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一些思考

2013-05-07 09:51张龙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

张龙

【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黑龙江大学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制度的实施现状和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加快我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步伐,以便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黑龙江大学;学业导师制度;问题与对策

一、黑龙江大学建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2002年,黑龙江大学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制定了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并推动未来经济社会进步的,知识、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方案》,作为创业教育方案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保障——学业导师制度,便在2003年应运而生,并在我校近十年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1年7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意见的相关文件,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这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能够有效提高我校“本科教学工程”质量主要手段的学业导师制度再一次承担起新的更为重要的角色。

二、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1)实施现状

我校于2003年建立并实施学业导师制度,2004年出台了《黑龙江大学学业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其中就学业导师的选聘与配备、工作职责、评价与考核办法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05年,我校开通了黑龙江大学学业导师网络工作平台,该网络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虚拟班级,设置固定导师和流动导师,定期在网上回答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2007年,在总结以往各教学单位学业导师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对学业导师制工作做出了一些调整,进一步形成了《黑龙江大学学业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修订)》;2008年,学校对学业导师网络平台进行了功能升级,这一版本的学业导师网络平台体现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这些举措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对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暴露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学业导师工作的不断推进,也有一些问题逐步地暴露出来。

1、学业导师的岗前培训机制缺失;

2、学业导师的分类、分级指导职责不明确;

3、学业导师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不完善;

4、学业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之间的协作指导能力偏低;

5、学业导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指导效果不明显;

6、网络工作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师生沟通渠道不顺畅。

(三)对策分析

(1)加强学业导师的岗前培训工作

每年定期的对拟选聘的学业导师进行上岗前的专题培训,如对指导一、二年级的学业导师进行沟通交流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而对指三、四年级的学业导师进行科研指导能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目的就是各司其职,各有则重地指导学生。

(2)明确学业导师的分类、分级指导职责

学业导师工作本无定法,在具体指导的工作中,要把握分类别、分专业、分年级的指导原则,即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分别对待,如可设立学习导师、科研导师、创新导师、创业导师、竞赛导师等,针对上述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以分年级指导为例,对于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指导,如介绍本专业基本情况,使班级同学尽早的树立专业思想;结合以往经验,着重介绍高中与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之处,介绍大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等,使新同学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对于二年级学生,主要根据学生一年来的具体学习和适应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整和改进性指导,其中包括学业目标的调整、专业方向的确定、专业后续课程的选择等,着重做好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使班级同学能够更好的继续后面的学业;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主要根据学生两年来的具体学习情况、兴趣情况及职业规划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考研与就业指导,着重做好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使班级同学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未来。

(3)完善学业导师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一方面、对学业导师采用必备与选备,学院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在完成必备的基本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设置多种选备的考核指标和权重,同时加大学生评价的权重比例,综合性的对学业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明确学业导师工作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较大力度的奖励,相反,对于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导师进行相应的处罚。

(4)增强学业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之间的协作指导能力

学业导师应加强与所指导学生的辅导员老师、任课教师之间沟通,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情况,从而共同协作帮助和指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各岗位教师的工作优势,全方位地培养人才。

(5)提高学业导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各种学业导师的学生指导人数每年应控制在5人以内,从多年的指导经验来看,过多地指导学生,会导致学业导师任务繁重,在工作中流于形式、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直接影响到指导效果,相应地,被指导的学生也会觉得没有受到导师建设性的、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进而逐渐地丧失了参与的积极性。

(6)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多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由于很多低年级的本科生自己并没有计算机,导致网络工作平台的使用效率较低,因此,综合的运用面谈、电话、Email、网络工作平台多种交流方式,取长补短,便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业导师的主要工作在于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其进行基础课程指导和入学心理指导等,故采用面谈为主,电话沟通为辅的方式比较适合;反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已经基本形成,学业导师的主要工作转向职业规划、或发展方向指导等,与学生的见面机会减少,因此采用电话、Email、网络工作平台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比较恰当。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