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畜产品深加工与农民增收探讨

2013-05-07 09:51姜若祥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增收农畜产品深加工

姜若祥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关系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党的十八大内容中,指出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应运用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畜产品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加强农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可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民增收,本文对农民增收的实际意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农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关农畜产品深加工的措施,以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畜产品;深加工;农民;增收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处理好三农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农业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靠天吃饭特征显著,生产周期大,自然环境风险大,市场风险也大,市场需求把握性不强,供给滞后于市场,农业发展方式属于粗放型,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不高,有关农畜产品的市场体系并不完善,主要是初级加工,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少,农民的收入不高,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在党的十大中,就提出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农业的经营体系构建,我国农业已进入现代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农畜产品的深加工成为必然选择,也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农民增收的实际意义

为实现我国全面的小康幸福社会建设,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民增收成为新农村建设关键,也是我国和谐社会目标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理好三农问题,做好农民增收方面的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其具体表现为下列方面:一是农民增收有益于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可确保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稳定奠定基础,如果农民朋友增产不增收,会严重打击其生产的积极性,不仅会影响农畜产品与粮食生产的供给,还会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能有效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社会稳定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二是有益于城乡收入差距减小,降低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我国已初步实现了小康水平,某些地区先富起来了,不过发展并不均衡,其贫富差距较大,我国社会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农民作为我国人口的一个大群体,实现农民增收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增收,能有效减小收入差距,降低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加强新农村建设;三是农民增收有益于农民文化思想素质与技术水平提高,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民对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会有更高追求,这有益于农民文化思想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农民增收整体来说,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加强内需消费,带动国民经济实际增长,实现良性的循环。

二、农畜产品实施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一)农畜产品的品质不高,加工层次低

我国农畜产品多为一家一户经营模式,致使农畜产品的质量并不高,种植业品种较多而繁杂,有些农户片面的追求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大量应用农药及化肥,造成农畜产品当中的重金属超标,有害物质大量残留,而牧业生产当中,多是分散经营,在激素、兽药以及饲料应用上也控制不到位,使得我国的农畜产品品质无法达到有关标准,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当中,受到了国际绿色壁垒限制。从整体加工业上来说,农畜产品的加工层次并不高,精深加工的产品比较少,大多数为初加工产品,加工层次较低,使得我国的农畜产品附加值较低,加工技术也不高,产品价值上不去,如我国的内蒙古玉米,其加工产品的品种仅有十几个,而美国有关玉米的加工品种多达4000余个。又如,初级产品的价值为1元,经过加工之后,日本增值到2.2元,美国增值到3.27元,而我国增值不到1元,并且我国的农畜产品多是按照初级加工原料或者原料形式进行销售。

(二)加工技术落后,创新力较差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在农业领域同样适用,尤其是农畜产品的加工行业当中,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当中,集合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像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等,高含量科技已经成为农业产品加工的显著特点,我国在加工设备与技术方面的落后性,已成为农畜产品发展滞后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中小企业,装备与技术已成企业发展障碍所在,基层的农科技人数量较少,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成生产力,技术人才的缺乏,设备落后,新工艺及技术发展缓慢,创新力较差,这使得我国的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少,科技含量低,其市场竞争力不高,对于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其消化吸收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无法有效实现我国农畜产品的深加工。

(三)农户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不健全

农畜产品的深加工业是连接农户及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深加工业能够敏锐把握市场信息动态,还与农畜产品原料供应者(农户)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国外,其农畜产品的深加工所采取的是企业与农场形式,和农场主之间签订正式的合同,给农户提供全面的产前、中后服务,尤其是技术服务,以达成互利互惠双赢的关系。而我国的农业生产因条件限制,生产较为分散,多以家庭作为单位,集中化低,规模小,专业化的进程更为缓慢,我国有关企业、农业生产基地与农户经营模式并不完善,农畜产品的深加工业和农户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成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仅是松散买卖关系,并不利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与组织化生产,对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起到了制约性。

(四)品牌意识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品牌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说现代是个品牌时代,在市场竞争当中,品牌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我国在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当中,品牌建设力量薄弱,其品牌较多而又繁杂,阻碍了深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多数地区不能依据当地的资源特色,以及市场规律进行深刻把握,区域特色不足,有关品牌意识并不强烈,对于知名品牌的创建更是无从谈起了,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很多农产品具有深刻文化底蕴与内涵,具有不可模仿的特有魅力,但很多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并有有效整合与运用此优质资源,对其农产品的深加工文化价值并没有给予深度挖掘,使其成为品牌文化,增强农畜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对于我国来说,整个农畜产品的深加工缺乏有效的竞争力与品牌建设规划,仅限制于养活企业,竞争优势弱,制约了我国深加工业发展。

三、为促进农民增收,农畜产品实施深加工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支持,促进农畜产品的深加工

农畜产品在深加工方面要获得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给深加工业发展带来宽松政策环境,增强投资力度,给予扶持,并开辟农业生态的绿色通道。还要积极拓宽有关融资的渠道,构建银行、企业、政府与担保业的联动体制,加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企业的鼓励,并促进企业上市,制定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农产品的深加工业所担负的高税率,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纠正,并运用各种方式,对于多年来超征收税款进行退还,并加强农畜产品有关先进技术与设备引进,且给予一定增值税与关税优惠,当地政府还可依据自身实际区域特色,实施超商引资,引进农畜产品的深加工,促使当地优势产业的形成,以拓宽融资渠道。

(二)特色产业链的构建

在农业经济当中,农畜产品的加工业是个具有很强关联效应的行业,恰处于产业链中间的环节,经过特色产业链构建,能充分发挥农畜产品的联动效应,农业发展会带动产前、后行业以及农业信息的发展,并在经营与组织上联为一体,如单一动植物的生产向动植物为中心的扩展生产模式,包括产前中后的一体化发展,因农业生产并具有规模经济的发展优势,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况下,较为容易出现竞争过度状况,出现农业资源的浪费,传统农业生产天然存在一些弱质特点,自身是不能解决的,仅有经过农业有关产业链条的延长,方能让农业经营超越产前中后等环节,实现农业的一体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减少农业具有自然的一些社会属性,改变农业所具有的弱质特点。当地政府根据自身特色,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同时,结合自身区域的产业、资源、市场与技术等条件,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产业链,依据优势特色产业链条延伸关联的企业与产业,并围绕农畜产品的加工行业,实施产供销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企业、生产基地与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强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强农畜产品在深加工方面的抗风险力。

(三)构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测与安全服务体系

在农业生产领域,加强农畜产品的质量监测与安全服务体系,可有效增强我国的农畜产品质量,以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构建质量监测与安全服务体系,需要积极采取国际先进的标准,并严格执行,让农畜产品能在各环节均由标准可依,确保产品加工业良好发展,完善各级质量的安全检测中心,增强对农产品生产资料与原料生产地环境的监管力度,把握好产品源头的质量安全关,确保绿色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动植物的防疫与检疫体系的构建,以保证农民与企业的利益,提高农畜产品的检测水平,形成专业机构监测、委托机构检测与企业自检的网络检测体系,强化日常的监管力度,避免精猪肉及三聚氰胺等事件发生。

(四)加强科技创新,创造品牌效应

农畜产品要实施深加工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与创新力支持,科技是影响深加工业关键发展因素,加强深加工技术的创新,仅靠加工业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两者共同努力方能见成效。政府方面应该加强有特色农产品或者大农产品深加工的支持,增强新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宣传,积极改进传统加工技术,不断向精深加工与高附加值加工转变,增强具有特色产品开拓市场的一臂之力。同时,加工业也要深刻认识科技作用,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做好技术与产品研发的创新力,提高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力,增强农畜产品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在农畜产品当中,应做好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结合性,充分运用市场作用,强化加工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加工业技术不断创新,尤其是具有实力大企业及龙头企业,应尝试组建自身技术与科研机构中心,加强自身生产、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增强科技所带来的贡献率。农畜产品的加工业,还应注意品牌效应,认识到构建品牌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积极树立品牌竞争力观念,运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将本地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挖掘文化价值,加强品牌内涵建设,提高品牌竞争力,加大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以带动农民经济收入增长,根据品牌建设制定长期规划,并选择恰当营销策略,实施批安排宣传推广,依据市场环境与本身状况,实时调整品牌策略,以增强加工业知名度,让品牌引导农畜产品的发展,并成为其发展关键的竞争力,当地政府也要围绕自身产业特色与主导产品,实施本地区有关农畜产品的品牌构建,引导深加工业创建并整合品牌,重点培育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与强大实力的加工企业,以保证品牌的建设发展,加强品牌保护度,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5.完善企业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加工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可有效满足两者共同利益,完善的基地、企业与农户模式,或者公司、村委会与农户等经营模式,不仅能加强农户企业间的利益联结,建立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稳定机制,实现多赢效果,企业应充分发挥在市场信息方面的灵敏优势,引导农户种植具有市场需求农产品,并加强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学习,实施农户产前中后的一体化服务,尤其是为农户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以确保农畜产品的原料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原料质量与数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与工农服务等的一体化集群产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眼神,运用当地众多企业与产业集群等作用,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业平均的利润率,以增强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的质量水平。

结束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关注的重点,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构建新型的农村经营模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强化农民增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农畜产品作为农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来源,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等,加强农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在市场经济下,实施产加销贸工等一体化产业集群,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可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全面小康幸福社会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增收农畜产品深加工
黑木耳的营业价值及深加工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深加工食品伤心脑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浅谈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
降低农畜产品物流成本 稳定农畜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