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研究

2013-03-27 02:33田正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田正佳

一、公允价值产生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在对原《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大胆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2012年6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如何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为更加有效、统一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而起草。

二、公允价值内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尚未得出一致结论,2006年9月,FASB发布了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其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者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2006年2月15号,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2012年6月,公允价值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我国会计准则谨慎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界定也基本上与FASB与IASB保持一致。

三、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内涵

可靠性指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所有被提供的信息,包含了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可验证性的关键在于忠实表达其所反映的对象的内在特征,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照相同的计量方法对同一计量对象进行计量,得到的结果相同,那么该信息符合可验证性。中立性通常指报告的信息不偏不倚、不含有偏见,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尽可能忠实地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立性与“公允”的内涵,即不偏不倚、公平允当是一致的。真实反映是一项计量或描述与其意欲反映的事物本身相符或一致。IASC认为“当会计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会计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如实反映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然而在会计领域,所谓的“真实性”并非要求会计信息达到绝对的真实和精确,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信息应该恰当的反映经济事项的内在特征或实质。

四、提高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的措施

(一)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公允价值信息收集系统,为公允价值计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和应用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规范制度。因此,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应用及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应从改善市场环境入手。深化市场化发展程度,急需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构建完整、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建立庞大的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系统,不断搜集、整理和更新市场各个行业的相关信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透明,为专业人员确定公允价值提供全面、及时的价格数据信息,减少了以往为寻求市场有效数据所花费的精力和成本,是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及降低公允价值获取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理论研究,在我国建立系统、完整的公允价值准则体系

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不同计量项目中分别介绍了其用法,分布零散,并未建立系统、完整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和计量体系。但是,2012年6月,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与估值。一方面,对公允价值理念和相关理论,如公允价值定义、计量方法、计量目标等做出合理详细的阐述,构建公允价值理念框架;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项目、计量方法的选择和信息披露规范化、具体化,增加其可操作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允价值能够合理、恰当运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对企业组织结构各层次进行合理的权责分配,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防范其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的有效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变化,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企业应设立有效的风险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配合外部审计的监督以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合理保证。

(四)深化会计界与专业评估机构合作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上很多国家已不同程度的引入了专业评估机构,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专业意见的评估业务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评估服务领域。在我国公允价值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资产评估业与会计行业在评估服务于会计方面进行了协调沟通,专业的评估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评估结果不受企业管理层利益取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运用公允价值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专业评估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此,应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机构,规范资产评估市场,深入加强会计界与评估界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会计界与评估界在公允价值计量上的有效衔接,使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五)完善公允价值准则体系

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集中对各具体准则共同涉及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问题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制定公允价值操作指南,给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规范的理论支持;要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其它正常损益分开披露,消除企业利润操纵的主观动机;根据不同行业市场的情况对运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做具体规定,尽量减少企业的主观判断。

[1]胡庭清.2009.公允价值可靠性研究:述评与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10(下):3-7.

[2]汤湘希,公允价值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