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应把握的核心要素

2013-04-11 14:27方晓辉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大学

方晓辉 姜 超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1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2011年我国全面启动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两年来各试点院校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形式,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制定学校章程、完善教授治学、推进校院两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现代大学制度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1.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

第一,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目前在关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上教育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1810年德国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办学指导思想,这被视为现代大学共性的基本价值和制度特征。我们之所以把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起源,是因为洪堡在柏林大学推行了新的办学理念,即大学不再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而是把对新知识的探索作为办学目标,这一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在“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上,因此,一般把“科研功能”引入大学作为现代大学创立的标志。

第二,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一般认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蔡元培先生。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接受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委任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同时肩负起创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借鉴西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在北京大学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将他的“大学要研究高深学问、要追求学术自由、实行教授治学”等新的办学理念贯彻到北京大学的改革和建设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思想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2.现代大学制度的界定

所谓大学制度,主要是指大学管理与运行的各种规则体系,是以大学的学术性本质为基础、确定大学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整套运行管理规范体系。对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界定,众说纷纭、本文不逐一而论。

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广义上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针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体现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运行管理规范的总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外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大学的外部制度,即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规范高校内部运行、管理和发展的各种制度规范。狭义上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党务、行政、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各种组织管理机构和师生员工之间行为规范的体系。

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应该把握的核心要素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但涉及面广,既包涵政治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又需要政府、社会、学校、行业、企业的全面参与;而且内涵丰富,既涵盖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国际合作办学等内容,又囊括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可见,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把握关键、有序推进,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

1.重构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前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应该处理好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尊重大学自治的特点,决不能简单的把大学作为其下属机构。那么,目前最紧迫的是国家要从制度上重新制定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权限,改变政府对大学管得过多、过细的局面,这样既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行政资源的浪费。大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功能,如果政府对大学发展进行过多地干预,久而久之,大学就会失去本身应该具有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主要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质量标准,并开展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同时,为公办高校提供正常运行和发展建设所必须的经济和物质条件,构建公平、合理的大学外部竞争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和大学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类似于行政管理机构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大学独特的社会功能是政府所不具备的,而且政府意志也无法完全代表大学的意志。在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政府既是大学的所有者,也是大学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对大学的经费指标、办学规模、教学科研项目、招生计划、基本建设等享有绝对的管理权。因此,政府必须给予大学绝对的办学自主权,只有这样,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才能有的放矢。

2.制定和落实大学章程是核心。2011年8月,辽宁省启动了大学章程制定试点工作,选择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7所高校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工作。一年来,在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制定大学章程是推进大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颁布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体系,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没有一部既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相衔接,又能统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大学章程。另一方面,制定实施大学章程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大学办学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但是,高校“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行政色彩、官本位思想在学校管理中体现的还很浓,政府与高校的责任边界不清晰,高校自身的治理结构还不完善。要彻底改变政府对高校办学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现象,国家要给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大学章程来监督大学运转,要构建从国家法律法规到大学章程,再到大学内部规章制度的系统化、规范化的高等教育法制模式。

3.完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是关键。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框架应该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但是,从各高校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这样一种制度框架内的有效运行规则和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一方面,大学要加强内部治理,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破除“官本位”意识,建立管理干部队伍能上能下的机制,建立新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是关键。高校应实行校长遴选制度,改变过去大学校长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任命的制度,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教授、知名校友、社会贤达、师生代表等共同组成遴选委员会,并制定公开的选拔任用标准,面向海内外进行公开招聘。这样,选拔出来的校长才能真正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才能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的满意度上。另一方面,要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社会功能,因此,学术和科学研究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大学要充分发挥教授和知名学者在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管理改革中的作用,给予教授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教师职称评聘、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大学各项教学和管理中真正实现教授治学。同时,要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的效能,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发展平台。

4.重塑大学文化内涵是根本。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社会功能,大学文化不但发挥着育人功能,而且承担着服务经济建设、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大学以文化建设为依托,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目标、教育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将显性的大学制度内化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认同和理想信念,形成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力。一方面,大学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使校园文化和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相适应,而且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和科研社会服务情况,构建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的思想认同和理想信念,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另一方面,我国大学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和精华,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充分借鉴西方的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实现大学精神复归。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依托,也是其终极目标所在。

三、结束语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项伟大事业,现代大学制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牵扯的面也非常广,我们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又要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整体架构、建设理念、系统设计、突破重点上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又要在重点任务、建设措施和关键环节上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确保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科学、稳步、高效推进,这样才能真正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3]薛澜刘军仪.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0).

[4]马廷奇.现代大学制度:理念支撑与实践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6):6-8.

[5]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J].中国高等教育,2007,( 13/14).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