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现代性建构

2013-04-11 14:27王雅琴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话语体系

王雅琴

(1.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2.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2)

近些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就理论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从“语言学话语”到“思想政治教育学话语”的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从实践层面而言,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是试图将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进行现代性转型,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指导。话语即discourse,由拉丁文词头dis(穿越、分离)和词根coursus(行走、路线)合成,作“对事物的演绎、推理、叙说的过程”解。在汉语词典中多解释为“说话、讲演和论述等”。[1]它主要是指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情境中的运用,它既不单一地指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也不完全只是个人的言说行为,而是语言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与语境之间构成的一种建制性关系,[2]或者说它更侧重于话语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由此辐射出的相关网络系统。展开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是指以思想政治语言或以语言为表征的一种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实践指向的教育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影响受教育者的意识行为和实践活动,是一种目标指向和话语方式。从内容上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包括思想、观念、想法等以意识形态为表现的核心部分和以方法、态度、方式等以实践活动为表现的外层肌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关的要素包括话语权利、话语霸权、话语失效、话语建构、话语场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则将话语场主要设定为高校,将大学生设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而是从国家到高校到社会,是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磁场,这也就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场域范围,也由此引发了话语权力、话语霸权、话语失效等相关要素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虽然是近些年才开始兴起,但其实践行为并不是一个新鲜元素。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形势下开始出现失语和失效的现状,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呈现出症状:从内部层面上表现为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教学传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静态封闭的教育方式为中心、政治教育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实践指导为中心、课外为中心、动态开放的教育方式为中心、思想教育为中心。这一系列转变在话语表征中体现为话语权利主体的转变。从外部层面上表现为从传统的文件话语、政治话语到网络话语、文化话语的转变。这些转变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经济体制带来的变化。在现代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开始从政治化和载体角色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意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形势下逐渐开始呈现出不足和弊端,重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主导地位

作为一个开放的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复杂性,它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脉络向前延伸,同时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中,话语权力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全过程。话语权力不是一个绝对和永恒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主体与客体。西方传统哲学中认为事物是处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状态中,即任何事物都是呈二元对立的状态,如男人/女人、白人/黑人、好/坏、真理/谬误等,在这二元项中双方的地位并不是相同的,而是第一项高于另一项,是对立项中的中心,也是控制者。如果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来解释,那么第一项就是话语权力的言说者,即形成话语霸权。在后现代和解构主义理论中认为这种一元中心主义是不对的,是需求解构的。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不平衡与平衡之中。当事物间的平衡值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定要再次处于不平衡,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这样权力的拥有者呈现动态变化中。首先在整个话语体系中,各要素是一个链条状:社会和国家以核心价值体系为话语权利的表征输入给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这一单向指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是话语权利的失语者;思想教育工作者又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单向输入的形式传递给受教育者即大学生们,在这一个过程中,大学生是话语权利的失语者。在整个信息传输链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中间环节,也是顺利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达的节点。整个链条式发展过程中,各要素是动态变化的,但其核心意识是不变的即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方向。政治权力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某种意义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意愿,并为之进行批判和辩护。[3]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坚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才能起到有效把握社会导向的作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指导,把代表社会发展先进方向的科学意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4]无论是在以政治教育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还是在以思想教育为主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应对开放性、多样性社会文化语境的一个重要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是话语权利的绝对中心项,只有围绕此中心项,在信息传输链条中才能开而不乱、开而不散。

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话语网络

在高校场域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中心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话语内容的传达者又是绝对权威者,而在话语链中从话语权的发出者到传递者再到接受者,大学生处于话语链的最末段,是失语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受教育者处于信息资源的受控和受支配地位。伴随着现代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多样性和开放性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信息链,大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链中这种预设性话语已不再适应,从预设性话语到平等式话语的转变是构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建“以学生为本”话语网络的核心要素。

1.实现预设性话语向平等式话语的转变。预设性话语是将传授教育内容和接受教育内容的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化,接受者只能被动接受。在高校话语场域中主要表现为教育工作者 (教师)将预设性话语灌输给受教育者(学生),无论在信息传输中是否有障碍都强制性输入。这种预设性话语一方面剥夺了受教育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权利;另一方面也为信息传输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容易激起受教育者不满的情绪。有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 “理想沟通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在这一理想的沟通环境中,每一个进入话语论证的人都必须拥有同等的参与话语论证的权利,同等的解释、主张、建议论证的权利,同等的实施表达式话语行为的权利,同等的实施调节性话语行为的权利。[5]这种“理想沟通情境”的首要条件也是平等式话语方式。平等式话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将话语的双方设定为平等的双方,在态度、情感、思维以及语言表达上都体现出尊重、爱护、民主、共享、合作、沟通,这将有助于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接受话语内容。二是处于话语链中的教育者本身也是受教育的一方,在平等式话语中,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顺畅有效的传输话语内容,而且可以在与受教育者平等交流中获得对话语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理解。三是平等式话语更符合教育目标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现代高校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思想教育,即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传统的政治教育不同,思想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等方方面面,它的实践性更强,平等式话语方法无疑可以了解到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实现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转变。工具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概念,后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进一步阐发。所谓工具理性,是指人们排除价值判断或立足价值中立,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能力,或是说,是为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考虑和使用一切最有效的手段所体现的特质。[6]工具理性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它一方面大大强化了经济和政治功能,同时也忽略了人自身的个性发展,表现出弊端。哈贝马斯力图建构起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精神动力和现实支撑,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和根基。哈贝马斯一再强调交往行为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主体间相互“理解”与“一致”为目标的交往行为。这种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更注重对话式的话语交流和情感的交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对话双方的主体,思想政治是主体间交流的内容,话语是媒介。以交往理性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主体双方存在着知识背景和生活背景的现实差距,并且相互理解和沟通,对话易于展开,目的易于实现。

3.实现政治话语向生活世界的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传统的政治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相反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并存的当下,如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微观入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将中心放到琐碎、感性、物化的日常生活中会抹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本的崇高精神价值,从而在潜意识中拒绝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活化。事实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当下的缺陷之一就是话语内容过于宏大、程式化,虽然这种话语方式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和品质,但其方式过于僵硬,难以让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入学生的真实社会情境中,其话语内容是具有说服力的,话语方式也具有亲和力。目前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就是从可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的大量题材中,通过对教育素材或教育内容的提炼,形成理性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并在此基础上对话语进行话语分析,即理论分析或观点评析,从而抽象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点或学术理论观点。”[7]我们尚且不讨论是否可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但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关注实践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其实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对于前者,我们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疏导,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接受网络话语,并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网络、了解网络,在网络上和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对于网络话语的规范性则需要体制、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高校场域中则重点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虚拟网络,可以结合网络法律、法规讲解,告诫学生要注意甄别网上不良信息,及时剔除不良、恶意信息。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合理利用网络、消除网络话语的差异性,将会大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既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文化学等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实践运用价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诸多困境,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消除网络话语的差异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就是网络话语逐渐深入人心,并占据话语权的重要地位。网络是一种虚拟现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开始普及化,并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交际的重要平台。重视网络话语并合理利用网络话语、将网络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形式是具有实效性的。但传统的思想教育话语在内容与形式上有着语境严肃、话语规范、语辞固定等鲜明特点,而网络文化所孕育出的网络话语则表现出多样化、娱乐性、不规范等特点。[8]因此,要构建理想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必须消除网络话语的差异性,实现有效沟通。网络话语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认知不当,潜意识中排斥网络,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二是网络话语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相容,很难纳入高校思

[1]董世军,孙玉华,周立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困境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1):85.

[2]潘晴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生成——以科学发展观为视域[J].东南大学学报,2010(4):117.

[3]邱仁富.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9.

[4]王金玲.关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6):53.

[5]谷佳媚.话语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J].教育学术月刊,2009(4):37.

[6]陈飞.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J].黑龙江高教,2010(2):98.

[7]林宁,李宪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构想与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44.

[8]沈建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09(10):148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话语体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