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013-04-11 08:39欧阳梓华黄伟华黄娟娟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科学技术公安

欧阳梓华,黄伟华,黄娟娟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欧阳梓华,黄伟华,黄娟娟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公安院校体改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刑事技术专业体改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适规律,突出公安职业特色,突出实践教学,通过政治建校与政治育警、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开展“院局合作”等途径突出“三重素质”、“四种能力”、“五种意识”等刑事技术岗位核心能力和素质的锤炼与培养。

刑事技术;体改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一专多能,培养的是具有宽阔专业知识和广泛文化教养,身怀各种能力且在某一具体方面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一种专业教育,将技能强化训练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强调一技之长,培养的是能够将成熟技术与理论娴熟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之中的应用型人才。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虽是在保持“公安院校性质和地位不变、学历教育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它带来了招录方式、招录对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明显变化,故其教育形式是一种源于公安学历教育而又区别于公安学历教育,有异于在职民警培训但又带有明显公安培训烙印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公安院校体改生的人才培养,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适规律,突出公安职业特色,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刑事技术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1]本文以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为视角,围绕“体改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问题做些肤浅探讨。

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普招生的人才培养秉承“通专结合”的理念,强调应用型与复合型相结合。然体改生学制较短①根据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体改生”教育采取专科学历起点的专升本和本科学历起点的第二学位教育模式,学制各两年,其中到基层公安机关实习不少于半年,再减去军训和入学教育时间约一个月,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到一年半。,岗位确定,且生源分退伍士兵和高校毕业生两类,入校之前大多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无论是从时间保证还是从今后的职业生涯需求来看,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接受系统化、精细化的专业课程学习,培养面面俱到的所谓各种能力。笔者认为,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其自身特点和日后岗位工作需求,以刑事技术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刑事技术工作岗位核心能力与素质为重点来确定。

(一)注重锤炼“三重素质”

“三重素质”即:①忠诚、为民的政治品

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和社会责任。作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刑事技术民警自当永葆“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树立“忠诚、公正、为民、廉洁、奉献”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②强健、果敢的身心素质。刑事技术工作枯燥、乏味,且条件艰苦,没有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果敢的精神、强健的体魄,恐难具备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胜任繁忙、紧张、单调的技术工作。③求实、严谨的专业态度。现场勘查与物证鉴定工作具有工作内容上的宽泛性、工作要求上的缜密性、工作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性。作为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理应锤炼敬业勤勉、恪尽职守的职业态度,缜密周致、求真务实的职业作风,客观公正、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意识。只有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积极锤炼忠诚、为民的政治品质,强健、果敢的身心素质和求实、严谨的专业态度,才能确保其在执法办案实践中不为名所求,不为利所诱,不为苦喊累,不为难叫停,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忠真智勇”,无私奉献。

(二)注重培养“四种能力”

“四种能力”即现场勘查能力、检验鉴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其中:场勘查能力和检验鉴定能力是刑事技术警察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刑事技术警察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的强大推力;群众工作能力是刑事技术警察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强大法宝。“刑事科学技术服务和引导着侦查破案”。[2]只有坚持以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走内涵发展和科技强警之路,将刑事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业务素质的提升作为民警素质提升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刑事技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刑事技术民警的现场勘查能力、检验鉴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的案件侦破率,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注重培育“五种意识”

“五种意识”即证据意识、诉讼意识、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信息意识。刑事技术手段既是一种技术侦查手段,同时亦是一种司法鉴定手段。能不能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搜集、提取、分析、检验和鉴定各类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痕迹物证,不仅影响着案件的分析和侦破,也影响着“鉴定结论”(或检验结果)的证据力,因而培养和造就“政治坚定、技术过硬、工作规范、作风严谨”的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证据意识、诉讼意识、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信息意识的培育。不难想象:缺乏证据意识,不注重对证据的固定和保全,就会招致证据的灭失或毁损,从而导致证据不足而影响办案的过程和质量;缺乏诉讼意识,对“物证检验作为一种司法鉴定手段”和“鉴定结论作为一类诉讼证据”的认识不到位,就会导致执法办案太过随意,从而降低公信力;缺乏法律意识,做不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会导致知法犯法,执法违法,以权谋私,徇情枉法,从而可能使自己由执法者沦为“阶下囚”;缺乏程序意识,不注重办案流程,不默守司法检验与鉴定规则,就会使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因程序违法而丧失证明力,得不到法庭的采信;缺乏信息意识,不注重信息的发掘、信息的综合、信息的保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就容易陷入因“信息孤岛”和“信息泄漏”等而致侦查办案工作一筹莫展的尴尬处境。

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途径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三重素质”的锤炼,“四种能力”的培养和“五种意识”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从突出政治教育,强化日常管理、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实践教学、深化校局互动等方面着手。

(一)坚持政治首位、注重养成的办学特色

坚持政治建校、政治育警,注重养成教育,是公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培养合格警务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与普招生相比,体改生年龄稍长,涉世较深,阅历颇丰,自我意识较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型,且招生即招警,入学即入警,预备警察的特性更鲜明,更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只有严格落实警务化管理规定和一日生活制度,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将体改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有机结合,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政权意识、宗旨意识以及校风、校训等的教育力度,实行学业成绩和操行分双重考核评价制度和学生日常行为纠察制度,把强化警察职业意识、树立警察职业道德和培养警察职业能力贯穿于体改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才能铸造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素质,养成懂礼貌、守规范、令行禁止、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使之真正做到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管理规范化、内务标准化,成为公安机关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重要机动部队。

(二) 构筑突出实战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笔者以为,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把握和坚持这样的思路:

1.以“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突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特色”为指导思想,打破纯学科本位课程传统体系,改变课程设置上“本科化”倾向明显,基础课程多、专业课程少,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的“重理论、轻实践”,“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局面。[3]

2.以“面向基层、贴近实战、务求实用”为原则和“树立忠诚警魂、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一线刑事技术民警的岗位职责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计,做到“公安实战有所需、专业课程必有应”。[4]

3.以“突出刑事技术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积极优化课程结构,大力删减公共课比例,适当删减专业基础课份额,加大专业核心课比重,将影像处理技术、指纹计算机自动比对技术、唇纹鉴定、肘纹鉴定、耳纹鉴定、鼻纹鉴定、声纹鉴定等公安实战中的先进技术引入体改生课堂,突出刑事技术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特性,使体改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增强职业能力。[5]

4.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为抓手,打造模块化的课程载体,建立从验证实验、模拟实验、综合训练到毕业实习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分层、连续、递进”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增强实际岗位角色感。[6]

(三)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知,它是培养学生科学作风、探求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因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2010年11月25日的全国公安教育训练会议明确指出,公安院校要深化公安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教学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为主转变。公安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意见》也要求,体改生教学要“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加强实验实训场所建设,为“教、学、练、战一体化”提供场地和设备保障。脱离了“现场”的现场勘查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而缺乏“设备”的模拟物证鉴定,则形同于瞎子摸象。为此:一要加强包括足迹、指纹、枪弹痕迹、传单、毒物等物证勘查和计算机犯罪信息取证等在内的实景教学场馆(模拟现场)建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教学方法与工作方式、教学环境与工作氛围相一致,实现部分核心课程实景教学,从而增强教学训练的实效性;二要加强文件检验技术实验室、刑事图像技术实验室、痕迹检验技术实验室、理化检验技术实验室和法医检验技术实验室等五大类实验室的装备建设,配齐配强静电压痕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毛细管电泳仪、比较显微镜、体式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多波段光源以及法医病理检验系统、数码摄影系统、紫外照相观察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声纹检验鉴定系统、痕迹检验鉴定辅助系统等相应的设施设备,以充分满足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模拟案例实验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三要依托行业优势,精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公安机关人才培养工作共同体,同时加强对体改生学期见习和毕业实习的管理,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新知,巩固旧知,发现问题,明确目标,通过“因需促学、以学储能”的良性张力推动实现体改生“学”有所成,“练”有所长,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岗位角色转换。

2.突出实践课程设置的独立性,为“教、学、练、战一体化”提供项目支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对待,并加大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重,使课堂教学紧跟实际,紧贴实战,有效改变理论教学与实战需要脱节的状况;根据不同警种体改生的岗位技能需求合理调整课内实验实训项目,适当压缩验证型、演示型的实验实训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实训项目,[6]尤其要精选1-2个贯穿现场勘查、物证检验、现场分析、案卷制作等物证技术全过程,覆盖刑事照相、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和法医、理化检验等物证技术全领域,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技能,毕业时能够胜任警种工作,直接顶岗上班的刑事技术综合演练项目。

3.贯彻“面向实战,精讲多练”的要求,为“教、学、练、战一体化”提供方法支持。要坚持以实战为主导,实训为主线,实用为主旨,[7]充分吸纳警务改革成果和典型实战经验,统筹运用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案例讨论教学、“诊断”式教学、观摩式教学、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视频型案例教学、综合演练和备勤实战等实践教学方法,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丰富教学训练载体,做到实验、实训、实习、实战相结合,实现“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课堂为中心向现场为中心转变,从不仅要懂向既懂又会转变”,[4]彻底改变公安院校闭门办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因循守旧,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难以迅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现状。

4.探索采用模块化的教学训练方式和科学的考核方式,为“教、学、练、战一体化”提供时间和效果保证。要结合刑事技术警察的业务范围及特点设计相应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并集中教学训练时间,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一个连贯的闭合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增强学习训练的效果,同时也能让教师腾出时间到基层去实践锻炼。[7]要坚持以“会做、会用”为主导,改革考核方式,实行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相结合、单个考核与分组考核相结合、个别抽查与全面考试相结合,对涉及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的考核,要做到人人过关,无一漏网。在考核工作中,可以尝试建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能力资格认证制度,构建由现场勘查资格证,手印鉴定资格证,DNA鉴定资格证、图像鉴定资格证、笔迹鉴定资格证等一系列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相关、与模块教学内容配套的资格证组成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能力资格平台,由学员逐项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8]

(四) 发挥物证鉴定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

走“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的道路,是实现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刑事犯罪呈现出组织化、暴力化、智能化、国际化等新特点,犯罪形式日趋复杂,给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考验,要求侦查破案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6]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要跟上不断变化的现代公安工作的形势,就必须紧贴公安实践,走“警”、“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为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云南省公安厅将云南省公安刑事技术研究所及其价值不菲的仪器设备并入云南警官学院“共管共用”,湖南、浙江等地的公安院校成立了对外承接案件的司法鉴定中心,这为实现“教学、科研、办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平台,极大地促进“警”、“学”、“研”的协调运作。

首先,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对外承接案件,可以充分发挥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安工作的人才优势。

其次,教师通过参与办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前的犯罪信息,获取丰富、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同时亦可通过办案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来确立日后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最终将最新的犯罪信息和科研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课堂中去,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最后,教师在承办案件的同时,通过“导学制”和开放性实验等形式,带领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物证鉴定协助工作,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办案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能迅速地进入角色,独立地承办各类案件。

(五)构建“校”“局”联手联动的合作育人机制

体改生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要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较强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必须依靠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之间的通力合作,积极探索“校”、“局”之间互联互通、共建共管的合作育人新路子。

1.在省级公安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之下,公安院校与地方公安机关订立合作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共同商定体改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与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实训的具体制度和实施方式、学生见习实习等问题。[9]

2.探索构建“校”、“局”之间在教师(教官)合作交流上的新机制。通过挂职锻炼、专题调研、参与办案等形式,全面推动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实践工作,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教学信息资料,了解一线民警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从而有目的地调整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建立公安一线民警参与院校教学的具体工作制度,积极引进一些热爱公安教育工作、富有实战经验的民警专家担任兼职教官,入校从事教学工作,以确保体改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偏离公安一线的执法活动。[4]

3.探索构建“校”、“局”之间在学生管理上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公安院校定期向市(州)公安机关通报体改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培养教育情况,市(州)公安机关及时向公安院校反馈体改生在当地见习和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情况。

4.建立相关业务警种与院校专业系部之间的对口合作制度,促进对口业务的实践联系和信息交流,[1]同时充分利用体改生这支机动部队参与公安专项工作和应急行动,在实战中锻炼学生。

总之,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是体改生履行岗位职责,实现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与素质。只有充分认识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管用有效的培养举措,才能保证体改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的培养目标。

[1]任克勤.再论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人才的培养[J].公安教育,2010,(4).

[2]袁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战训合一”模式研究——兼谈我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4).

[3]杨辉解.公安专业实践教学的难点及解决路径——以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0,(8).

[4]吴尚.公安院校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10,(12).

[5]时秋娜.试论公安高专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6).

[6]陈昆峰.刑事技术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宫毅.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探索[J].公安教育,2010,(6).

[8]曹永革,文颖丰.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专业能力资格平台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2,(8).

[9]李国强.公安院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突破路径探讨——以招录体制改革为背景[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3).

TheCultivation of Occupation Corn Capabilitiesand Qualitiesof Criminal Technology Major PoliceAcademy StudentsUnder the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SystemReform

OUYANG Zi-hua,HUANG Wei-hua,HUANG Juan-juan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410138)

The education to the police academy students under the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system reform is a kind of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The personnel training to the students in criminal technology major should follow the general rules of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underline the occup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 teaching.To refine"three types qualities","four capabilities","five awareness"of the corn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crimina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school foundation and police education based on politics,by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by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cooperation between academy and bureau".

criminal technology;police academy students under the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system reform; occupation corn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G64

A

2095-1140(2013)05-0117-06

(责任编辑:左小绚)

2013-5-10

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课题“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体改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欧阳梓华(1972-),男,湖南洞口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刑事法学、文件检验学研究;黄伟华(1967-),女,湖南邵阳人,湖南警察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管理;黄娟娟(1975-),女,湖南邵阳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刑事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科学技术公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