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2013-04-06 23:08周卫敏李峰郁高雅丽
食管疾病 2013年3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周卫敏,李峰郁,高雅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患解除疼痛、恢复功能的手术[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venousthrombosis,DVT) 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7.1%。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6例,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2年8月在我科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 年龄54~86 岁,平均68.4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5例, 股骨颈骨折20 例,退行性改变1例。合并高血压6例, 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 2 例。

1.2结果本组36例,均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DVT。

2 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士在术前认真、反复、耐心地向病人讲解人工关节置换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及手术方式, 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国内外开展情况,介绍本科室以往成功的病例及治疗经验,请术后康复的病人介绍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康复效果,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增强病人的康复信心,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前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等。③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 按摩腹部, 保持大便通畅。④适应性锻炼, 如作有效咳嗽、深呼吸。进行股四头肌伸缩活动, 小腿下垂踢腿运动、踝关节屈伸运动, 足趾伸屈运动等。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

2.2术后护理干预①早期加强功能锻炼,手术麻醉过后即鼓励病人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研究表明, 若不使用任何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60%, 故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静脉回流, 预防血栓的关键[2]。如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做踝膝关节的早期主被动屈伸活动, 患肢的肌肉按摩,以增加血液循环。术后3 d,病情允许可指导患者在助行器的保护下下床站立、挺胸、挺腰、两眼直视前方, 两下肢分开, 两足间距为20~ 30 cm, 足尖对准前方。术后4~7 d指导患者在助行器的协助下进行行走练习,先迈出健肢, 再移动患肢跟进。②患肢抬高,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厚度软垫(垫高20~ 25 b),髋、膝关节稍屈曲。③保持管路通畅,引流袋低于伤口位置,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减轻局部压迫;引流液过多时,及时更换引流袋,并确保导尿管引流通畅,以解除腹部压迫。④密切观察患者术侧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末稍循环及切口渗血情况。患肢注意保暖。⑤患肢用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尽量减少静脉血滞留。⑥在卧床期间定时更换体位, 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 为能早日下床做好肢体肌力准备。⑦尽量避免在患肢侧输注药物,避免药物对深静脉内膜的损伤。输液以上肢为佳,以免因液体渗漏引起肢体肿胀、疼痛,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现混淆。⑧定期复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根据化验结果预防性抗凝治疗。用药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情况、穿刺时针孔情况、有无血尿等。⑨加强患者术后全面观察,倾听患者的主诉, 及时发现问题,密切观察对比双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和皮肤感觉情况, 并做好交接班。每天测量双下肢周径,必要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应不同平面的周径。⑩出院指导:嘱患者坚持正确适度的功能锻炼, 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3]。饮食合理, 多进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高粗纤维食物,多饮水。注意观察下肢情况, 发现下肢肿胀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就医, 禁止按摩。

参考文献:

[1]马玉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淮海医药,2006,24(6):512.

[2]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6.

[3]周燕,马爱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11( 10):1497.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