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配型输血的临床护理

2013-04-06 22:16田爱萍李峰郁
食管疾病 2013年2期
关键词:血样血型交叉

田爱萍,李峰郁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输血前首先要进行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鉴定。但临床中会遇到ABO疑难血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血液、肿瘤患者因反复、大量输血造成不规则抗体阳性;为抢救生命必须紧急先进行输血的情况。现将我院血液科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此类3例疑难输血病例报告如下,以探讨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异型输血1例异型输血患者为年轻女性,以“茶色尿1月,发热、乏力半月,加重5 d”为主诉急诊入院。确诊急性溶血性贫血。查血常规显示:WBC 14.55×109/L;RBC 0.15×1012/L;HCT 18.5%,HB 32.0 g/L;极重度贫血,给予多次抽血后发现血样自身凝集,血型测不出,多次交叉配血均不相合。患者贫血症状较重,需立即给予输血抢救,经请示、上报上级部门,决定先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但输血风险较大,一旦再次溶血,会危及生命,经多方沟通,征得家属同意,严密监护下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4 U。输注过程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输注洗涤红细胞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不适,输血后患者贫血症状较前减轻,同时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溶血,继续对症及支持治疗。经治疗后血常规WBC 9.71×109/L;RBC 2.73×1012/L;HCT 18.5%,HB 97.4 g/L。患者病情好转要求出院,嘱继续口服激素治疗。出院时复查血型为B型。

1.2不规则抗体阳性输血2例2例患者均为男性,1例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另1例诊断为白血病,2例患者均有大量输血史,在抢救治疗时多次交叉配血出现同型不规则抗体(抗-E、抗-C)阳性。为不延误抢救,上报上级医师后,按有关程序给予输入。其中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注去白红细胞4 U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荨麻疹症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苯海拉明20 mg肌肉注射,调慢输血速度,20 min后症状缓解继续输血直至结束。2例患者经输血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2 临床护理

2.1交叉配血要求受供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1]为保证血型的准确性,临床采集血样时需要注意当面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和诊断,一位医护人员不能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存在拿错标本的危险)[2]。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血样要现用现采,隔天以上时间的标本配血,会导致部分抗体效价减弱,不能真实反映配血结果,影响血型判断结果。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在进行输血前要和上次血型对照,交叉配血时应特别认真仔细,所用标本更应为新鲜采集的标本[3],患者输血后再次输血也应重新抽取血样进行新的交叉配血实验。

2.2临床在抢救过程中为不延误抢救时机方可使用异型输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输血此类输血主要的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其中急性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严重的多在输血后立即发生,临床表现为输入血液10~20 mL后病人即感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头痛、烦躁不安等、呼吸急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随后会出现异常出血及血红蛋白尿。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症状轻者早期有时不易与发热反应相鉴别,在输血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尿量及尿液颜色。若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配合抢救并帮助稳定患者情绪,陪伴在病人床边加强观察。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按要求封存血袋,抽取病人血样、留取尿样送检,并通知相关科室按有关流程上报。输血后3~7 d内也应继续观察患者尿液,注意延迟性溶血反应的发生;对于一般的过敏及发热反应,可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加强监控。

2.3输血动态监测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输入不相容红细胞的量、血浆中抗体浓度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浓度等、抗原抗体的特性及输液的速度等[4]。护理人员输血时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将血液换上,应观察至血液输进病人体内5~10 min后方可离去,输血滴速先10~15滴/min,观察患者无不适后可逐步调快滴速,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给予生命体征监测,注意听取患者主诉,观察有无发热、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及烦躁不安、腰背酸痛、头痛等急性溶血等症状,并详细记录输血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输血过程。

输血实际上也是一种细胞移植过程,除红细胞外,输血还引入大量的外源性免疫细胞和组织抗原进入受体[4]。不同的献血源会存在不同的抗原、抗体。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5]。也有报道白血病患者由于其ABO血型抗原的减弱,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6],均应引起临床重视。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血液、肿瘤、移植、透析等大量、反复输血患者中出现血型鉴定困难的报道增多。临床输血过程中强化输血管理意识,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景汉,兰炯采.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7.

[2] 汪德清,李卉.临床输血个案精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9.

[3] 刘乐霞,刘建岭,马书章,等.大量输血引起回忆反应产生高效价lgM、lgG抗-D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44.

[4] 刘景汉,兰炯采.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5,424.

[5] 沈欣,韩建国,戴萍.抗-Mia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94.

[6] 庞辉.急性白血病致ABO血型变异1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2):824-825.

猜你喜欢
血样血型交叉
枫叶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知识角·
连数
连一连
乡镇畜牧站工作中血样采集问题探究
牛血清分离术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