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专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构建及服务策略初探

2013-03-19 01:11杨佳鸣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杨佳鸣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1 学科馆员的含义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亦称学科专家馆员(Subject Specialis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学科馆员含义的界定,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给出的概念是: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图书馆管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书目文献和学科信息服务的组织。而国内的学者在结合我国图书馆实际特点的基础上给出如下定义: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1]。由此可见,学科馆员不仅要对本馆内收藏的文献非常熟悉,而且必须精通某一学科的知识,在指导读者、服务客户时做到面广点深、熟练精准。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目前在国际图书馆界是较为先进的办馆理念和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1950年,美国内不拉斯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随后,卡内基梅隆大学、俄亥俄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也纷纷推行这种服务模式。目前,国外图书馆都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于学科馆员的知识要求和岗位职责也是很明确的,且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也是相当成熟的。

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在借鉴国外学科馆员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截止到2011年,全国已有200多所重点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高职高专类的学校中,尤其是在医学高专院校真正设置和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屈指可数。即使有些学校宣称已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了,但其实大部分学校的学科馆员制度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或者说所谓的学科馆员还不是真正的学科馆员。

3 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从国内外图书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馆员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服务工作适应用户需求,深化和创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必由之路。而医学高专院校作为基层社区尤其是培养农村卫生服务人才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和医学卫生知识普及的重要基地,因此设置学科馆员制度显得非常迫切。

3.1 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需要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必须紧跟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发展变化,进行馆藏资源建设及提供主动的信息服务。医学高专学生的培养机制为3年,实际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也就两年。一线教师面临着教学时间紧、授课任务重的问题,很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而无暇去搜集资料,潜心科研。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了解对口服务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对专业文献的信息需求,为服务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深层次、有针对性的服务,方便教师开展科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长足发展。

3.2 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理念的需要

近几年,为顺利通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学评估,众多高校对照评估标准大力扩展办学规模、完备教学设施等。图书馆借着这股东风也对其馆藏文献、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充实和改进,尤其是馆藏文献数量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文献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服务质量的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内各学科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紧,读者到图书馆来都希望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文献信息,因此为他们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科馆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检索技巧给读者提供帮助,快速准确地做好信息的推送服务,方便读者,使图书馆“读者第一”的理念得到真正体现。

3.3 图书馆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众多高校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的学识和能力还停留在借书与还书的流通初级阶段,对于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掌握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顺利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络人,要想顺应发展形势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以适应这一服务的要求。所以,图书馆员要想从简单的“管理员”转变成为真正的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在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切实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4 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措施

4.1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强化学科服务队伍

当前,众多高校图书馆在进人计划上缺乏自主权,通常情况下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被动地接收人员。要推行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把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要结合图书馆实际运行状况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由图书馆对所需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及学科背景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综合评定,向学校提出有针对性的进人计划和要求,从优引进图书馆馆员,强化学科馆员队伍。

4.2 建立健全学科馆员管理体制,提高学科馆员服务积极性

4.2.1 注重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和培训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学识和技能上与真正意义上学科馆员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学科服务是分层次的,学科馆员的选拔也可以逐步地进行。根据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且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作为专职学科馆员,并进行重点培养,每位学科馆员可根据自己的服务学科和用户情况制订服务方案。另外,可从医学各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有兴趣的教授以及青年学术骨干人员作为兼职学科馆员,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能带动一部分年轻教师参与其中,为以后由兼职向专职过渡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关于培训方面,图书馆应向学校申请,多争取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和组织图书馆员去学科服务开展得比较好的院校参观学习,增加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以获取经验。

4.2.2 建立学科馆员长效管理机制 图书馆根据现有人员的情况,可安排专职学科馆员对学校的重点院系或重点学科实施对口服务,其他专业可由兼职学科馆员来服务。此外,学校领导和图书馆的领导要把设置学科馆员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使之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的稳定性[3]。

4.2.3 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对于学科馆员的考核不应该按照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考评标准,要在培养学科馆员职业价值观的前提下,明确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考核制度尽量做到全面规范,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4.2.4 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和地位 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复杂,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学校和图书馆的领导都要加强认识,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逐步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在评先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学科馆员的同时,大胆引进并尝试企业化的竞争性薪酬体系,将学科馆员的薪酬与考核挂钩,使其工作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稳住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学科信息服务队伍。

5 学科服务策略初探

5.1 建立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咨询服务

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有计划地统筹建立信息咨询工作的交流平台,在传统咨询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咨询服务,如图书馆各学科馆员开通专供咨询的学科博客、学科QQ、在线MSN、微博等[4]。就学科博客来讲,可先建立学科馆员博客,每位学科馆员都可开通一个自己的学科馆员博客,并在图书馆主页的学科馆员介绍中列出地址链接,方便读者浏览。博客内容可以包括:对口院系的各学科专业的新书书目、最新动态、数据库的试用及培训通知等内容,经过逐步完善,可由学科馆员博客过渡到真正的学科博客。这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信息的及时推送,也给读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咨询方式,便于读者更快捷地获取信息。

5.2 与院系联合,深入开展学科信息服务

教学系部是医学高专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发挥各系部学科优势,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是医学高专院校的头等大事。学科馆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是图书馆与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对口联系的桥梁。图书馆与院系扩大合作范围,促使学科馆员深入科研一线,在各学科任课教师研究科研项目的时候,争取让学科馆员参与其中,学科馆员要利用自身熟悉并精通对口服务学科专业知识的优势,承担起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检索、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整合任务,从而提高科研实效。此外,学科馆员还要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并提供参考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促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达到“三用”的良好状态,即:“想用、能用、好用”,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

5.3 探索开展“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图书馆广泛地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课、专题讲座等方式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但还是有很多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仅停留在借书还书、上网浏览等一些表面性的工作上。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新生入馆教育也只是针对临床、护理这些学生数量大的专业进行,且讲授内容大多局限在图书馆的基本概况介绍;文献检索课也因课程改革而大幅度缩减,很多学生到毕业还说不清楚图书馆到底有哪些资源以及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图书馆和教学系部联合探索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活动,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科馆员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服务。授课教师与学科馆员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商讨,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明确检索实例,学科馆员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同合作,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生的学科课程体系中,并使二者相互交叉、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袁红卫.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96-98,142.

[2]谭浩娟.中外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35-37.

[3]李宛容.地方高校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的必要性探讨[J].茂名学院学报,2008,18(2):77-80.

[4]兰杰.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在教学、科研、医疗中的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9):96-97.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