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1)

2013-05-14 00:55柏亚妹宋玉磊王秋琴徐桂华
护理研究 2013年35期
关键词:保健问卷病人

柏亚妹,宋玉磊,王秋琴,徐桂华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整体护理理念、辨证施护方法、传统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的一门学科[1],其理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养生保健优势迎合了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所以中医护理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卫生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2]。本调查旨在了解江苏省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知、接受中医护理的程度及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我省中医护理培训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以促进中医护理服务水平提升。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月江苏省二级、三级中医院住院病人,意识清楚、表达清晰,自愿接受调查者。采用分层配额便利抽样方法,根据江苏省不同地区经济、护理发展水平,选取14所中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其中苏南9所、苏北5所,三级医院10所、二级医院4所,每所医院调查病人数为医院床位数的20%。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分别为病人一般资料、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及对中医护理的需求。问卷参考《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相关文献资料,由6位中医护理资深专家组成小组讨论制定。正式调查前选择中医院病人30例进行预调查及信度、效度检验,问卷的Cronbach’sα为0.949,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提取出7个公因子,与预设维度相符合,且每个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的负荷较高均>0.4,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病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自理程度、住院天数、医务费用承担情况、家庭月人均收入等。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包括对中医护理服务的了解度、认可度,不认可中医护理服务的原因、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接受中医护理服务的情况。其中病人对中医护理服务的了解度、认可度采用Likert 5分制,赋值分别为4分~0分,评分越高表示对中医护理态度越积极,了解程度越高。病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包括:病人希望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中医护理服务需求的内容与程度,需求内容包括中医心理调摄、养生康复护理、中药指导、膳食指导、生活起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疾病护理知识等,需求程度采用Likert5分制,赋值分别为4分~0分,评分越高,表示需求程度越高。最后一题为征求意见的开放式问题。

1.3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护理学院在江苏省各级中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生及专业教师,均按照严格操作规程,经统一培训,调查员到临床科室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 680份,收回1 641份,回收率97.68%,有效问卷1 471份,有效率89.64%。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收回后,及时进行统一编号和复查,弥补有关项目的不足,对于问卷填写项目不足80%者予以剔除。原始数据核查后录入,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院病人基本资料 调查病人1 471例,年龄(47.93±18.98)岁;男726例,女745例;职业:工人220例,农民208例,公司职员274例,行政管理人员87例,科技工程人员37例,自由职业者139例,离退休人员345例,家务52例,其他109例;文化程度:小学199例,初中369例,高中270例,中专106例,专科253例,本科及以上255例,其他19例;自理程度:完全自理783例,部分自理583例,不能自理105例;费用:公费126例,医疗保险965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58例,自费197例,其他25例;经济状况(月收入):<1 000元133例,1 000元~1 999元324例,2 000元~2 999元479例,3 000元~4 999元317例,>5 000元199例,其他19例。

2.2 中医院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知情况

2.2.1 病人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及了解程度 病人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及了解程度单项得分范围0分~4分,总分得分范围为0分~16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病人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及了解程度(±s)

表1 病人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及了解程度(±s)

调查项目得分认为中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2.89±0.84当自己或亲戚朋友需要改善体质时,首先寻求中医方法 2.83±0.86中医护理对健康有益 2.87±0.84对中医护理知识了解程度 1.06±0.70总分9.62±2.37

2.2.2 病人不认可中医护理服务的原因 根据被选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认为起效慢39.82%,习惯西医治疗25.38%,说不清19.72%,没有机会体验11.93%,疗效差8.92%,其他1.13%。

2.2.3 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 根据被选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48.64%,医护人员指导33.50%,报刊书籍28.49%,同事、朋友或家人20.50%,宣传栏、宣传小册子11.67%,不知道、说不好5.21%,其他0.07%。

2.2.4 中医护理开展情况 有83.50%的病人认为所在病房开展了中医护理服务;在病房曾经接受过的中医护理服务中,中医饮食指导52.87%,中医护理操作52.03%,中医情志调养21.99%,养生保健指导17.47%,中医康复指导11.72%,说不清6.21%,其他1.30%。

2.3 中医院病人对中医护理的服务需求

2.3.1 病人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 需要得到中医护理服务者占87.50%,其中非常需要20.53%,需要50.99%,有点需要15.98%,不需要4.69%,无所谓7.82%。

2.3.2 病人对中医护理知识需求 需要得到中医护理知识者占89.94%,其中非常需要20.19%,需要53.23%,有点需要16.52%,不需要2.79%,无所谓7.28%。

2.3.3 希望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 根据被选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医护人员指导49.71%,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37.91%,报刊书籍30.76%,宣传栏、宣传小册子18.60%,同事、朋友或家人13.09%,不知道、说不好2.86%,其他0.43%。

2.3.4 中医护理服务内容需求 病人对中医饮食指导、中医情志护理、中药指导、中医康复护理、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护理操作的需求均较高,需求项目单项得分范围0分~4分,其中排名前20的项目如下。

表2 中医护理服务内容需求前20项排序(±s)

表2 中医护理服务内容需求前20项排序(±s)

得分 排序中医饮食指导 适合自身疾病的饮食指导需求内容 需求项目3.188±0.950 1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注意事项 3.148±0.948 2常见疾病食疗知识 2.957±1.150 4饮食配餐的具体食谱 2.676±1.230 16中医康复护理 促进自身疾病康复的指导 2.985±1.088 3适合自身疾病的康复训练疗法 2.901±1.126 5常见疾病家庭康复护理知识 2.818±1.162 7常见疾病的康复训练疗法 2.745±1.201 12中药指导 服用中药的“忌口” 2.858±1.153 6如何选择适合自身保健的中药 2.797±1.179 9中药的服法 2.750±1.210 11中药的煎煮方法 2.583±1.307 19中医情志护理 保持乐观情绪的方法 2.801±1.222 8适合自身疾病的情绪调节方法 2.778±1.218 10中医养生保健 不同年龄、体质、职业和季节适合的养生方法 2.741±1.200 13起居、衣着、睡眠、排便的养生方法 2.728±1.219 14眼、耳、鼻、口、四肢等养生保健方法 2.721±1.183 15适合自身体质的经络敲打、推拿等自我保健 2.674±1.231 17中医养生的适用范围 2.610±1.234 18中医护理操作 穴位按摩2.543±1.290 20

3 讨论

3.1 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知有待提高 纵观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有艰难的起步,有间断的低谷和起伏[3],与西医护理相比,人们对中医护理的认知不足不可避免。江苏属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健康保健意识也普遍较强,中医护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普遍。调查显示,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达中等水平,说明中医护理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病人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从知信行的角度分析,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偏低,对其行为的影响力亦有待提高,病人对中医护理不认可的原因主要是起效慢、习惯西医治疗,人们在患病的情况下本能地需要尽快解决病痛,尤其是在患急性病的情况下,西医比中医见效快,这是客观事实,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之间不是互相替代,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病人对中医护理的认识还存在盲区,只有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展现其预防、保健、康复领域特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中医护理服务的作用与效果,才能逐步提高其认可度。

3.2 中医护理教育宣传力度有待增强 从调查结果看出,住院病人中医护理知识获取途径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电视及网络等媒体信息、报刊书籍、医护人员指导,而希望获取途径前3位分别是医护人员指导、电视及网络等媒体信息、报刊书籍。分析原因,人们需要方便可及的健康服务,电视及网络是目前最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中医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医护人员拥有专业知识比大众传媒更让人信服,病人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专业化的指导。因此,加强中医护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中医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开放性意见征询中,病人首先提到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如在医院可以定期开展专业讲座、自编关于中医饮食指导、中医养生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宣传册或书籍,医护人员开展中医护理讲座,以促进大众对中医的认识,使群众知道中西医的区别,中医的益处,在此基础上推广中医护理,提高病人的接受度;对出院病人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让病人把中医养生等知识带到日常生活中;在院外,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开辟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专栏及护士交流互动等栏目;此外,可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定期开展中医护理培训,推广中医护理。

3.3 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近几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着重引导、推行中医护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次修订 《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指导中医护理实施[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3.50%的病人认为所在病房开展了中医护理服务,说明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开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中医护理服务的项目中,占比例最多的是接受中医饮食指导、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情志调养、康复指导、养生保健开展较少。分析可能的原因:首先,中医护理操作、饮食指导可操作性强,在临床易于开展,而情志、养生康复指导需要更多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对于没有中医护理学历背景的护理人员难以掌握;其次,养生康复需求在疾病后期,护理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理念认识不足,未能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特色;第三,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所在,如不能“因人施护”,疗效不佳,必将影响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的积极性,亦得不到病人的认可。病人的意见征询中亦提出: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释,要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中医护理操作,以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由此看出,护理人员中医底蕴欠缺成为制约中医护理服务水平的瓶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缺乏,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3],因此,加快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提高中医护理人员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

3.4 中医护理的开展项目有待拓展 调查显示,需要得到中医护理服务者占87.50%,需要得到中医知识服务者占89.94%,对照病人的需求和目前已开展的中医护理服务项目,病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存在很大空间,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对中医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动向,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分析排序前20的单项需求项目,病人在中医饮食指导、中医康复护理、中药指导、中医情志护理、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方面均有较高的需求,其中病人需求最高的是饮食指导,说明“药补不如食补”的中医养身康复意识已深入人心,应根据不同季节、体质、疾病等,寻找适合自身的饮食调养方法及具体食谱,提高病人对食疗依从性;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发挥中医护理在康复领域的优势,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提供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处方,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操作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如耳穴埋籽治疗失眠、高血压,拔罐治疗胃痛、腰腿痛等,中医护理人员不仅应指导和教会病人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还应开展特定操作的优势病种研究,以寻求更好的疗效;在中医养生保健技能指导方面应教会病人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中医特色运动疗法。

4 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社会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畴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全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拓展。中医护理的营养食疗、情志调理、中医护理技术、养生康复与保健、传统保健体育等特色护理,具有西医护理无法比拟的优势,更符合护理的发展趋势,它的理论既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其养生保健优势也迎合了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简、廉、便、验”中医护理技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契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中医护理人员只有从病人的需求出发,开展中医护理培训,打造专业队伍,提高自身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给病人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中医护理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才能推进中医护理的全面、长足发展。

[1]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96-98.

[3]谢文晖,柏亚梅,周霞.中医护理进展概况及思考[J].山西中医,2011,27(3):55-57.

[4]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75-77.

猜你喜欢
保健问卷病人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谁是病人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问卷网
病人膏育
问卷大调查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