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几种特殊水色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3-04-10 21:22于金国赵原野
黑龙江水产 2013年6期
关键词:水色全池肥水

于金国 赵原野

(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总站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引起的综合反映,其中浮游藻类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类往往不同,所以水色也不同。其实,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笔者根据十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特殊水色的变化规律,仅供参考。

一、黑水

黑水一般由藻类和有机物两种情况引起,尤以隐藻引起的居多。

1、形成原因:由于隐藻对温度适应能力强,所以该藻类引起的黑水磷污染比较严重,隐藻富含叶绿素a、c、β-胡罗卜素,对光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其水近看显褐色,远远看去显黑色。

2、危害及影响:对于常年投喂饲料、很少清塘的池塘易形成黑水,这种水质池塘的鱼苗、鱼种,特别是花白鲢生长速度快。而鱼池中发生此种藻类的水华,一般都说明该鱼池水肥、水活,是好水。但高产塘形成黑色溶液状水华,大水面形成黑色乌云状水华时,应警惕并加强改良。

3、改良措施:

(1)、加新水,引进新的藻类,能达到稳定水质的效果。

(2)、增氧曝气。

(3)、根据水质肥度,定期追施肥料,以及使用过氧化钙或微生态制剂进行药物改良。

二、红色水

1、形成原因:红色水有比较严重的氮、磷污染和有机污染。有6种情况可引起红色水:红虫、裸甲藻、甲藻、硅藻、铁离子、倒藻红水等,这些藻类或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对红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体呈现红色。

2、危害及影响:红虫形成的红水一般水质清瘦,耗氧快,特别是阴雨天,且有的池塘会有清晨鱼类缺氧浮头及不吃食物的现象。藻类形成的红色水,水体升温速度较慢,易形成红色半边水,花白鲢生长速度较快,但藻类生命力脆弱,当天气突变或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易老化死亡并释放藻毒素,形成中毒性泛塘,所以该水色是警戒水色,应尽早改良。

3、改良措施

(1)红虫形成的红水,可在黎明前用0.7ppm硫酸铜沿水边喷洒或0.5ppm敌百虫+0.2ppm硫酸亚铁混合化水全池泼洒。用后注意溶解氧变化。

(2)藻类形成的红水,可用1ppm漂白粉或用(0.5+0.2)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化水遍洒。用后注意加水增氧。

(3)大量换水,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浑浊水

1、形成原因

(1)发生池水浑浊的大多数为泥土塘口。

(2)池塘水位过浅,底层鱼放养密度过大,鱼类饥饿觅食将池水搅浑。

(3)暴雨过后,地表水流将土壤粘粒大量带入养鱼水体。

(4)增氧机安装不当搅动底泥,水浑浊加重易波及全池。

(5)内源性浑浊是由水体有机胶状颗粒、细菌腐殖质颗粒,以及部分硅藻、绿藻、裸藻形成。

2、危害及影响:

(1)透明度差,不利于浮游藻类繁育和光合作用的产生,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

(2)池水悬浮物质过多,影响鳃丝对水中氧气的交换吸入,鳃丝附着物过多,容易刺激鱼类产生应激反应而得烂鳃病。

(3)池水浑浊必然导致水环境差,影响浮游植物、动物繁殖以及有益微生物繁殖,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增加。同时有机质、氨氮盐、硫酸盐等在厌氧条件下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甲烷等对鱼类产生危害。

3、改良措施:

(1)适时确定补水量并保持合理水深,降低放养密度,增大投饵量,科学肥水等方法解除。

(2)补充较肥水质,引入新的藻种或全池泼洒水质、底质改良剂,刺激新生藻类繁殖。

(3)查找引起浑水原因,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控制混雨水流入量,改变增氧机或投饵机安装位置,消除引起混水因素等等。

四、清瘦水

1、形成原因

(1)浮游动物过多(轮虫、草履虫等),密度大,消耗了浮游植物的数量,光合作用减弱,形成清瘦水。

(2)水体丝状藻类(青泥苔、水绵、水网藻等)过多,水生维管束植物等繁殖过多,水体长期缺肥,营养盐类匮乏,漂浮藻类繁殖受到抑制,致使水体清瘦。

(3)水体消毒过度或池塘土质酸碱度过重等造成。

2、危害及影响

这种水藻类严重缺乏,致使养殖水体清澈见底,透明度80cm以上,天然饵料匮乏,白鲢得不到足够食物而生长缓慢。如果是浮游动物繁殖过度形成的清瘦水,水体溶氧量严重降低,遇到天气不好,鱼类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水体丝状藻类繁殖过多,易缠死鱼苗而降低成活率,高温季节这些丝状藻类易老化死亡,进而将水质带坏,形成泛塘,需特别引起重视。

3、改良措施

(1)可以采取加注较肥水质,增加藻类,保持旺盛光合作用,稳定水体生态平衡。

(2)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的清瘦水,可用敌百虫局部杀灭,用后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情况。

(3)水体消毒过度形成的清瘦水,可对症解毒后肥水。池塘土质酸碱度过重可用生石灰等调节后科学肥水加以解决。

(4)水体丝状藻类繁殖过多引起的清瘦水,可采用人工清除或药物(0.5+0.2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局部杀灭,用后需加注老塘水或施用无机肥等肥水方法加以解决。

五、铜绿水

1、形成原因:在养殖池塘中,铜绿水大多数是由蓝藻形成的。

2、危害及影响:蓝藻繁殖速度快,易形成水体优势种群。因其不易消化,不能被池塘鱼类充分利用而危害大,死亡后会释放出有毒物质。这种水质营养缺乏。蓝藻易浮于水面,影响其他藻类繁殖和利用,因而表层以下水常常是清的,水体的净水功能较弱,底易臭。

3、改良措施:

(1)施药: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全池泼洒。用后注意溶解氧变化,加新水或肥水调解处理。

(2)当蓝藻大量繁殖时,可采取大量换注新水办法引进其它藻类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水色全池肥水
水色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雨花·艺术 徐华翎作品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鉴别鱼塘水质好坏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