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练习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2013-04-11 13:58梅建青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聋校练习题聋生

梅建青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常州 213164)

一、缘起

在2009年江苏省特殊教育教学校长培训班上,大家议到有关聋校数学练习有效性的问题。大家认为目前聋校数学练习的有效性较差,练习有效性差的关键是练习和例题不十分配套。因为目前聋校课改以来还没有新教材,部分聋校用普通学校(苏教版)的教材(我校小学部使用聋校教材,八年级后使用普通中学七年级教材),但这套教材适用的是普通学生,练习设计中基础题明显偏少,变式题和拓展题较多,聋生显得吃不了,很多练习题都要教师帮助讲解、分析;部分聋校仍沿用1996年的全日制聋校试用教材,这套教材练习设计比较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练习题从模仿到基础再到变式,同时还有拓展题(思考题),可也有明显不足,一是教材陈旧,有的练习题不符合时代要求,也有的题如计算题超现行课程标准,另外拓展题也显得明显不足,二是有错排、漏排的现象。

可以说,要使聋生的练习有效,就得对聋生的练习进行研究,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让学生的练习有的放矢。

笔者随即对参加培训的20所有聋班的特校进行调查,无一学校规定数学教师应对数学练习进行再设计,被调查的学校中数学教师偶尔进行练习设计的学校100%,大部分教师(超过本校数学教师数的50%称为大部分教师)经常进行练习设计的30%,大部分教师(同上)每堂课进行练习设计的0%。

二、实施策略

为此,我校聋数学教研组对聋生数学练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讨论、实践,并着手进行总结:我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现实,每节课都要自主进行练习设计,有需要的进行个性化设计——即针对部分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设计,我们的策略是:

(一)有效选择的策略

数学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规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的蓝本,我们应该尊重他,但决不能是盲目地照搬与照抄。新课程也告诫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既然现用教材的练习题不很适合聋生,教师就应根据有效的原则,实施选择性策略,即认真进行筛选和改编,提高练习题的针对性,提高练习的质量。

1.筛选。不论使用哪套教材,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练习题进行仔细阅读并下水解答,筛选出适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合本班学生数学现实的练习题,组织学生练习。

如新授课中,使用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教材,要在练习题中筛选出基础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同时筛选出部分较易的变式题给中等生和优等生,当然也可为优等生选择些拓展题;使用聋校教材,也要在练习题中筛选出典型的、符合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同化学习的知识;练习课中,使用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教材的,要在练习中筛选出适合学习数学现实的变式题和拓展题,让学生练习,决不能让练习题又成为例题,师生进行一一讨论、讲解;使用聋校教材,更要对练习进行筛选,要根据班级学生数学现实,筛出变式题和拓展题(思考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迅速同化所学知识,使这一知识迅速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中。

2.改编。教材中的练习题不适应学生数学现实或不符合数学实际或不符合时代要求,教师应当对教材的练习题进行改编;教材中的练习题符合学生数学现实,教师也可改编练习题中的有关数据或叙述方式,让练习更有效。

(二)讲究层次性的策略

练习题要有层次性。

1.练习要有适当的梯度,体现层次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的练习设计也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和优等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我们在数学练习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现实,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练习具有层次性,即练习有适当梯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2.练习的安排要有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设计的安排,先练什么,再练什么,要符合聋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规律,也要有层次性。

(三)强调差异性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说,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收获”,可见学生学习数学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差异,让学生有差异地学习,要让差生吃到,中等生吃好,优秀生吃饱。

1.练习题难易有差异的策略:学生有差异,因此数学的练习题也应有差异。差生多做基本题,中等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做些变式题,优等生少做基础题,重点做变式题,尽量完成拓展题。我们还提倡在单元及总复习前出个性化的练习题,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每人或几人出一组专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努力,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2.练习时间有差异的策略:在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上我们也有差异,优等生当堂完成,中等生基本当堂完成,差生可以当天完成,并可以求助老师和小助手,但绝不能抄袭或迟交、不交作业。

3.练习效果达成度有差异的策略:有人说,数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在慢慢的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欣赏一路的风景。故我们在练习效果的达成度上也有差异。如同为四则混合运算,优等生不仅要求做到正确、迅速、还要求能合理进行简便计算,中差生则要求做到正确、并逐步要求迅速、能进行简便计算,差生则要求做到正确、熟练,能简便计算的尽量简算。

(四)具有趣味性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的练习题也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有趣,体会到开动脑筋的快乐,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兴奋,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如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减法后,可设计一个所谓“数学黑洞”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2.用差的三个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

3.反复进行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又如学生学习解方程后设计如下练习:

魔术师说:“你想一个整数,把这个数先乘2再加7,然后再把结果乘以3再减21。告诉我你的计算结果,我立即就能判断你的计算对不对,你心里想的整数是几。”

练习后再进行师生讨论、研究“魔术师”的奥秘,大多学生在玩这个游戏后产生愉悦感、满足感,提升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符合适度性的策略

学生的数学练习要有适度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安排适度的练习。

1.练习题难易适度策略。课堂练习题应有层次性,但难易要适度:不能太易,太易学生信手解答,能力得不到提高。太难,大学生多有困难,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故我们认为,最好是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找准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设计练习。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难点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易错点是找准对应的底和高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是底和高的乘积除以2。

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①下面(图略)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一种推导方法,请根据这种操作过程填空。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 ),拼成的图形的底和高相当于三角形的( )和( )。因为拼成图形的面积公式是(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

②根据条件填空。

(图说明:第一图已知三角形面积,求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第二图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求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

③根据下图提供的条件,能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请计算,不能计算的说明理由。

(图说明:第一图已知底和对应的高、第二图已知三角形两边、第三图已知一边和非对应高、第四图已知三角形两边和一对应高)

2.练习题量适度的策略。学生多做练习,有利于技能的形成,也可以提高熟练程度,但是这样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减退;如果练习题量不足,学生又达不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我们关注题量,强调根据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现实,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适度的练习。

[1]梅建青.这样一改更精彩[J].现代特殊教育,2008(3).

[2]何尤文.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11(7-8).

[3]曹培英.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11(4).

[4]曹培英.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11(5).

猜你喜欢
聋校练习题聋生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