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2013-03-18 10:22孔建源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经济学动机

孔建源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孔建源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并采用语言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检验其影响因素,具体选择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回归。研究表明,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较为强烈的经济动机。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年龄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的影响则不显著;来自于欠发达国家、家庭收入较低的留学生倾向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动机;家庭具有华裔背景、或家人从事汉语相关工作都会加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

在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经济动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也不断增加,2011年各国来华留学生达到29.2611万人次。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一方面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或交际动机;另一方面来自于经济因素,如就业、收入等。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采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语言和语言行为进行研究。目前,学界一般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汉语学习的动机,研究重点往往侧重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融合型动机等,关于经济动机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作为研究主题,主要对学习汉语的经济动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借鉴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在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所需数据。问卷设计主要集中于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与影响因素。关于经济动机,问卷选项包括“非常强烈”、“较强烈”、“一般”以及“没有”四种,另外设计三个问题对其稳健性进行验证:留华工作的意愿、从事汉语相关工作的意愿、留学生对汉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认同程度。关于影响因素,问卷主要关注留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和国家信息。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汉语水平、是否华裔等;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家人是否华裔、父母的最高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家人从事汉语相关工作等;国家信息包括国籍。

我们选择驻济南高校留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分发2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4份。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经济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较强的经济动机,如表1所示。分别有47名和88名留学生经济动机“非常强烈”和“比较强烈”,占有效问卷总数的63.1%。学习汉语经济动机与留华工作意愿、从事汉语相关职业意愿和留学生对汉语增加竞争力的看法等高度相关,说明关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经济动机强度的调查结果比较稳健。36名和47名留学生选择留华工作的意愿“非常强烈”和“比较强烈”,说明近四成留学生毕业后想在中国就业。关于是否愿意从事汉语相关工作,164名留学生选择了“非常强烈”或“比较强烈”;同时,182名留学生选择“非常认可”或“比较认可”汉语能够提高就业竞争力,说明大多数留学生都认同学习汉语有助于促进就业。

表1 被调查留学生在各选项上的比例

为了便于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我们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变量设置成排序数据。1表示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为选项“没有”,2表示“一般”,3表示“比较强烈”,4表示“非常强烈”。对于调查问卷获取的其他定性信息,我们都采用虚拟变量表示。关于变量说明,详见表2。

表2 计量模型的变量说明

家庭因素国家因素家人是否华裔父母最高学历家庭月收入家人是否从事汉语相关工作国别设置1个虚拟变量X9,1表示是,0表示否。设置3个虚拟变量,X12为1表示硕士及以上,X11为1表示本科;X10表示高中,都为0表示高中以下。设置3个虚拟变量,X15为1表示1万美元以上,X14为1表示5000-8000美元,X13表示2000-5000美元,都为0表示2000美元以下。设置1个虚拟变量X16,X16为1表示是,0表示否。设置3个虚拟变量,X19为1表示发达国家,X18为1表示新兴国家或地区,X17为1表示欠发达国家,都为0表示最不发达国家。

由于被解释变量是排序数据,如果直接采用OLS回归,只能将其当作基数处理,可能出现偏误。本文假设扰动项服从逻辑分布,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各因素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经济动机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stata10.0对数据进行处理,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并未一一呈现切点的估计值。模型总体拟合优度不是很高,准R2只有0.05,但可以看出大多数解释变量都比较显著。具有更强的经济动机。汉语水平也与学习汉语动机高度相关,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通常具有更高的经济动机,这说明汉语学习的经济效应促进了留学生努力提高其汉语水平。

表3 实证结果

从家庭因素来看,如果家人是华裔,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倾向于更强,但该影响统计上并不显著。父母的受教育情况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方式比较特殊。当父母最高学历是本科及以下时,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但对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父母而言,其受教育情况对留学生的经济动机却存在负面影响,且非常显著。家庭月收入与父母最高学历的影响相似。当收入较低时,家庭收入提高会增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但一旦收入上升至某个阀值,提高家庭收入,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反而会降低。当家庭收入较低时,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较强的投资属性,因而经济动机较强;而当家庭收入较高时,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倾向于融入型动机,原因可能在于喜欢中国文化或继续接受教育等,经济动机会相应减弱。家人从事汉语相关工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家人从事汉语相关工作会形成示范效应,对留学生的教育选择产生影响。

从国家因素来看,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具有相对较低的经济动机;而来自欠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则具有较强烈的留华工作意愿,因而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也便更强。留学生的祖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那么其留华工作的意愿越低。

四、结论性评述

研究表明,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强烈的经济动机。就影响因素来看,大多数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都具有显著影响,来自于欠发达国家、家庭收入较低而且曾受过汉语熏陶的留学生倾向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动机。年龄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具有正向影响,而性别的影响则不显著。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影响并不显著,年龄对经济动机具有正向影响。我们认为,留学生年龄越大,对自身职业规划便愈加明确,因此高年龄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经济动机会更强一些。“是否华裔”的影响也是高度显著的,说明来自华人家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

[1]Grin,F.1996.“Theeconomicsoflanguage:survey,assessmentandprospects.”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ociologyand Language,121(1):17-44.

[2]Marschak,J.1965.“Theeconomicsoflanguage.”BehavioralScience,10(2):135-140.

[3]Zhang,WeiguoandGrenier,Gilles.2013.“HowcanLanguage belinkedtoEconomics?ASurveyofTwoStrandsofResearch..”LanguageProblemsandLanguagePlanning,(3).

[4]蔡辉.2009语言经济学:发展与回顾.[J].外语研究.2009,(4).

[5]黄少安、苏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学术月刊,2011,(9).

[6]李秀珍、马万华.来华留学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3,(1).

[7]孙长缨.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9).

[8]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

[9]王海兰.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技能:一个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1).

[10]张卫国.遮蔽与澄明: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学术月刊,2012,(12).

(责任编辑:胡忠任)

G648.9

A

1008—6153(2013)05—0116—02

2013-08-12

孔建源(1988-),女,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经济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简明经济学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