样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性人物。

在黑色幽默的作品中,文中的主人公大多被塑造成都是“反英雄”形象。这些“反英雄”生活在异化变态的社会里,命运坎坷,任凭权威力量的支配,身心备受无理的折磨,变成言行古怪、人性扭曲的“荒诞人”。作者用喜剧手法,将社会生活中的荒谬因素加以渲染和凸显,使人物在绝望的困境中发出辛酸的笑声。

叙事结构的“反小说”性。在传统小说里,“讲故事”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在传统小说里,故事机构是完整的,叙事的章节是有始有终的,而且情节的展开也是符合事理的内在的日常的内在逻辑关系。但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上的限制,极力夸张的来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漫无边际;它脱离了时空的制约,“黑色幽默”可以超越传统的社会道德、超越平常意义上的习俗、超越逻辑层面上的理念。“黑色幽默”小说没有特定的结构也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结构层面就显得更加淡化。

在结构方面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断的强化和重复。在一般的传统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里,事情的始因、中间过程的发展和以及最后的结局结局交代的很清楚明了,但是在“黑色幽默”小说里则这套模式被完全颠覆。例如在《第二十二军规》的叙述中,描写了一个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这么一个场景情节。这种情节在传统文学中不曾被见到也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则俯拾皆是。在布局框架上,作者摒弃了传统小说的组合模式。全书42章,其中有37章是以人物的姓名或称呼作为标题的,每章均有一个人物作为描写的中心,仿佛是一组滑稽的浮雕式的人物画像展览。使整个作品没有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线索,也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没有中心故事或中心情节,故事不连贯,情节松散凌乱,大量情节互不关联或颠来倒去甚至支离破碎;场面转换突然,线索繁多且各自在混乱的时序中延伸、交错、重合乃至一再重复。这种写法所造成的杂乱感、朦胧感和无所适从感十分适合于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第二十二军规》中,整部小说充满滑稽、喧闹、粗野、疯狂、杂乱的氛围,呈现出黑色幽默的格局。作者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既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结构,也没有细腻的人物刻画与塑造,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人物画像的罗列展览,表现许多似是而非的反语,自我嘲笑,从中寄予严肃的寓意,仿佛告诉读者: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存在,它使人困惑不解,令人啼笑皆非,尽是让人无法摆脱荒谬的困境。

作为长篇小说标题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演示现代荒诞意义绝妙的艺术载体,是整部小说的命脉和灵魂,也是小说最具恒久魅力的深层结构的生动概括。“它是动态的,不可捉摸的,遍布于小说的每个角落和人际空间。”“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特定词语,经过海勒小说的演绎和诠释,其内涵已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拓展,表明它已经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也是现代当权者肆意折磨人类的一种权术和圈套。黑色幽默小说经常用荒诞怪异的想象,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极度夸张的、批判式的、嘲讽性的描写,以表现当代西方世界的荒谬、冷漠、自相矛盾和残酷无情。

1.于东云:《多元视野中的欧美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

2.南文等译:《第22条军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3.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朱振武等:《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军规黑色幽默喜剧
“初创”杯喜剧大赛
杯具们的喜剧
黑色幽默
爆笑喜剧
论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陈列门道的十七条“军规”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