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生麻醉实习中的应用

2013-05-26 01:34胡乃琴龙丰云郭松青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实习医生麻醉学麻醉科

胡乃琴,胥 亮,严 蓉,龙丰云,郭松青,高 巨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机制及诊疗的二级临床学科[1],专业特点使其在生命体征监测、紧急救护和治疗、危重症诊断处理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医学本科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2周左右的临床麻醉实习。但实习安排显得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预期最好的实习效果一直是临床麻醉实习教学的难题。2011年起,我们根据医院和科室的自身特点,实施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旨在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麻醉实习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实习医生80名,其中男性45名,女性35名。麻醉科实习时间均为10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学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2.教学方法。带教老师都具有麻醉科主治医生及以上职称,担任过教学秘书,具备丰富临床教学经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按照各学校的临床实习计划、常规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

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第一阶段(熟悉科室环境,明确麻醉实习目标):第一天固定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全面介绍科室及手术室的环境和布局,介绍各种麻醉仪器和设备的特点和使用,同时强调手术室的无菌原则和麻醉安全意识,安排实习内容,明确实习目标。第二阶段(通过临床路径加强基础理论):第二天至第六天不固定带教老师,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实施临床路径教学。带教老师明确每种麻醉方法的教学目标,使实习医生对临床麻醉工作流程及各种麻醉方法具有感性认识,了解麻醉学整体内涵。第三阶段(通过模拟和实践培训基本技能):第七天至第十天采用一对一固定带教,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固定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先借助模型实施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的模拟教学,掌握后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加强气道控制技术、呼吸循环监测技术和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要求,我们选择制定了剖宫产手术麻醉、腹腔镜手术麻醉和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路径,分别进行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路径教学。带教老师结合病人和手术讲解每种麻醉方法的适用对象,术前访视和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管理,术后病人的镇痛和随访,对实习医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3.评估方法。(1)出科考核。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出科考试。考试分为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表示。书面理论测试包括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包括监护仪的使用、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技术。(2)评估反馈。设计制订《麻醉科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内容包含麻醉科临床带教是否激发麻醉实习兴趣,提高麻醉实习效率,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熟悉各种麻醉方法,熟悉麻醉工作流程,了解麻醉学整体内涵等,调查学生的满意度,以百分制表示。

4.统计学处理。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附表 临床医学本科生出科考核成绩和满意度±s)

附表 临床医学本科生出科考核成绩和满意度±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理论成绩(分)操作成绩(分)满意度(分)实验组86.12±4.25#91.56±4.18#96.36±3.21#对照组76.42±6.5682.65±5.4290.58±4.65

附表显示,临床医学本科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科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对麻醉科临床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三、讨 论

临床专业本科生入麻醉科实习时往往缺乏对麻醉的整体认识,也缺乏临床麻醉学基础,因而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不太懂、什么都想学、什么都难学会,加上学习时间的相对有限,麻醉科实习质量不高[2]。因此我们对临床专业实习医生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了解麻醉科和手术室环境和布局,培养无菌观念;熟悉麻醉科的日常工作流程,熟悉各种麻醉方法;掌握局麻药的使用及局麻药中毒的防治;掌握基本呼吸循环监护技术、气道管理技术和心肺复苏技术;理解麻醉学整体内涵。

目标管理教学是以美国著名教学家布卢姆的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3]。我们应用目标管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性,由于重视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型向主动示知型转变,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或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的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品质[4]。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之中,以CP为平台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CP式教学法。麻醉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采取椎管内麻醉作为教学重点,使临床专业学生在麻醉科实习很容易产生麻醉技术简单化的思想,缺乏对麻醉学内涵的理解。现代临床麻醉的工作重点在于对病人生理机能的监测、调节与控制,因此结合临床路径实施带教,不仅系统介绍临床麻醉工作流程和各种麻醉方法,而且有利于实习医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麻醉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不仅使老师教有目的、学生学有目标,而且规范培训流程,增强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有利于临床专业实习医生全面了解临床麻醉工作,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加强对麻醉学整体的内涵理解。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我院麻醉科临床教学中的开展实施,提高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实习质量,获得了实习生的好评。同时也让未来的临床医生更加理解麻醉科工作的重要和复杂,更好的为保障围术期病人的安全共同协作。

[1]曾因明,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

[2]黄绍农,高申山,刘友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麻醉科实习的有关问题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8-119.

[3]寇全强,陈丽丽,耿晓松.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J].医学教育与管理,2009,5(5):466-467.

[4]方立珍,王爱莲,谌永毅.临床路径[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76.

猜你喜欢
实习医生麻醉学麻醉科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鼓励自己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的应用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思想准备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