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是奥巴马?——2012美国大选观后

2013-04-10 10:17林怡
领导文萃 2013年4期
关键词:罗姆尼民主党共和党

□林怡

2012年美国大选,奥巴马作为赢家再度入主白宫。为何还是奥巴马胜出呢?有人说,很大的原因是他赢得了“无知少女”的票。“无”,指经济状况不好的“无产者”,就是罗姆尼在竞选中如实说出的“47%不纳税的人,这些人是不会把票投给我的。”“知”,指以高校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少”,既指少数族裔如拉美裔移民、非裔黑人、亚裔移民等,也指年少的青年人。“女”,指中青年女性,她们多数迷恋奥巴马个人的魅力。

“无知少女”为什么多数愿意把票投给奥巴马呢?这与奥巴马政府过去的作为有关,也与其竞选策略紧密相关。

一、增加税收,“劫富济贫”,赢得“弱势群体”的选票。

白人本来是投票的主体,但随着拉美裔移民、亚裔移民和黑人人口的增多,奥巴马的民主党更为重视这些原本“弱势”的群体。为了争取这些人的赞成票,奥巴马政府主要做了这几件事:

1、宣布逐渐给予非法移民到美国的拉美裔人合法的身份;而共和党则坚持打击非法移民,保护合法移民。

2、力推全民医保的方案,主张政府出钱,为贫困家庭购买医疗保险;而共和党并不主张动用太多的政府资源去推动全民医保,认为民众应该自己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3、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由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和低息贷款,让中低等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免于经济之窘迫而顺利完成学业。而共和党并不赞成由政府直接向学生提供助学金或低息贷款,认为应该由市场为导向的银行向学生提供贷款。

奥巴马的这些措施被认为是在美国推行“社会主义”。因为政府要管这些事,国库就必须有钱;国库要有钱,就必须向更多的中高等收入的人和家庭征税。支持罗姆尼共和党的选民担忧:如果奥巴马的政府长期这样下去,那么联邦中央政府的财力资源和权力资源就会越来越雄厚,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将坐大,政府将更多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民众会越来越依赖政府,而市场主导的力量将被大大削弱,自由竞争的个体和社会的创造力也将随之而衰落,美国社会的活力也将因之而受损。从长远看,罗姆尼共和党及其支持者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就选战而言,中低收入的选民更在乎奥巴马政府正在给予他们、或即将给予他们的种种好处,他们自然把票投给奥巴马。因为再给奥巴马四年时间,他们或许能够得到奥巴马许诺的至今尚未兑现的种种好处。奥巴马团队充分利用了弱势群体的这种心态,使得他们成为奥巴马的铁杆票源。

二、惠泽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人的青睐。

奥巴马年轻,这是他自身的优势。因为年轻,他懂得重视青年。他强力推行由政府向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低息贷款,这是他赢得年轻人的一个重要法宝。像爱荷华州,本来长期是共和党的票仓,这回却也成了奥巴马民主党的领地。为了争取这个长期共和党占优势的州,奥巴马在2012年选前两次亲临爱荷华城,向爱荷华大学生演讲,高调重申他将继续加大政府向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低息贷款的力度。而罗姆尼共和党则反对。罗姆尼在西爱荷华一个竞选营地演讲时说:“其他党(怡按:指民主党)许诺你们很多免费的东西,但是问问他们,他们将如何得到这些。他们会回答你们说:‘噢,我们继续向中国借钱来获得这些。’想一想,将来是谁来还借中国钱的利息?”罗姆尼的意思是:奥巴马政府现在靠大量借外债来向民众施善,但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民众还得去背归还政府大量外债利息的包袱——就是将被奥巴马政府收取更多的税。但是,罗姆尼的这种反驳显然得不到正在获得政府低息贷款好处的青年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支持,尽管他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人的本性决定了大多数人只认眼前的利害得失。

另外,奥巴马不仅动员了许多青年志愿者加入他的竞选团队,而且自己擅长使用青年人爱用的高科技交流工具,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孩子们告诉我:“奥巴马的微博、推特真得玩得很好。”奥巴马利用微博和推特等,与青年选民实现了及时在线沟通,这些都提升了他的亲民力,帮助他赢得了多数年轻人的选票。

三、攻人之短,扬己之长,充分运用媒体影响力。

美国的媒体近年来多为倾向民主党的知识分子把持,但奥巴马团队依然没有掉以轻心。数年前罗姆尼在亲民主党的报纸《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让底特律破产吧”的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被奥巴马团队翻出来大做文章。奥巴马团队砸重金将罗姆尼的这句话印成宣传彩旗,挂在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几大城市,刺激汽车产业工人反感罗姆尼。本来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罗姆尼的这篇文章、这句话并没有错,因为自从高科技产业兴起后,以汽车制造业为龙头的传统工业就开始走下坡,传统产业工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重镇,当其汽车制造业不景气时,罗姆尼从经济学的角度建议它“破产”重组,其实是在挽救它,没有什么不对。但这句话一旦孤立出来,成为竞选用语,就是“政治不正确”,因为它使人觉得罗姆尼对走下坡的汽车产业工人没有同情心,而奥巴马团队则紧紧抓住这句话,通过各种传媒,故意过度演绎,借此打击罗姆尼。相比之下,罗姆尼共和党则没有去抓奥巴马的软肋。比如奥巴马在与普京私下会谈时,竟然对普京说:“我现在必须对你强硬,因为要大选;但选后我们就好说了。”因为忘了关麦克风,当时在会谈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媒体人都听到了,并当即被美国媒体刊出,但罗姆尼共和党团队居然没有去翻出奥巴马这个严重的“政治不正确”的外交话语,没有借此在选战中打击奥巴马的“外交无能”或“出卖国家利益”,反而任由奥巴马团队过度宣扬、夸大“让底特律破产吧”这句话的负面意义,坐等奥巴马团队赢得汽车产业工人的票数。对妇女问题也是如此。民主党自克林顿起,就赢得女性、同性恋者的支持。奥巴马也一样。但是,在选前几个月,共和党基于持守传统社会伦理的立场,在2012年8月28日通过了新党纲,要求赋予未出生的胎儿不可剥夺的生命权,推行全面禁止妇女堕胎、同性婚姻等强硬的保守理念,同时,共和党众议员埃金发表有关强奸和堕胎的不当言论,引发各界尤其是妇女界的强烈不满。尽管共和党不要求其候选人罗姆尼支持该党推出的新纲领,但城门失火,祸及池鱼,这些都成了亲民主党媒体用来打击共和党和罗姆尼的重磅炸弹。受共和党保护的未出生的胎儿是无法出来投罗姆尼的票的,但追求有自由生育权的妇女肯定是不会把票投给罗姆尼了。仅此一点,共和党在选前推出其新党纲的做法,反而促成了媒体对该党候选人罗姆尼的“负面营销”。

最后,选前几天,突如其来的“桑迪飓风”,算是天助奥巴马。因为总统亲临一线救灾,在选前关键的一周里,电视、广播、报纸,所有媒体天天有奥巴马救灾的亲民形象,而竞争对手罗姆尼在公众媒体上基本被边缘化,这“意外的广告”在选前最后几天里帮助奥巴马争取了许多中间摇摆的选民。

上述三个方面,其实都归结为:谁能够赢得人数占多数的中下层民众的心,谁就能赢得大选。奥巴马始终不把经济实力或经营经济的能力视为其从政的关键,他敢这么做,是因为在他之前的数十年中,美国经济总体上趋于强势发展,美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再穷也穷不到哪儿去了。所以,他回避了他不擅经济的短处,而极力宣扬其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赢得中下层草根的民心。对比之下,罗姆尼的经济优势反而成了他的“先天劣势”,这个“劣势”就是他富有。作为亿万富翁,本来就不容易赢得中下层民众的信任。“仇富”、喜欢“劫富济贫”或“均贫富”的现象不仅中国有,美国也有。所以,奥巴马胜出,既得益于他一系列争取中下层民众的作为和竞选策略,也得益于罗姆尼和共和党自身的失误。

猜你喜欢
罗姆尼民主党共和党
共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