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践1)

2013-05-14 12:05姚敏红费静霞文金宁王晓娥
护理研究 2013年35期
关键词:精神科病区风险管理

姚敏红,费静霞,文金宁,王晓娥

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精神疾病病人存在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住院病人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高达20.17%[2]。但护理安全与病人安全并不是完全不可掌控与防不胜防的,30%~50%的不良事件可以通过预见性护理管理得以避免[3]。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是保障病人安全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护士早期识别风险、早期采取干预措施[4]。我院自2012年起在部分精神科病区开展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10个精神科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3个普通病区(病人年龄18岁~60岁),2个老年病区(病人年龄≥60岁)。每组600例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CCMD3)的诊断标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备护士83人,对照组配备护士82人,两组护理人力资源、病区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区管理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1.2.1 制定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表回顾性调查我院精神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其存在或潜在的相关因素,参照文献[4-12]制定“六防”(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吞食异物、噎食)风险评估表和精神科护理管理风险评估表,确定评分标准、危险度评价标准。同时获得各科主任、病区医生的指导与认同。

1.2.2 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具体实施过程

1.2.2.1 健全组织 护理部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科内成立护理风险管理指导评价小组,病区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小组。实行护理部全面控制→科护士长督查→护士长现场控制→一线护士自我控制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1.2.2.2 加强落实 一线护士自我控制:病人入院2h内进行各项风险筛选、标识、告知,各班落实干预和防范措施,及时进行动态评估。护士长现场控制:24h内审核;随时检查、指导落实;及时与家属沟通;每天进行管理风险评估,及时分析、整改、评价;执行健康教育路径;落实对病区环境、设施、设备的管理;有针对性进行系统培训、考核;每周和每月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价。科护士长督查:不定期检查、指导落实;及时动态督查;规范对各级、各类人员的风险防范培训;每周进行管理风险评估,及时分析、指导;及时上报高危因素,协助限时整改;每月对风险管理成效指标进行总结、评价。护理部全面控制:专人负责;不定期检查;动态了解各病区落实、整改情况;及时督查;规范对各级、各类人员的风险防范培训;每季度对各病区风险管理情况检查、分析、总结、评价。

1.2.2.3 实施PDCA 持续改进 根据PDCA循环原理,定期对“六防”评估表的评定项目、分值、危险度评价标准等加以修正、完善、分析、评价,并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结合国内外文献[13]、资料和风险管理理论,及时对“六防”防范流程和应急预案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确保风险管理的先进性。

1.2.2.4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编制精神科护理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对护理风险进行监测。增加“六防”风险评估要求、重点病人标识、重点病人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管理规定;完善护士各班工作流程、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各级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操作规程和护理隐患自查自报、讨论等,指导护士在平时工作中严格遵循。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护理质量指标。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病人和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 两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3)

2.4 两组护理质量指标检查合格情况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 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提高病人护理安全 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14]。表1显示,观察组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噎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病人安全。针对性地建立“六防”风险评估流程、预防流程、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规范了护士对精神科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处理和防范。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模式,环环相扣,护理人员之间的监督、协助、互补,有效地发现、堵截了安全漏洞。

表2 两组病人和家属满意度比较 例

表3 两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人

表4 两组护理质量指标检查合格情况比较

3.2 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2显示,两组病人和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确立“病人安全第一”的共识,主观上重视与病人的沟通;病人入院后护士及时评估病情,筛选护理风险;确定存在护理风险时,及时与病人沟通;同时,注重家属的参与,执行健康教育路径,使病人和家属加强了对疾病的认识[15]。制作病友篇和家属篇健康教育手册,在入院时交于家属,适当时候交于病人,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3 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3显示,两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体护理人员达成“病人安全人人有责”的共识,护理部、病区有计划地开展护理风险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对人、环境、设施、设备等风险源的识别。“5S”标准管理的实施,培养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病人和家属疾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建立了抵御风险共同体[15]。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了风险管理的实施。同时鼓励报告不良事件,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及时通报,及时组织讨论、公开讨论结果、分享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氛围,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6]。

3.4 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表4显示,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优于对照组,说明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保证,“六防”风险评估表的制定,指导护士及时识别各类风险;“六防”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在精神科护理风险各类评估表的制定和落实各项预案、流程的过程中实施PDCA的工作程序,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了风险管理制度,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又达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15]。

[1]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39(9):831.

[2]周玲,陈芳,王芳,等.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上海护理,2010(5):9-11.

[3]曹荣桂.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J].中国医院,2007,11(11):1-4.

[4]Fluttert FAJ,Van Meijel B,Webster C,et al.Risk management by early recognition of warning signs in forensic psychiatric patients[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08,22(4):208-216.

[5]Philip B,Gary R.Nursing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ho are at risk of suicid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3,10:622-624.

[6]马莉,陈红莉,柳学华.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自杀危险因素评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46-47.

[7]张燕红,陈淑娟,郑宪萍,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3.

[8]陆叶,卫勤.精神科暴力行为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24-27.

[9]苏保育,黄慈芬.老年精神病患者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2,1(1):42-43.

[10]王冲,李菲菲,许冬梅.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噎食风险评估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9):1051-1053.

[11]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12]Fluttert FAJ,Van Meijel B,Nijman H,et al.Preventing aggressive incidents and seclusions in forensic care by means of the ‘Early Recognition Method’[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0,19:1529-1537.

[13]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Morbidity and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14]李加宇,宋雁窦.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15]姚敏红,费静霞,蒋菊芳,等.健康教育路径标准化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33-4035.

[16]张玉荣.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 理 研 究,2012,26(9C):2581-2582.

猜你喜欢
精神科病区风险管理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