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漫谈

2013-04-09 09:06颜毓洁任学文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3年9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 颜毓洁 任学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家对“三农”投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推进迅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

在国际评价体系上,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一般采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产品商品率、农业资源利用率等评价指标。通过农业现代化的国际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其他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1.从农业劳动生产率角度对比看,2010年中国平均单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面积是0.3公顷,日本是2.1公顷,印度为0.6公顷,韩国是0.9公顷,美国是63.7公顷。

2.从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比看,2010年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美国为1.3%,日本、巴西、印度分别为1.7%、5.1%、17.5%,全世界平均水平为3.4%。尽管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降低,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

3.从农产品商品率角度对比看,2010年中国农产品商品率不到60%,日本、韩国、 美国等国的农产品商品率都在90%以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5%以上,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在80%以上。中国农产品商品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4.从农业资源利用率角度对比看,2010年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施用化肥量为341吨,美国、日本、墨西哥、印度分别为110吨、270吨、69吨、129吨。2010年中国每公顷农田耗水量为557吨,日本、美国、以色列、印度分别为270吨、110吨、250吨、466吨。无论是农资资源利用率,还是农田耗水量,中国消耗资源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二)农民收入

“十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增长率为5.3%;“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为3 580元、4 140元、4 761元、5 153元、5 919元。抛开价格因素影响,年实际增长率为8.9%,比“十五”期间增速高出3.6个百分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收入构成方面看,工资性收入、家庭生产收入分别占47.2%、37.1%,占总收入的84.3%,占据绝对分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例较低。

(三)精神文明建设

伴随国家及个人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展开,农民文化程度有很大提高。200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现状: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83.2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16.71%,其中文盲或半文盲人数不到6%。通过纵向比较,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呈现两种趋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不断减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国家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的投资力度,公办、私立技校以及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岗前技能培训课程,大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参加第二、三产业工作的机会。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资的增加,大大繁荣了农村各项文化事业。农村地区图书馆、农业科技阅览室数量不断增加,闲暇时间进行阅读的人数不断增加。不但提高了文化水平,农民从中也学到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知识。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数量不断增多,精神文化活动不断开展,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农村地区赌博、偷盗和打架人数不断减少,案件发生率不断降低,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改善。

(四)村容村貌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可知,全国96%以上的农村通公路,电话、电力、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绝大多数村庄,自来水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泥土屋几乎不存在。家电下乡政策出台后,农村家电销量迅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新农村房屋规划建设开始试点,房屋、街道整齐,垃圾统一处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为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普及农业机械化,减少劳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国家不断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我国农业主要生产条件如下: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几乎达到6 000万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9亿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6 000亿千瓦时,化肥使用量超过6 000万吨。比起“十一五”期间,农业生产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不断提高。随着中央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出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是农村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组织,在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村委会在落实党的政策、维护农民应有的利益、坚持群众路线、按照群众意愿办事、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农民合作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组织,由专业人士指导,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为产前育种选种、产中农业生产管理、产后农产品销售或加工服务,为农业生产环节打造完美产业链,为农业生产建立合理有效后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参与相应的经济活动而获得经济利益,组织成员也获得了一些额外收入。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

所谓发展现代农业,就是在新型农民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推动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引导农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积累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薄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超过49%,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完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产品商品率、农业资源利用率等各个国际评价指标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也处于较低水平。

(二)农民收入低,结构单一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生产收入分别占47.2%、37.1%,占总收入的84.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占4.2%、11.5%,占总收入的15.7%。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理财能力相对落后等原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仍处于探索期,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 98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 019元,城乡居民收入中位数之比为3.13:1。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但依然赶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

由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虽然农村地区农业科技阅览室、图书馆数量不断增加,但总量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文化基础设施,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落后于物质生活发展。农村教育出现“空洞化”,乡风文明建设后续无力。青年和中年劳力进城务工,隔代教育和抚养现象大量存在,祖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意识落后,导致孩子教育质量跟不上,辍学率较高。农村打牌赌博现象普遍,乡风文明建设缺少氛围。

(四)村容村貌需进一步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制约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农业发展需求。村庄面貌相对落后,室内、外装饰有待提高。“露天厕、压水井、鸡鸭院、泥水街”是部分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改善。农村家庭家电拥有的数量和质量依然有待提高和改善,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家用电器普及率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长期滞后,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跟不上,靠天吃饭的农业困境没有根本解决;农业生产条件尚未大幅改善,机械化程度相对不高,农业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五)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由于国家对村委会职能界定不清晰,村委会成员工作和报酬不对称,因而缺乏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的动力支持。农民群众甚至村委会成员,对村委会职能的认识只是完成党组织和上级政府交给的任务,抓好计划生育,维护治安等。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是完成上级的指示,不考虑农民的意愿,机构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贡献应有之力。

部分农村合作组织因无专业人士指导和参与管理,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分歧,影响合作组织的工作效率。同时,一些合作组织成员间的利益纷争也影响合作组织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途径

通过全面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自认应着力强化以下几个发展途径。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发展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用现代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纵向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产业链,横向提高农业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水、土地、环境等资源,合理利用海洋、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减少无谓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体系。二是用现代机械装备农业、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在重点区域、重要农时、重要环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加强科学选种、育种、地膜、农药等农资产品生产及其供应链管理,努力提升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三是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农业产业化体系。转变小农户农业生产不能产业化经营的错误观念,充分发挥农户家庭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但要防止大资本垄断产业链条和价格。

现代农业的范围不仅包括第一产业,还包括与农业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因此,要加大力扶持涉农类企业发展,这不仅会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而且可以转移剩余劳动力。政府应鼓励、支持、引导涉农类企业发展,减少涉农类企业税收,奖励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促使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及收入增长率

近年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本来就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础上,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农业产业化体系,使农业产业规模化,提高规模效益。纵向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合理连接产前、产中、产后加工环节,加强产前、产中、产后体系化建设,对冲因某一环节利润薄弱或不稳定的风险而造成的利润减少,提高加工环节的利润。横向扩展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减少成本;二是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农产品商标、专利的合法权利。开发与农产品相关联的附加产品,提高某一环节的利润;三是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补贴金额,完善补贴方式和体系,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完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是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提高高中和技校入学率,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三)增加文化建设经费,丰富文化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各级政府应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思想,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在财政中的比例;二是设立农村地区专项精神文明建设基金,加强专项基金管理,加快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要求;三是精神文明办应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小组,成立农村精神文明小分队,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转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就是玩、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思维,引导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向,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精神文明办公室要建立考核体系,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量化管理,实行问责制,促使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增加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在保障义务教育的同时,尽力提高高中、中专和大学升学率,积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引导和教育农民合理利用农闲时光,依法惩治赌博、打架、偷盗、抢劫等违法行为,推动农村良好风尚的形成。

(四)加快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农村新形象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路、电建设。对路面损坏严重的公路要及时修整或重建,保障公路正常通行。对老化和旧式线路及时改造,保障农村用电需求;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三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时改造和重建农村旧危房。对新农村试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村居民住房质量;四是注重村庄环境卫生,统一处理垃圾,合理修整绿化村庄,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污染河流治理,减少污染源排放。

(五)强化基层组织管理,倡导管理民主

一是改革村委会制度,明确其性质和职能,平衡村委会成员报酬和工作关系,推动村务公开。鼓励大学生担任村官,鼓励村委会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帮助有需要的农村创业人员;二是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成员的管理能力,提高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基础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利,让农民依法享有选举权、监督权和知情权,确立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和鼓励农民合作组织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如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小金融机构、农资超市、农业机械出租企业等;五是充分利用农村特有资源,开发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养生农业等相关产业;六是充分利用联合议价能力,降低农资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出售价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