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的危害及综合防制

2013-04-08 05:01张焰峰马超锋孙何云胡积霞河南省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64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弓形虫病猪症状

张焰峰 马超锋 孙何云 胡积霞 (河南省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64000)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弓形虫由Nicolle和Manceaux于1908年在北非突尼斯的啮齿类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体内发现,并正式命名。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和动物中陆续发现弓形虫病。弓形虫病宿主种类广泛,人和不同的动物都有较高的感染率。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先在福建的猫、兔等动物体内发现了弓形虫,但是,直到1977年后才在北京、上海等地发现过去所谓的“猪无名高热”是由弓形虫病引起的,该病才引起普遍重视。目前,我国各省市均有本病的存在和发生,但多呈亚临床感染。猪弓形虫病多发生在炎热的5~9月,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对弓形虫病均易感,特别是3~5月龄的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弓形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高热、神经症状及运动障碍等,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染仔猪,引起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畸形胎,弓形虫病再混合感染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

1 猪弓形虫病的危害

1.1 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 弓形虫病以幼龄猪多发,死亡率可达30%~40%,成年猪急性发病的较少,多呈隐性感染。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7、8、9月多发,大多为散发。本病一般可通过下列感染途径感染:(1)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感染;(2)通过采食被弓形虫包囊、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或捕食患弓形虫病的鼠雀等感染(3)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1.2 临床症状 (1)急性发病的病猪,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粪干而带有粘液,离乳小猪多腹泻,粪呈水样,无恶臭。稍后表现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呼吸,吸气深,呼气短浅,有时有咳嗽和呕吐,流水样或粘液鼻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猪的耳、尾、四肢、胸部出现片状紫色血斑。鼻镜干燥,被毛逆立,结膜潮红。随病程发展,表现后肢无力,行走摇晃或卧地不起,后期终因呼吸高度困难、体温急剧下降而窒息死亡。妊娠母猪往往发生流产和死胎。(2)耐过急性发病期的病猪,食欲逐渐恢复,体温渐趋正常,各种症状均减轻。但是出于包囊的逐渐形成,病猪恢复需要时间,病猪仍表现一定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耳廓末端出现干性坏死,有的呈现视网膜脉络炎,甚至失明。

1.3 病理变化 腹下皮肤有淤血斑,胸腔积有黄色澄清液体,肺脏稍膨胀,暗红色带有光泽,间质增宽,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有针尖至粟粒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灰红色,散在有小点坏死;充血、出血,切面有坏死灶。肝脏肿大,硬度增加,有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出血点。心肌柔软、褪色,房室腔扩张,各房室内有凝血块,肾脏和脾脏亦有坏死灶和出血点。盲肠和结肠表面有少数散在的不规则的点状或块状溃疡。淋巴滤泡肿大或有坏死。胸、腹腔液增多,渗出液浑浊,呈淘米水样,甚至呈血水样。肠系膜淋巴结呈囊状肿胀。

2 猪弓形虫病的综合防制

2.1 预防措施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应高度重视弓形虫病的预防。(1)加强引种检疫,对引进的种猪先进行隔离检疫,观察是否有弓形虫感染的症状,防止养殖场引进弓形虫病,造成整个养殖场中猪群的感染。(2)猫是弓形虫病的惟一终末宿主,所以严禁在猪场内养猫,并防止家猫或野猫进入猪舍,饲养管理人员也应避免与猫接触,不用生肉喂猫,同时应做好猪场的防鼠灭鼠工作,对防止猪弓形虫病的发生和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发生猪弓形虫病时,应及时对检出的病猪和隐性感染猪进行隔离,并登记造册;对其它同群猪应积极采取药物预防。对虽经治疗,但疗效不明显的患病猪,应及时淘汰,作屠宰或扑灭处理。弓形虫病死猪的尸体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销毁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猪圈、饲养场地及用具用20%石灰乳溶液或3%NaOH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与病猪有接触的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做好个人卫生防护,防止感染。(4)定期对猪群进行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查。猪群弓形虫病抗体的阳性率可以较好地反映该饲养场的感染及流行情况,并针对其感染的程度,具体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现阶段还没有较完善的弓形虫疫苗,疫苗还处于研究阶段。

2.2 治疗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磺胺类药物,大多数磺胺类药物配合增效剂对弓形虫有较好治疗效果。常用方剂为:磺胺嘧啶加甲氧苄氨嘧啶。常用剂量:前者按70mg/kg体重、后者14mg/kg体重口服,2次/d,连用3~5d。增效磺胺-5-甲氧苄氧嘧啶注射液,按2ml/kg,1次/d,连用3~5d。

以上药物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较好,用药较晚,虽使临床症状消失,但虫体进入脏器组织形成包囊,病猪就成为带虫者。该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及家畜的危害极大。一方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能快速、准确诊断该病,为尽早治疗提供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国内目前还缺少有效疫苗预防的前提下,广大养殖户应更加重视弓形虫病的预防与控制,避免弓形虫病的发生以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弓形虫病猪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