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财政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2013-04-08 05:01佟光赢云南省弥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652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弥勒品种改良肉牛

佟光赢 (云南省弥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52300)

弥勒县是一个畜牧大县,畜牧业是弥勒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弥勒县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农村和谐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项对于农村农业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产业,弥勒畜牧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畜牧业的发展一道进步,更受到历届弥勒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弥勒畜牧业近十年的发展,在中央财政资金、省州财政资金及县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取得了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成为促进弥勒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更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笔者试图在财政系统多年工作中对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中通过参与、观察,寻找出一条弥勒财政支持畜牧业快速提升发展的模式。

1 弥勒概况

弥勒县地处滇东南,扼守红河州北大门,北依昆明市石林县,南接本州开远巿,东邻文山州邱北县,西连玉溪地区华宁县,是两广入滇的重要交通要道,处于昆明和滇东南两个经济区结合部。全县辖10镇两2乡,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1.4%,坝区面积占18.6%,耕地面积为54.5万亩。全县5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8%,20种少数民族41.4%,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半山区农业大县。

弥勒县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北距省会昆明143公里,南距州府蒙自140公里,昆河公路穿腹纵贯南北93公里,滇越铁路越境78公里,平锁高速是两广入滇的咽喉要道,石蒙高速即将全线通车,泛亚铁路石蒙支线等重要交通枢纽线已开工建设,境内镇镇通柏油路或水泥路,西巡连乡公路已完成。县内村村通电,农网改造全部结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弥勒县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最高海拔2315m,最低海拔862m,立体气候明显,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990.4mm,年均气温17.2℃,光热充足、霜雪日短,有效温期长,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弥勒县人杰地灵、文化璀璨。曾孕育和生活过明未兵部尚书杨绳武、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清未巨商王炽、抗日名将张冲、数学家熊庆来等一批名人志士,有蜚声海内外的“阿细跳月”的发源地阿细民俗文化村西三可邑、古老神秘的阿细祭火、古朴的阿哲大跳、悠远的民族叙事长诗阿细先基,有佛门胜地弥勒寺、禹门寺,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锦屏山、白龙洞、红河卷烟厂、猴子箐、庆来公园、湖泉生态园、东风万亩葡萄园、云南红山庄、湖泉山庄等。弥勒县有丰富多彩的独特饮食文化。久富盛名的卤鸡米线、全省最大的羊汤锅、骨头参、风吹豆豇、杀猪菜等。有丰富的体育活动如摔跤运动会、斗牛会等。弥勒素有“烤烟之乡”、“蔗糖之乡”、“葡萄之乡”、“民族歌舞之乡”的美誉,正以其突出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积淀的民族文化、丰富独特的饮食文化、不断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巿和旅游胜地建设、蓬勃发展的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四面宾客八方朋友前来投资、旅游、休闲度假,赢得了“昆明后花园”的盛誉,为弥勒县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 弥勒畜牧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具有如此重要区位的农业大县,畜牧业与粮、烟、糖弥勒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弥勒县在加强竹子、生物、葡萄、亚麻、蔬菜、核桃等新鲜产业发展的同时,并未放弃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发展,相反进一步加强扶持发展,促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弥勒县历来有进行畜禽养殖的习惯,畜牧业的发展与千家万户生活水平休戚相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受到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弥勒县畜牧业的发展均处于“养牛为耕地、养猪为过年、养羊为过节、养鸡为油盐”的初始生产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弥勒畜牧业才以一项重要商品经济产业的形式实现实质性飞跃发展。

2011年全县生猪存栏44.07万头,牛存栏13.58万头,羊存栏14.4万只,家禽存笼73.5万羽,出栏肉猪79.08万头,肉牛4.63万头,肉羊8.25万只,家禽出笼225.7万羽,肉类总产8.57万吨,产蛋4341吨,产奶9091吨,畜牧产值达12.08亿元,人均畜牧业产值达到2616元。培植出云牛乳业、唐氏特种养殖公司等一批区域性龙头,形成以温氏集团带动农户以小型示范养鸡带动整体等新合作方式,建成34个养殖示范村3个奶牛养殖小区,扶持规模养殖户350户,在传统的猪、牛、羊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野鸡、奶牛、奶山羊、野猪、毛驴、梅花鹿、番鸭等一批新兴畜牧产业正快速发展起来。弥勒畜牧业正紧抓机遇、充分利用并优化组合各种有利因素,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以工业理念指农业发展,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道路上大迈步前进。

3 近十年弥勒县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

1991年弥勒县被列为云南省35个商品猪基地县之一,1994年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牛羊基地县,1996年红河州首家开展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工作,2002年开始全面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推广工作,2006年开展牛羊胚胎移植试验示范工作。随着“依法治牧、科技兴牧”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畜牧项目建设进一步实施,畜牧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畜牧业发展中的“种、料、防、管、检、监、训、贸”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弥勒县始终把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发展畜牧业的各种政策的同时制定各种政策进行扶持发展。

3.1 扶持建立牛冻精改良体系建设 为了提升弥勒牛发展水平,从1997年开始,财政投入每个站点3~5万元扶持发展弥勒县冻精改良站点。至2001年,全县共建设完成

15个冻精改良站点,基本覆盖全县境内。通过使用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短角、婆罗门、麾拉等改良肉牛,使用荷斯坦奶牛品种改良奶牛品种,提升牛产业发展水平。

3.2 优质牧草种植养畜项目建设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收益,减少因发展畜牧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提高养殖水平,从2002年开始财政支持进行试验示范,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养畜技术的推广,财政以每亩补助200元化肥费,免费提供种子等方式进行补贴,县科学技术局立项支持进行项目建设。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成效后,弥勒县目前推广的优质牧草种植品种主要为冬季农闲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多年生苜蓿、高丹草、红白三叶等,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万亩以上,同时配套推广青贮氨化加工技术,有力地为草食畜的发展提供了优质饲草饲料均衡供应保障。

3.3 肉牛养殖扶持政策 2002年,弥勒县出台肉牛养殖扶持政策,规定肉牛采取人工冻精改良并配套优质牧草种植养畜方式发展,通过县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验收存栏在50至99头的每头牛扶持补助500元,存栏100头以上的每头牛扶持补助1000元。至2006年共投资552.825万元扶持奖励肉牛规模养殖,是全省县级财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中最大数额。

3.4 奶牛养殖扶持政策 2008年出台奶牛养殖扶持政策,规定可按国家政策入保的同时,农户每饲养一头产奶奶牛可由政府免费提供两年的保费并获得8000元贴息贷款。

3.5 规模养殖发展扶持政策 2009年出台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规定坝区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每户奖励1000元,100头以上每户奖励2000元,出栏肉猪200头以上每户奖励2000元,500头以上每户奖励5000元。山区年出栏肉牛50以上每户奖励3000元,100头以上奖励5000元。肉猪出栏100头以上奖励2000元,出栏200头以上奖励5000元。奶山羊存栏50只以上每户奖励1000元。红骨羊存栏50只以上每户奖励1000元。本地黑山羊出栏50只以上每户奖励1000元。野鸡出笼2万羽以上、原生态土鸡出笼3000只以上、野猪出栏100头以上、毛驴出栏100匹以上每户奖励2000元。

3.6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2011年,弥勒县取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发展肉牛产业。先后在四个乡镇实施了规模化肉牛产业发展,主要用于现代肉牛产业发展中基础设施改造等,共投资财政资金600万元。

3.7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生猪外调大县发展 2011年,弥勒县被列为全国生猪外调大县,中央财政资金给予了大力支持,以“先发展、后补助”为原则,全县共完成对规模生猪养殖大户的补助为420万元。

3.8 县级年畜牧发展资金支持发展 为保证畜牧业能够正常运转,弥勒县财政近些年每年拨付50万元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畜牧业发展。

3.9 县级小额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 弥勒县积极鼓励支持小型适度规模畜牧业的发展,规定只要通过劳动部门培训,发展小型家庭适度规模的户,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5万元的小额信贷启动资金我,如果是女性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畜牧业,还可额外向妇联申请3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支持额8万元。

3.10 其它小额支持发展 主要是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示范村建设中,对圈舍舍改造和品种改良、饲料体系建设中的支持。

4 财政支持对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作用

弥勒县从中央财政、省州财政到县级财政对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财政的支持对于改变传统畜牧业以“分、散、乱”的方式向节约型科技型现代型的转变,使畜牧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种、料、防、管”各个畜牧业发展环节中,集中资金完成规模规范型产业化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4.1 促进品种改良 品种繁育水平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标志之一。品种一直以为是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瓶颈,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广大农村一直习惯于“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养羊为油盐”的传统家庭式养殖方式,不可能意识到品种对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不可能有相关技术完成品种改良,作为畜牧部门也因年代关系,没有对品种改良问题高度重视,使品种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自从财政进行支持后,弥勒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畜牧业的快速高效优质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良畜禽群基础。(1)猪品种改良成效:弥勒县从1991年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猪基地建设县之一后,弥勒县畜牧兽医站配套完成猪冻精改良站点建设,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教授人民群众掌握猪人工授精技术,先后引入杜洛克、汉普夏、长白、约克、太湖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对弥勒猪产业中的品种进行改良,同时配套进行母猪整群、三高母猪示范、仔猪培育技术的培训,使人民群众从品种改良发展猪产业中实实在在得到高效益,加快品种改良进程。至2000年,全县猪品种改良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全县范围的局面,县冻精改良站停止运行,把品种改良工作完全下放到各乡镇自行完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只负责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如今,弥勒县饲养的猪品种基本全为改良的优良品种,为加快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品种基础。(2)牛品种改良效果:牛对广大农村来说,在从前是役用的主要工具,所谓的“养牛为耕地”,所以牛的饲养分布在广大农村,以散养形式存在,并未形成商品,所以以本地牛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和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牛慢慢从役用向向商品产业转化,本地牛个体小、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屠宰率低等制约商品化产业发展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在财政资金支持下,为了促进弥勒县牛产业的发展,弥勒县自1997年在五山乡建立红河州第一个牛冻精改良站点以来,结合弥勒县扶持鼓励商品牛产业发展政策,全面推广牛冻精改良技术,牛冻精改良站点覆盖全县十二个乡镇,共培训牛冻精改良技术人员40多名,完成冻精改良超过10万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虹溪镇完成冻精改良近1.5万头,冻精改良受胎产优质牛犊超过1.2万头。在财政资金支持冻精改良站点建设和扶持商品牛、总体规划、圈舍现代化养殖建设等政策支持下,品种改良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生产出一大批优质牛犊,为提高弥勒牛产业发展水平奠定了畜群基础。(3)羊品种改良效果:弥勒县历来有养羊传统习惯,更有逢年过节聚会宰羊的习惯,弥勒县羊存出栏多年来首居红河州首位,弥勒羊汤锅更是闻名遐迩,为云南省规模最大。但是弥勒县传统的养羊业以本地黑山羊分布于广大农村自繁自养为主,由于近亲交配、血缘混乱等原因,生产性能不断退化。为了提升弥勒县羊产业发展水平,在财政资金支持下,弥勒县主要配合规模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示范户建设工作,在品种改良上一是异地选种选配,二是引入波尔山羊和努比亚等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三是开展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试验示范。目前,弥勒县羊产业发展的品种改良工作基本上已形成覆盖全县的局面。(4)禽的品种改良效果:以前弥勒县禽类养殖,基本上为农村家庭散养,无所谓产品产业,禽类生产也是农村用母禽孵蛋。自从形成商品产业,弥勒县在项目资金支持下,已先后建成东风养鸡场、东兴昱特禽生态养殖场、孙云养鸡场、德强养殖场、骏豪养殖场、唐氏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布龙鸡场、宏发养殖场、西二象山生态鸡养殖场、东风连云生态养殖场、东风绿野养鸡场等一批规模化现代化外向型禽类养殖场,养殖品种从单一的土鸡向肉鸡、蛋鸡、特禽类全面发展,引入了一批自动孵化设备,品种改良效果明显。从2011年开始,在财政项目资金支持下,引入温氏集团进行合作,由其提供鸡苗、饲料、防疫,回收商品鸡后再支付成本的做法,也是弥勒鸡产业发展的新一大靓点,目前发展形势大好,有望五年内发展到年千万羽出栏的水平。

4.2 促进优质饲料均衡供应,保证畜牧业发展水平 饲料是促进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前在传统养殖过程中,人民群众没有饲料的概念,基本上是养猪是有啥喂啥,牛羊鸡满山跑的方式,很难体现养殖效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财政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弥勒县开始全面推广畜禽配合饲料,使弥勒县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1)猪配合饲料的推广:猪配合饲料的推广工作始于1991年弥勒县列为商品猪建设基地县以后,在广大畜牧工作者的努力下,全面得到发展,配合饲料发展养猪业思想深入人心。猪配合饲料从90年代的比较单一的正大、希望两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弥勒县猪配合饲料经营店达到240户左右,基本上形成配合饲料+规模养殖场(示范户)+免疫程序+经销商的产业链,促进了弥勒猪产业的快速发展。(2)牛羊配合饲料的推广:传统牛羊生产方式是牛羊满山遍野跑,能吃到多少算多少,能长多少算多少,“夏肥秋瘦冬死”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生产周期长,效率低。自弥勒县实施商品牛羊基地县建设以来,弥勒县在项目资金支持下,配套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在牛羊配合饲料的推广方面一是全面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技术,二是全面推广青贮氨化技术,三是提倡饲料中加入预混料和微量元素,使牛羊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证得到优质均衡供应,提升了弥勒牛羊产业的发展水平。(3)禽类配合饲料的推广: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配套规模养殖场(示范户)进行禽类配合饲料的推广,一是提供配方,使广大养殖场户能够充分利用饲料资源,二是引进各饲料生产厂家提供优质配合饲料,目前禽类配合饲料亦全面得到推广,为禽产业的发展保证了饲料品质。

4.3 促进规模养殖场(小区、户)发展,推广现代畜牧业技术 不断发展规模养殖场,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增加规模养殖场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比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弥勒县在财政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近些年来,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随着一大批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小区)和养殖示范村的建立建设,使弥勒县从场区规划、圈舍建设、科学防疫、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科学营销等技术不断得到全面推广,促进了弥勒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4.4 促进相关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入,提升养殖效益通过弥勒县财政资金和其它优惠项目的支持,成功引入红河云牛乳业公司落户弥勒,对于进一步加快弥勒奶牛产业的发展,提升奶牛养殖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

5 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重要意义

弥勒县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加快规模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户的建设,从面为科学技术的推广,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小区)和示范村的建设,能够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中,对于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产生积极作用;三是通过现代畜牧业的建设,提升畜牧业发展品质,增加供给量,对于保持畜产品价格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四是通过现代畜牧业的建设,使与之相关联的土地等提高利用率,提高生产力,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得到利用;五是通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引入相关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增加国家财政资金收入;六是因为财政资金的支持,使一大部分发展资金筹措困难,无法实施家庭养殖计划的农户解了燃眉之急,能够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发展畜牧业;七是通过现代畜牧业的建设,使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猜你喜欢
弥勒品种改良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杨树嫁接换代品种改良选择及接穗采集处理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