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2013-04-07 11:34张建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外伤神经外科癫痫

张建辉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婴幼儿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张建辉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婴幼儿颅脑损伤的原因、类型、救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73例婴幼儿颅脑损伤病例,死亡6例(8.2%),痊愈58例(79.5%),轻残5例(6.9%),中残3例(4.1%),重残1例(1.4%)。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后有特殊临床特点,如表现为生命体征紊乱、多伴有癫痫发作、贫血等,治疗、预后常好于成人。

颅脑损伤;治疗;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以及高层住房的增多,婴幼儿的交通事故和高楼坠地等原因造成颅脑外伤的病例明显增多。因婴幼儿神经系统、生理、病理等均与成人不同,因而其颅脑损伤在临床诊治和预后都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我院神经外科诊治婴幼儿颅脑外伤病例73例,现根据其临床诊治、预后、康复等资料研究分析其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婴幼儿颅脑损伤患儿73例,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龄10个月~3岁,平均2.1岁。其中从高处坠落跌伤51例(69.9%),车祸19例(26.0%),头部挫裂、挤压3例(4.1%)。全部患儿入院时间均在6h之内。

1.2 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5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5例。其中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27例,混合性血肿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挫裂伤或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贫血患儿63例。

1.3 临床表现:入院时56例表现为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并伴癫痫发作,17例出现失血、休克。全部患儿均表现出生命体征变化。73例患儿中,血红蛋白80~90g/L 44例(60.3%),91~105g/L 29例(39.7%),均表现为明显的贫血。

1.4 方法:手术治疗31例,行血肿、坏死脑组织清除、凹陷骨折复位术等;非手术治疗42例,除控制颅内压、止血、脱水等常规治疗方法之外,同时还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加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等。

2 结 果

痊愈58例(79.5%),轻度残5例(6.8%),中度残3例(4.1%),重度残1例(1.4%),死亡6例(8.2%)。

3 讨 论

通过73例颅脑外伤患儿的诊治分析研究,发现婴幼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征、诊治以及康复诸方面确与成人有较显著的不同。

3.1 患儿意识障碍多伴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的共性症状,与成人不同的是婴幼儿往往伴有癫痫发作,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大脑皮质发育还不成熟,功能也还不太稳定,加之突然出血对大脑皮质运动区形成刺激,致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局灶性癫痫发作[1]。

3.2 患儿生命体征紊乱较成人多见:患儿多表现为血压不稳定,体温调节紊乱,呼吸急促,病情往往有恶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儿童大脑皮质及自主神经发育还不成熟,基础生命调节中枢对损伤的反应敏感所致。如果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症状会更加严重[2]。颅骨、头皮裂伤,造成婴幼儿失血,因婴幼儿总血量较少,少量失血也会致使生命体征紊乱加重。本组贫血患儿63例,贫血率达86.3%,较成人明显增多,是婴幼儿脑外伤出血后的主要特点之一。

3.3 脑挫伤及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较低:婴幼儿颅骨正在发育阶段,脑组织体积较小,颅骨弹性相对较大,当其受到外力时缓冲力也相对较大,因此,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造成脑挫伤的几率明显减少;颅骨外力作用部位大多是血肿发生的部位,骨折处板障血管破裂、桥静脉或蛛网膜颗粒损伤是颅脑出血的主要来源[3],因此常出现局部的硬膜外血肿而较少出现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这与婴幼儿生理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3.4 婴幼儿颅脑损伤的预后和康复明显好于成人: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代偿和修复能力都较强,同时功能障碍多为伤后的应激性变化,恢复较快,因此往往预后良好。为了取得更佳效果,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还应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4.1 婴幼儿颅脑外伤后的补液:婴幼儿颅骨损伤后造成失血,加之较长时间哭闹和不进饮食,必然会造成体液的不足。除输血外,此时补液是利大于弊的,但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补液量和速度[4]。补液有加重脑水肿的可能,但是不补液会致使有效血容量的减少,会造成大脑及全身重要器官的缺血损伤。权衡利弊,必要时应予补液;治疗中应严格控制甘露醇等脱水药的应用,避免因过度脱水加重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5]。

3.4.2 患儿颅脑损伤并发癫痫不主张早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婴幼儿大脑皮质功能不稳定、内抑制能力差是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治疗中应首先以稳定大脑皮质功能为主,避免应用增加皮层兴奋性的药物。

3.4.3 预防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是颅脑损伤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早期应用作用缓和的扩血管药物来预防脑血管痉挛,及时改善脑微环境,保证大脑灌注压,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对于已发生脑梗死的患儿,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小剂量甘露醇、类固醇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活血化瘀中药以及促神经功能康复的药物等,并配合针灸、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挽救患儿生命。

3.4.4 重视功能康复的治疗和锻炼: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却具有代偿能力和修复能力较强的特点,早期就应扬长避短,紧紧抓住小儿这一生理上的优势和特点,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对一些重度颅骨损伤的患儿,也要加强救治的信心,因小儿与成人生理和发育状况的不同,通过努力救治,小儿的预后和康复往往会收到比成人更理想的效果。

总之,婴幼儿的颅脑外伤与成人相比有其十分鲜明的特点,在脑外伤中属于较特别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对婴幼儿颅脑损伤的诊治,应利用小儿生理特点这一优势,根据患儿个案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不同于成人的治疗方法,往往会取得很好的疗效[6]。

[1]赵志荣,李华,潘立峰.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714-716.

[2]郭紫康,洪玉彩.114例婴幼儿颅脑损伤诊疗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3):53-54.

[3]刘棣,吴佩丰,汪仁合.颅脑外伤146例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933-935.

[4]梁玉敏,高国一,江基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83-86.

[5]张赛,涂悦,赵明亮,等.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高颅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2):169-173.

[6]易伟,刘琳,王汉,等.婴幼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31(17):1696-1697.

(本文编辑:赵丽洁)

R651.15

B

1007-3205(2013)04-0429-02

2012-12-04;

2013-01-13

张建辉(1975-),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4.019

猜你喜欢
外伤神经外科癫痫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