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

2013-03-27 02:33赵晓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业农村

赵晓峰

一、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有关劳动力转移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多次涉及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马克思认为工业化是劳动力转移的原动力,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提供了可能。

(二)西方经济学有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按照刘易斯模型,由于农村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低,而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这就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被城市吸收,城乡工资水平趋于一致,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这一过程才会结束。

2.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认为农业部门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当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接近于零,劳动力可无限供给。因此,农业对促进工业增长所起的作用,不只是消极地输送劳动力,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农产品。

二、武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北麓,属呼和浩特市管辖。距离呼和浩特大约35公里,面积为4885平方公里,全县辖5乡3镇,93个行政村,964个自然村,人口约有17.2万,其中蒙古族0.3万,汉族居多数。农业主产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油菜籽、亚麻。武川县是比较典型的高原、高寒、干旱地区。

武川县农村人口转移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家庭部分成员,主要是家庭主要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季节性打工,未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二是常年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三是通过考学离开农村,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小,也很少再返回到农村。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

(一)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劳动力转移可以取得较高的工资。外出打工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收入可以极大缓减支出压力,提高生活水平。

(二)扩大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后,使得进入城镇的劳动者的思想及观念得到转变和提高,另外,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打工走上了致富道路。

(三)促进了农村资源的重新配置

转变观念的返乡农民工将自己打工所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农牧业生产中去,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掌握、示范和推广的作用。

(四)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有助于推动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会对我国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的问题

(一)外出务工的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技能

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小学以下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低造成转移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真正高素质的劳动力缺乏。

(二)外出务工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外出务工主要通过亲友介绍外,相当一部分是自发的,一方面难以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增加了务工成本;另一方面给务工目的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稳定。

(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小孩。个别地方出现耕地抛荒等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农业发展,也降低了土地这一人类最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都出去了,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多是老人和妇女,势必有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良种的推广、土壤的改造、新技术的采用。

(五)限制了当地优势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武川县存在着一些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例如莜面、马铃薯、油菜籽的种植,优良品种的牛羊养殖。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武川县的特色产业难以进行,武川县的马铃署,莜面,菜籽油料作物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使未成年子女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或是由祖父母监护,或是由亲戚监护,也有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的。由于缺少至亲的父母的关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

五、几点建议

(一)强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模式。应该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岗前培训,

(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就地吸收劳动力

以科学改良为手段,发展特种养殖业。发展武川县的特色加工业,同时发展武川县的旅游业,这样农民可以转移到这些服务业中。

(三)恢复撂荒土地农田的生产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耕地集约化经营。建立激励机制,在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对种粮大户或农业规模经营企业进行扶持,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现象。

(四)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其的文化教育和关怀

充分动员当地各单位干部职工担任爱心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通过乡镇相关部门联系并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及时、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加强与孩子的感情沟通。

(五)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首先,对于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有意愿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自己家庭承包期内的土地流转给其它农民进行农业经营生产,从而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结语: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是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通过以上研究建议,可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杨青河.劳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朱文蔚、肖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9,8.

[3]惠宁、霍丽.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