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的说课设计

2013-04-08 19:35汪友容周晶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3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护患护士

杨 娟 汪友容 周晶京

杨娟:女,硕士,讲师,护理系副主任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既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便途径,也是综合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一种较科学的测评手段[2]。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内容的说课设计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护理学导论》第七章的内容。前一节课已经学到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到底该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这一节课就帮助学生解决了心中的疑问,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同时,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健康教育和护理程序的学习基础,在健康教育和护理程序中均须运用护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98年1月在“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将沟通能力定义为护理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3]。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教材处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专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她们已学习了《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对护士的语言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沟通理论和技巧的知识,且没有相关的疾病知识和临床经历。针对学生的学情,我们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启发学生回顾以前学到的相关知识,对部分知识重新归纳。(2)利用直观的沟通图片。(3)设置多个情景想象和表演。

1.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沟通、人际沟通、护患沟通和治疗性沟通的概念;理解沟通过程的要素、沟通的层次和人际沟通方式;熟悉护患沟通的目的、治疗性沟通的目的和原则;能灵活运用各种常用沟通技巧和避免常见沟通错误。(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和真诚对待患者的良好职业素质。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人际沟通方式和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沟通技巧。教学难点为将各种常用沟通技巧灵活运用到护理工作的不同场景中。

2 教法设计

本次课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总体上采用“引导-探究-运用”的教学模式,即创设临床的沟通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产生疑问,学生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回顾旧知识,探究新知识,然后模拟多个临床情境,学生分组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再由学生互相点评,最后老师再点评和总结,使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本次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情境教学法模拟临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创设多个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况下该如何与患者沟通,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思考问题。

2.2 精讲法精讲的主要内容有沟通和护患沟通等概念、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沟通技巧等。这些内容也正是本次课的重点,通过详细讲解和列举大量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用画面向学生展示沟通过程和沟通方式,很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2.4 讨论法讨论的内容主要有沟通的方式、常见沟通错误和针对不同的情况与患者沟通,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5 开放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同一问题允许有多种答案。如在设置情境时,有的情境仅仅给出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

2.6 角色扮演法通过设置完整和不完整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进行沟通,既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3 学法指导

3.1 观察法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次课设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举例说明你周围的人通常采用一些什么沟通方式与你沟通?你的周围有没有同学因为沟通不当而闹矛盾?是因为沟通出现了什么错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提高观察能力。

3.2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将来要参与到护理团队中工作,要有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合作学习便是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在本次课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演示,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在理解和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大胆地展示自己。

3.3 表演法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进行沟通,让学生切身体会作为一名护士的角色功能,体验患者的痛苦,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患者的理解,并达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3.4 探究性学习法通过给学生留下疑问,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回顾旧知识和探究新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内容共2学时80 min,分4个环节进行。

4.1 导入新课(5 min)利用名言和实际调查数据说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1)戴尔·卡耐基的名言: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所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2)美国普林休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的分析结果: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占成功因素的25%,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占75%。(3)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雇的男女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然后设置如下情境:某新生儿出生后病情严重,经抢救后度过了危险期,处于悲伤中的产妇向护士了解患儿的情况,护士安慰产妇说“不要担心,您的新生儿将会存活下来,他将会有脑瘫或以后有学习障碍,可能永远不会走路,但仍能正常生活。”学生都知道护士这样回答不合理,但不知该如何回答,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学习新内容。

4.2 讲授新课(40 min)

4.2.1 板书并讲解“沟通和人际沟通的概念”,剖析概念并列出概念中的关键点。

4.2.2 利用多媒体投影画面,说明沟通过程的要素,与学生一起回顾人际沟通方式,重新归纳非语言沟通的形式,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和帮助理解、记忆,突出重点。

4.2.3 利用多媒体图示和临床实例阐明人际沟通的层次,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

4.2.4 板书结合多媒体讲解护患沟通、治疗性沟通的概念和目的,剖析概念并突出治疗性沟通的特殊性,简要复习治疗性沟通原则和护理操作用语。

4.2.5 利用大量临床实例重点阐明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沟通技巧,举例说明护理工作中常见沟通错误。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4.3 讨论与角色扮演(30 min)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给出1个具体情境和两个不完整的情境,不完整的情境需要自己设想。每两个小组1个题材,分组进行讨论,并选出角色扮演者,注意引导学生体现护士的角色和运用沟通技巧。讨论时间为8 min,每个题材一组为表演组,一组为点评组,每组扮演时间为4 min,结束后再讨论3 min,点评7 min。先由点评组的学生派出代表对相应的扮演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点评,重点分析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运用情况。

4.4 小结与布置思考题(5min)通过提纲形式归纳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再次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具体的情境进行演练:(1)某患者已欠费且不愿意交费,可今天需要用药。(2)某患者为脑出血,护士通知其去做CT检查,患者很愤怒地说不去。

5 教学反思

在认真钻研教材、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表演等多种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发现讨论时有部分学生参与性不够,经课后了解主要是由于性格比较内向或不自信,或不喜欢发言,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以后应增加此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对这部分学生应多引导和给予机会锻炼。

[1]戴世明,刘洋,王慨.高职院校开展说课活动的意义和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5:132-133.

[2]王雁苓.说课教学的内涵、意义与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2:10-11.

[3]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护患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