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下大学外语教师角色新解

2013-04-11 14:27李厚业谢小童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元认知教学模式语言

李厚业 谢小童

(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80080)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深入影响,中国需要具有英语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有不足之处。2007年教育部在新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进一步强调“教学模式改革要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2]为培养21世纪具有外语终身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教师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在新教学模式中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批判

(一)以教师为中心

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选择,然后对所选定教材里要讲解的单元进行挑选,学生从来没有教材选择的决策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有些单元内容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怎样讲解文章的内容,学生也没有发言权。在练习阶段学生只是严格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一些语言项目进行操练。在语言输出阶段,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指令说出或写出练习过的与语言项目相关的语言形式。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需求,学生机械地听从教师指令完成练习和输出,没有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

(二)以应试为导向

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同时也为应试教育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四六级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考查学生有关语言结构知识来间接性地达到了解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目的。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就变成了英语语法知识的分析与练习以及词汇量的积累。有的教师甚至把课堂改为四六级迎考课,课堂上直接对学生进行四六级题型的专项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本质和方法产生误解。学生会误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量,记住了语法规则,英语水平就会有大幅度提高,这种误解是造成大学生英语学习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足够的目标语输入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讲授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如果说教师会使用目标语即英语的话,也只是用它组织课堂教学,很少用英语和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问题的讨论。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和实践输出。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根本无法保证学生足够的英语目标语输入,更谈不上英语目标语的实践输出,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得真正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批判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很多的弊端,根本无法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更无法满足社会对具有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从本质上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师真正了解全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自己所有扮演的角色,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主体,了解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培养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

研究表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有两种,“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融合性动机”是指学生对外语本身和外国文化所带有的自然兴趣和动机;“工具性动机”则是学生把英语当作一门升学、就业、晋职、出国等重要评价标准的课程而产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呢?

首先教师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伟大的教师就是那些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人。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知识渊博、语言风趣等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为兴趣而学习才会主动地学习。其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是调动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教学活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它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课堂活动的安排既要符合英语语言本身学习的原则,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可以选择具有互动性、合作性、竞争性、挑战性等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从而习得英语。最后学习资源成为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的第三大因素。这里的学习资源包括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料,学习手段及学习条件。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多媒体网络可以直观地、生动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语言的输入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轻松愉快地的感性环境。在多媒体辅助下还可以进行人人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某些英语学习软件进行人机交流,这些途径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英语语言交流和应用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训练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

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与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规范认知策略,提高社会情感策略。显然元认知策略高于其它两种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高级管理工具。[3]

首先培养学生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意识,然后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因人而异地确立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适时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定期反馈,以多样化方式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以此调整学习计划与目标,逐渐地习得元认知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输入足够的地道的目标语

首先教师要在选择教材时注意教材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是否地道;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抛弃用母语教学,除了用目标语即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尽量用地道的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再者可以适当的在大学外语课堂加入外教课,让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感受到地道的英语,这种真实的交流会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渠道之一。

三、教师角色新定位

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担当的角色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加强。笔者对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外语教师给予新的理解与定位。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在教学模式的改变下,教师不再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泯灭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首先英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漂亮得体的着装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并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提高语言的风趣性,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再次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互动性、竞争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并使教师自己变为活动的参与者。最后教师要拓展知识面,比如要具备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以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模式全新转变的时代,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英语学习的现状、特点及要求,把元认知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培养学生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意识与习惯,并使学习策略真正地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引领学生成为具有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三)终生学习者

教师曾经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生期待教师成为专家或百科全书,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应该多给教师创造出国深造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提高教师地道的语言表达水平,同时提高科研能力,是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相互结合,形成良性促进,真正成为终生学习者。

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内容及方法、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定位,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3]O’Malley,J.M.&A.V.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Macmillan,1990.

猜你喜欢
元认知教学模式语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我有我语言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