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评价方法研究

2013-03-27 03:15汪学英王立新卢祥云张燕萍陈忠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考核学科

汪学英,王立新,卢祥云,张燕萍,陈忠良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评价方法研究

汪学英,王立新,卢祥云,张燕萍,陈忠良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在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考试中提出了进行项目化、多元化评价的观点,制定了学科教学论的考核项目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项目化考核的操作方法。改革实践结果显示,过程化、项目化的考核能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

学科教学论项目化评价考试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对于师资的要求已经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转变。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1年12月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把它作为未来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要求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1]。如何根据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学科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改进学科教学实践。它是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由学校迈向职场前的实训,对于师范生适应入职后的学科教学具有观念引领和实践指导的价值[2]。在师范生就业面临困境和社会对中学师资技能素质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下,发挥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功能,实现其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支撑作用,培养出具有良好教师职业技能,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师范生,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探讨,以期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科教学论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一、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特点及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学科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理论,对有关的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3]。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核心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关注与获得[4]。学科教学论的性质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决定了学科教学论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且要让这种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掌握教学的技能、技巧,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理论和规律的理解,完善和丰富教学理论知识,从而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最终在实践中培养准教师的教学技能、丰富情意涵养、塑造独特人格与品质。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考试则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方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多年来,学科教学论课程考核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导致师范生的教学素质与实际能力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对学科教学论的考核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学科教学论课程评价方法改革探讨

(一)考核内容模块化、项目化设计

根据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设定为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三大模块。其中,教学理论模块是在理论层面上帮助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关于学科教学的原理、方法和理念,了解当前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学技能模块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说课、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对师范生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教学研究模块则是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让学生“开点儿眼界”。但三者应该是有所侧重的。

根据化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培养“准教师”这一目标,结合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标准,借鉴兄弟学校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做法,将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密切相关、可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实践训练项目,同时依托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和微格教学实验室,使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在时空上得到延伸,为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二)多元化考核标准的制订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我们紧紧围绕教师职业素养的形成为重点,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针对教学设计、说课、试讲、板书设计、课件制作、实验操作技能、评课、演讲等不同的实践训练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其中说课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内容标准如表1、表2所示。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自评与互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与提高,从而成为具有较强素质的合格学科师资。

(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教育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在进行各部分内容教学的前和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作业和网络讨论,让学生学会查阅文献,涉猎不同的学说,学会归纳、分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领会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网络交流,同学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可以加深对一些共同性问题、理论、理念的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二是在期末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以各种形式,如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综述题等形式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学科教学论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教学研究部分内容常常是在中学教育实习结束后,结合在中学实习期间的所想所思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相关知识,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让学生在表达自己对基础教育的一些看法和理解的同时也初步学习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及撰写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的考核采用项目集中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分三步走,第一步允许学生查资料和模仿(但不允许照搬照抄),通过第一次练习,让学生学会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只作平时成绩;第二步是在小组试讲时,对教师指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教材处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设置环节和基本框架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步是期末考试中以设计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指定内容的设计。

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微格教学的形式,将教学视频公布在网络课程中,要求同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讨论板上留言。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教师点评多重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反思的能力。经微格教学训练后再分小组进行试讲和考核。如果师生普遍认为试教中问题较多、不能达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综合各方意见,对自己的教学作反思和改进后进行二次,甚至第三次试讲,直到能够过关为止。

说课、演讲、板书设计、课件设计以竞赛的形式开展。通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一轮轮的磨练,学生对说课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比较到位。比赛中我们请中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作评委,对学生的考核项目当场打分和点评。对照评价指标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清楚地认识到,要说好课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较强的处理教材能力;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学科知识基础;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讲解”,让他们对说课和中学教学实际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表1 说课的内容及评价指标

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技能的考核采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首先,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课题,指导教师先培养和考核这些“小先生”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技能以及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验教学能力。将经过考核的这些“小先生”再负责3-4名同学的考核,并对同学的实验操作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样做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考核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论

本课题研究发现,项目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使师范生在理论性、观念性的知识方面学得扎实,而且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强化。在项目化的考核中,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网络课程平台、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邀请中学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参与评教活动,拉近了大学课堂与基础教育一线距离,让学生感受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气息,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自己的差距与努力的目标。另一方面,新的考核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训练考核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师生共同的负担将是我们面临的新命题。

表2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实验考核要点

[1]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教育部文件,教师(2012)1号.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3]吴俊明.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12-15.

[4]王鉴,徐立波.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3):125-129.

A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s in Subject-based Pedagogy Based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WANG Xue-ying,WANG Li-xin,LU xiang-yun,ZHANG Yan-ping,CHEN Zhong-lia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he paper proposes a prospect of project based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n the examination of subject-based pedagogy,which formulates the content and standard of subject-based pedagogy and meanwhile precisely describes th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project-based test.Results of the practice of this reform show that the processing and project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and improve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skills.

subject-based pedagogy,projective evaluation,examination reform

G642.41

A

1008-2794(2013)06-0026-04

2013-09-20

常熟理工学院“课堂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专题立项项目(,JX11012147)

汪学英(1962—),女,江苏吴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师范生考核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内部考核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超学科”来啦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