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首都环境科普宣传教育

2013-06-22 01:49郭耕
北京观察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北京市

郭 耕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

问题与分析在绿色奥运筹备举办的几年里,北京市开展了一些环保科普工作。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普日等纪念日,结合每年的环保主题,开展了大量各种形式的环保科普活动。针对未成年人、城镇居民等重点人群,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有研究显示:过去5年来,市民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八成多被访问者关注环境保护,公众环保认知水平日益提升,多数市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居民的环保习惯正在养成。

但当前北京市环保科普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环保科普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部署,没有真正纳入北京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环保科普工作与北京市环保重点工作衔接不紧密,导致环保科普效果不明显。

环境科学知识没有跟上环保事业发展的步伐,群众的环境科学知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的现象。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的恐慌、食盐的疯狂抢购等等。

环保科普能力建设薄弱滞后,环保、教育、宣传、出版、科研、院校等单位未能形成合力;目前虽有不少环保科研院所、监测机构、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了大量环保科普工作,但是,高水平环保科普基地不足,缺乏开展环境科普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随着公众素质的提高,对环保科普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多,北京市目前的环保科普现状已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建议把环保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宣传。

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推进首都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为公众提供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场所,以更加深入、理性地了解环境保护。通过基地高水平的展览展示以及组织公众参与环保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

加强城乡接合部及农村的环境科普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环境科普活动,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环保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城市社区的环境科普工作。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以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问题及城市居民所关注的环保热点开展环境科普活动。提高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引导他们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加入到创建绿色文明城市、绿色文明社区的活动中来。

加强对核安全、电磁辐射等敏感环境问题的科普宣传力度,促进公众正确理解处理相关问题,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积极鼓励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环保科普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并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属于社会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开展环境科普工作。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和网络等传播手段,开展环境科普宣传,出版高质量、高水平、有针对性的环境科普作品,逐步形成有利于环境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