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德:与书为伴

2013-03-20 04:02罗京生
博览群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全集杰克伦敦

○ 罗京生

陈祖德有两大挚爱,一是棋,二是书。他说:“人的一生中只要有下围棋和看书这两个爱好,那保证一辈子不会寂寞,生活永远充实。”

陈祖德对书的感情几乎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看书前必先包书皮,看书不折页,用书签分别页码,不在书上留字,甚至将书打开反放在桌子上也不允许,他看过的书都像是刚买回一样干干净净,簇新挺刮。但即使如此,对一些特别喜欢的书,他仍然总是一式两本,精装本专门用来收藏,平装本才是拿来看的。

陈祖德读书有两个原则,一是读名著,二是读正版。上世纪末,社会上出现了盗版书,价格比正版书便宜不少,但陈祖德从来不买,在他看来,买盗版书是对书的不敬。有一次,爱人夏彩娟上街买菜,顺便在书摊上买了一本盗版的《克林顿传》,一回到家,祖德就批评她说:“这么好的书,怎么能买盗版呢?”夏彩娟说:“从那以后,我再没买过盗版书。”

陈祖德不但自己读书,还敦促身边的人养成读书习惯。他引导来自农村,没有上完初中的妻子夏彩娟从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开始,逐步深入到雨果、巴尔扎克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中。有一段时间,他的双胞胎儿子陈天宇、陈天宁热衷于读学生版的名著,陈祖德知道后批评他们说:“学生版的书都是删节过的,只留下故事情节,没有精彩的文字。看书要看原著,如果要了解情节,看电影好了’后来他干脆让天宇、天宁先看电影,再读原著。”

陈祖德认为,凡是大师的作品,都值得认真阅读,因为它们都是经过时间筛选后留下来的精品,同时他又认为即使是很差的书,读读也无妨,多了解些事情,明白些道理,总是好的。他多次叮嘱年轻棋手:“你们的经历比较单纯,很小就开始下棋,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要多读书,多看报,多观察身边人们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大事都需要了解,以此增加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就丰富的人生和厚重的品德,下棋是大脑的活动,人的境界就是棋的境界。”

从阅读兴趣来说,陈祖德偏爱人物传记和表现主人公顽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雨果的《悲惨世界》,杰克·伦敦的《一块牛排》等。他说:“雨果和杰克·伦敦的书都好,不单是小说,诗歌、游记也让人着迷。那种博大的人道关怀和强烈的生命意志给我们勇气,引领我们不断向上,他们的每部作品我都读过好几遍。”

陈祖德下棋是“逢断必断”,这一方面表明他的棋风是力战型,另一方面又说明他为人很自信,不怕与对手作战。在读书方面,陈祖德也是如此。他能够直言不讳地评论作品和作者,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有人同他探讨中国作者为何长期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他说:“我们小说写得不好,因为没有传统,古人不重视小说创作,称其‘小说’,就是轻视的表现,像《水浒》作者都搞不清,有没有施耐庵也不知道。”

他很喜欢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杰克·伦敦所有作品他都看过,有许多还不止一遍。杰克·伦敦最后选择了自杀。关于自杀的原因,传统的看法是,杰克·伦敦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绝望,或者杰克·伦敦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顶峰,难以有新的发展,所以他选择了自杀,还有的说杰克·伦敦由于身体状况恶化,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陈祖德的看法则与上述观点不同,他认为:杰克·伦敦就像他笔下的马丁·伊登,他总想不断超越,他觉得自己可以写得比托尔斯泰更好,这就给他以前进的动力,最后他发现自己终究不如托尔斯泰,一个执著于理想主义的人,一旦发现自己一辈子的追求破灭了,中止生命是很自然的选择。

陈祖德不是为藏书而买书,而是为看书而买书,但是日积月累,也积攒下大量图书,其中一些弥足珍贵。

在陈祖德的藏书中,棋类书籍约占一半,如吴清源、阪田、大竹、林海峰、曹熏铉、李昌镐、刘昌赫、常昊等人的著作,都是签名本,线装本的《道策全集》、《藤泽秀行全集》、《适情录》、《御城碁谱》、《本因坊秀策》全集、《本因坊秀哉》全集,中、日、韩三国的围棋年鉴和围棋刊物等。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棋协(后与《新民晚报》合作)出版的一套《围棋》月刊(后改名《新民围棋》),这本刊物从1960年1月创刊,到2002年12月停刊,一共出了374期,第一期上刊登有“南刘”刘棣怀和“北过”过惕生在第一届全运会上的对局,最后一期刊有聂卫平和马晓春七番棋大战的述评。每逢有客人登门参观他的藏书时,他总会自豪地向客人介绍这套《围棋》月刊说:“世界上只有这一套是全的。”

文学书籍方面,陈祖德的藏书中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宋诗词、鲁迅全集(16本)、傅雷译文集(15本)、梁实秋文集(15本)、巴尔扎克全集(30本)、雨果文集(20本)、泰格尔全集(23本)、列夫·托尔斯泰文集(17本)、歌德文集(14本)……都是精装本。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和世界文学名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文学丛书、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丛书也很齐全。最让人惊讶的是书架上还摆放着拉格洛夫的《古斯泰·贝林的故事》、阿莱克桑德雷《天堂的影子》、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城堡》等作品,这些很现代甚至后现代的作品在很多图书馆中都难以找到,陈祖德读书之广泛由此可见一斑。

在陈祖德收藏的大量人物传记中,首屈一指的是拿破伦传记。陈祖德是拿破伦的崇拜者,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搜集各种拿破伦传记,数量多达27种版本,如《拿破伦传》、《拿破伦评传》、《拿破伦全传》、《拿破伦外传》、《拿破伦之谜》、《拿破伦秘史》《拿破伦流放日记》,甚至还有《拿破伦女友日记》、《拿破伦轶事速描》等。

上世纪80年代,陈祖德因患胃癌,赴香港在金庸家里休养了半年,和金庸成为莫逆。从那以后,金庸只要一出新书,一定会给陈祖德寄来一套,而且每一套的第一册扉页上总是写有“祖德师兄惠存”的字样。三毛也是在那个时期成为陈祖德的粉丝的。1989年,三毛来北京,特意带了一本她新出的《闹学记》送给陈祖德。三毛还在这本《闹学记》的扉页上写道:“这是作者本人——陈平,亲自随身带入大陆第一本原版著作。11亿人口中,海内孤本,千里鹅毛,礼轻意重。敬赠1984年香港相识相知之陈祖德。”

陈祖德退休以后,很想安安静静地在家里读书,可是因为社会活动太多,他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2009年,中华书局再版他的《超越自我》,陈祖德写了一篇“再版后记”,在“后记”中他写到:“如今我因工作的需要还是经常出差,但每当到外地,心中就急于回北京,因为家里才是宁静的港湾。每次跨进家门,两个小巨人般的孩子扑过来又抱又亲,这是何等美好的感觉,彩娟准备好我习惯的饭菜,使得我这个本来就不喜欢在外应酬的人更不喜欢在外应酬了。在家中捧起自己喜欢的一些书籍,特别是我越来越喜欢的《老子》,真是一种享受。有时在围棋网站上与棋友杀上几局,非常痛快。”

陈祖德想安静读书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第二次癌症的袭击来得太突然,从住院到撒手人寰只有10个月。在陈祖德家中的书架上,放着几套还没有打开塑料袋的新书,是日本几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有德川家康(13本)、宫本武藏(2本)、织田信长(4本)等。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围棋开始攀升成型的时代。陈祖德购买这些书,也许不仅仅出于阅读的兴趣,也有职业的兴趣在里面。夏彩娟曾多次惋惜地对笔者说:“这些书是陈老花了很长时间搜集起来的,可惜他没有来得及看。”

今年8月,夏彩娟又去了一趟西单图书大厦,她说她要看看有没有新的世界文学名著和日本历史人物传记,有了她就买回家。她似乎忘记了祖德同她已经阴阳两隔,仍然认为祖德正在家中,等待她把新书带回家来。

猜你喜欢
全集杰克伦敦
杰克和吉尔
8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李太白全集》
变成什么好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喧嚣与孤寂:《达洛维夫人》中的伦敦与伦敦人
被冤枉的小杰克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